APP下载

微课程在开放大学中的应用探索

2014-10-24王奕

新课程·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终身学习微课程教学设计

王奕

摘 要:当前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支持服务与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而微课程作为非正式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可以满足开放学员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基于微课程教育的相关理论和特点,以《社交礼仪》课程为例,在教学中对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并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终身学习;微课程;教学设计

一、引言

“终身学习”理念告知人们,要想适应未来快速变化发展的社会,劳动者就必须对自身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提高都提出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学习不再是一个阶段性活动,而成为伴随人一生的行为,与人们的生活整合。开放大学是最能够体现这种终身学习理念的新的教育模式,它的揭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灵活、便捷、开放的学习方式,学习的内涵和形式也更加丰富。

但是我们也发现面对当下纷繁复杂的信息,人们愿意并容易接受的信息单元却越来越小,并且认为未来的学习应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人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认为开放大学应努力探索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把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创新的核心要素,探索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从而形成新型的“教与学”关系,构建“有支持的自主学习”模式,学习者在这里自主学习,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实现发展。因此,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不少有识之士正在研究并尝试提供小量学习的途径,如录制一个知识重点或难点讲解的微课程教学视频,让学生每一次只接触少量的新教学内容,使它们更容易了解、吸收。

二、实施微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

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在信息化和数字化学习的大背景下,实施微课程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来源于非正式学习理论。对于离开校园踏上工作岗位的成年人来说,非正式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非正式学习通常是指在正式学校教学情境之外所发生的所有学习,是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的学习形式。它是学生自我导向并与自身学习目标相一致的学习。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在餐桌、地铁、办公室等生活场景中随时随处都可能发生的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有着明确的学习意图,是为了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其学习内容的结构是松散的,每一次学习的只是容量很小的一个模块,学习发生在形成学习需要、产生学习动机和具备学习机会的任何地方。

此外,非正式学习与实践的需要密切相关,能使人获得很多可以立即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的知识和技能,非正式学习在如何胜任工作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可以使其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

三、微课程的具体运用策略

目前,微课程在实际教学运用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很显然,它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课程,但是对于笔者目前所教授的《社交礼仪》这门课来说,它没有非常深刻的一些理论,但是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细节,这种以介绍一个个独立的、简单的核心概念而言的教学内容,恰恰它是再适合不过的。

1.《社交礼仪》微课程教学思路设计

根据乔布斯去世前与比尔盖茨的对话,描述了他们对未来学校的设想——学生自己观看讲座和视频课程,而课堂时间用来讨论和解决问题。而社交礼仪是一门人文应用科学,以礼仪活动、礼仪规范、礼仪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同时,它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民俗、美学、传播学、伦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紧密相连。在教学中,既要对学员进行社交礼仪理念的培养、懂得一定的社交礼仪理论,又要实际操练一般社交礼仪行为规范,既要让学员学习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习俗知识,又要模拟实践社交礼仪活动。因此在课程教与学的过程中,这种应用类课程还需要加强与现实的联系,组织和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因此提出了“任务驱动—网络互动—非正式学习—知识点检查”的教与学的思路。

2.《社交礼仪》微课程内容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进行有意义建构而获得的。

再结合教学思路,就必须设计、制作出能满足开放学员非正式学习随时随地需求的微课程内容。因此,在内容设计时首先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重视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情境的创设,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其次,还要结合成人学习的规律与特点,由于成人学习大部分是应用性学习,应该以跟生活、工作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培养开放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后,由于非正式学习是一种非固定状态的,注意力高度分散,零碎的、小容量的、随时随地的学习,设计课程的关键在于组织微课程的内容,要简洁实用,可随时进入。

据此,《社交礼仪》微课程的内容要能够满足学习者的使用目标,以知识点的微型模块为主,一个学习模块尽可能的只针对一个微小的知识点,或者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单一而且具有实际意义的主题,具体表现在形式上,可以是一小段文字、一个图片、一小段视频或者一个链接,学习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这样每次学习时,都可以很轻松地完成一点,吸引学生坚持到最后。

为深化《社交礼仪》网上教学设计和实施,提高网上教学的互动性、持续性和有效性,积极探索基于信息化和数字化背景下的网上主导、面授辅助的混合教学模式,制作了一系列《社交礼仪》微课程教学资源,以期能为提高开放教学质量奠定相应的基础。

以10分钟的“社交礼仪导学指南”的设计为例:

四、学习效果反馈

通过一年两个周期的实践,开放学员反映通过微课程这种教学模式为提高学习的效率提供巨大的支持,学习者可以在线观看,或提前下载微课程,以便在没有网络接入的地方也可以学习,为有效利用各种零碎时间提供便利。微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再现,使学生通过观看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审美感受和提高学习兴趣,由此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具体见下图数据分析。

五、面对的问题及其措施

1.视频教学片段是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制作适合微课程的视频是基础。以常州开放大学微课程的推进来说,大多数老师采取利用PPT对课件的内容进行讲解、展示和注释,再用录播软件(例如Camtasia Studio)自行录制教学视频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势是设备构成成本低,制作简便,但是音视频质量较低。教学视频制作的质量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专业人士的技术支持,学校应给授课教师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并形成流程化的发布范式,为后续微课程制作提供经验。

2.数字媒介素养作为未来各学科和行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关键技能,其重要性日益显现,但目前的教师教育与培训尚没有作出应有的回应。尽管对于数字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已经达成广泛共识,但是在教师教育中却很少培训相关技能,在教师的岗前培训中更是少见。数字媒介素养不仅仅在于掌握数字化的工具,而更重要的是养成一种思维方式。不完全在于掌握数字化基本技能和工具,而是获得思维方式的转变。很多研究者还没有接受过以数字化技术开展教学的基本技能培训,大多数人也缺乏参与这类技术培训的机会。

3.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支持。

(1)微课程教学的实施需要硬件的支持。从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到个性化与协作化学习环境的构建都需要硬件的支持。设备落伍老化,网络速度慢是当今制约开放大学开展网络教学的负面因素之一。例如,常州开放大学教学、办公大楼虽然已经覆盖校园网,但是均为有线接入,不能适应当今移动学习的需要。在实施微课程教学时,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解决这一问题,例如,配置高性能服务器,架构校园无线网络,增加网络宽带的接入量等等。

(2)缺少必要的网络教学平台支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个性化与协作化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其中涉及教学平台的支持,而目前就江苏开放大学、常州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平台的现实状况来看,并不理想。就以江苏开放大学教学平台为例,该平台上传附件不能超过2 M,附件支持格式仅仅只有gif,jpg,doc,xls,bmp,zip,rar这七种类型。而微课程尽管短小精悍,但往往大小也超过了2M,以至于教师制作了微课程,也没有平台可以用来发布。

因此,这就需要开放大学教育信息化为杠杆的数字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应提供上传学习资源的功能,发挥共建、共享在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微课程能否被大多数开放学生接受、参与和适应,因为这不仅需要改变他们的学习观念,尤其是这么多年来被动接受灌输、应付考试、混张文凭的学习心态和习惯。我们发觉虽然网上有大量开放课程资源,但有能力独立学懂一门课程的学生肯定是自学能力强、数字化生存能力强的新一代优秀学生。因此,要在新一代学习科学的指导和引领下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脚踏实地的学习习惯,这仅仅靠个别教师自身的力量是不行的。

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反映了技术带来的影响,这些影响正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学生能够通过无线网络获得海量资源,教育者的角色和作用也在持续改变。

微课程让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拥有感,微课程的开放性及后续补充与开发的潜力也为教学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多年形成的备课和授课习惯、教学设计模式,学习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是每个教师都要参与的一项社会活动,只有尽可能多的教师转变心态,开放自己的课堂,通过学员反复的评价,借此来发现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才能让我们看到差距,把好的想法和做法坚持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力行教学创新,日常教学才能有质的飞跃,从而提升整个教师职业的实践能力。

最后,引用国内率先提出微课程概念的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的话:“对教师而言,微课程讲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程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而言,微课程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的要求,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程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程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穆肃,闫振中.微型学习理论指导下移动学习材料设计的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2).

[2]郝克明.对中国开放大学建设和发展的认识和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3]余胜全,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

[4]赵蒙成.“非正式学习”论纲[J].比较教育研究,2008(10).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终身学习微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