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2014-10-23马春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9期
关键词:风团划痕自发性

马春华

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马春华

目的 了解和探讨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临床上患有慢性荨麻疹的443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43例患者中, 女282例(63.66%), 男161例(36.34%);性别比例为1.75:1;平均发病年龄(31.3±12.5)岁;平均病程(38.4±65.4)个月。诱发因素中物理因素(温度、压力、风吹)为121例(27.31%), 食物因素为65例(14.67%), 药物因素28例(6.32%), 精神因素24例(5.42%),蚊虫叮咬19例(4.29%), 其他原因47例(10.61%), 找不到明显诱因139例(31.38%)。慢性自发性荨麻疹230例, 为总患者人数的51.92%, 其次是皮肤划痕症98例(22.12%);直系亲属中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为31.4%。结论 慢性荨麻疹诱发因素以物理因素为主;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最为常见;遗传因素可能对其发病产生一定的影响。

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临床分析

荨麻疹(chronic uticaria, CU)是皮肤科常见的病症, 是因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以及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风团和血管性水肿是其重要的表现[1,2]。慢性荨麻疹在欧美人群中发病率为0.1%~0.3%[3,4]。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的443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 来了解和探讨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4年5月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的443例患者, 女282(63.66%)例, 男161(36.34%)例;平均发病年龄(31.3±12.5)岁;平均病程(38.4±65.4)个月。入选标准: ① 临床上确诊为CU的患者;②性别与年龄不限;③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能如实回答相应的问题。排除标准:①患有神经、精神疾患而无法合作或不愿合作者;②研究人员认为患有不宜入选的理由。

1.2 诊断标准 参考2009年EMCI/GA2LEN/EDF/WAO荨麻疹指南[5]。对443例患者进行外周静脉取血3 ml, 放入无菌的干燥管中静置30 min, 然后用2400转/min的离心机离心5 min。取出0.1 ml血清注射于前臂屈侧处, 再注射以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两注射处相距至少5 cm, 30 min后查看结果。如果注射处出现了红斑(风团反应), 其直径相比对照处的大2 mm以上则确诊为阳性。对443例CU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进行记录, 其中临床表现包括风团数量、风团大小、皮肤瘙痒、甲状腺肿大情况以及是否伴有关节痛、发热、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对临床表现进行评分:皮肤瘙痒:无痒感记为0分, 轻度瘙痒记为1分, 中度瘙痒记为2分, 重度瘙痒记为3分;风团数量:无风团记为0分, 1~6个记为1分, 7~12个记为2分, >12个记为3分;风团大小:无风团记为0分, 直径<5 mm记为1分, 6~15 mm记为2分, >15 mm记为3分;甲状腺大小情况:看不见肿大也不能触及为正常情况, 看不见肿大但能够触及为I度肿大, 可看见也可触及肿大为Ⅱ度肿大, 但没超过胸锁乳突肌, 可看见也可触及且超过胸锁乳突肌为Ⅲ度肿大。经确诊为CU后, 由相关人员询问患者的情况来填写调查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包括一般描述性分析、非参数统计, χ2检验, 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荨麻疹患病情况 443例CU患者中, 女282(63.66%)例, 男161(36.34%)例;性别比例为1.75:1。患者的年龄5~75岁,平均年龄(34.5±14.2)岁, 发病年龄3~73岁, 平均发病年龄(31.3±12.5)岁。≤10岁的患者12例(2.71%), 11~20岁的患者65例(14.67%), 21~30岁的患者87例(19.64%), 31~40岁的患者128例(28.89%), 41~50的患者71例(16.03%), 51~60岁的患者39例(8.80%), 61~70岁的患者30例(6.77%), ≥70岁的患者11例(2.48%), 各年龄段患者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23, P<0.01)。除了11~20岁患者组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其他各年龄组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

2.2 各型荨麻疹所占比例 自发性慢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CSU)230例(51.92%)最为常见, 其次是皮肤划痕症98例(22.12%), 寒冷性荨麻疹18例(4.06%), 热性荨麻疹8例(1.81%), 日光性荨麻疹2例(0.45%),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合并有皮肤划痕症共87例(19.64%)。

2.3 病情加重季节 254例病情与季节基本没有相关性, 45例病情春季加重, 51例病情夏季加重, 21例病情秋季加重, 26例病情冬季加重, 25例病情春夏两季加重, 21例病情春秋两季加重。

2.4 诱发因素 443例患者中, 物理因素(温度、压力、风吹)为121例(27.31%), 食物因素为65例(14.67%), 药物因素28例(6.32%), 精神因素24例(5.42%), 蚊虫叮咬19例(4.29%),其他原因47例(10.61%), 找不到明显诱因139例(31.38%)。

2.5 慢性荨麻疹患者以及其一级亲属中过敏性疾病发生情况 443例中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患者21例(4.74%), 其中包括哮喘5例, 过敏性鼻炎13例, 过敏性皮炎3例;75例患者的一级亲属中有荨麻疹发作史(16.93%), 其中慢性自发性荨麻疹41例, 皮肤划痕症为28例, 其他类型6例;60例患者的一级亲属中有其他过敏性疾病(13.54%), 其中哮喘19例, 过敏性鼻炎22例, 皮肤、食物过敏者19例。

2.6 皮损特点 443例患者风团的程度:无风团者0例;轻度(<20个风团/24 h)者148例(33.41%), 中度(20~50个风团/24h)者114例(25.73%);重度(>50个风团/24 h)者181例(40.86%)。风团持续的时间:多数患者风团持续时间为数分钟及数小时, 患者为382例(86.23%);少数风团持续达1 d或1 d以上。

443例CU患者中, 有134例患者(30.25%)伴有血管性水肿, 男43例(32.09%), 女91例(67.91%)。伴有血管性水肿者风团严重度有加重的趋势, 风团持续的时间亦有所延长。

2.7 接受治疗效果分析 443例患者, 有30例从未接受过治疗, 有413例接受过药物治疗。其中氯雷他定69例、西替利嗪63例、息斯敏54例、扑尔敏75例、左西替利嗪77例、咪唑斯汀75例。经过治疗服药后, 329例患者得到完全缓解, 无瘙痒感;78例患者仍然有轻度的瘙痒, 少数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2.8 慢性荨麻疹伴发性疾病 443例患者伴发有其他的疾病, 121例患有慢性鼻炎, 87例患有心血管疾病, 204例患有慢性消化道疾病, 31例患有神经系统疾病。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是由于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而引起的临床常见病[6]。经过多数研究表明, CU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人群中[7-9]。本次调查显示, CU发病年龄最小为3岁, 最大为73岁, 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CU的病因较为复杂, 常常因为找不到明确的诱因而难以有效治疗, 致使病情慢慢加重, 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本次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44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了调查, 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的结论。

3.1 任何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慢性荨麻疹, 平均发病年龄(31.3±12.5)岁, 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慢性荨麻疹的病程长短不一, 且病因复杂,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CU的发生与物理因素(温度、压力、风吹)、食物因素、药物因素、精神因素、蚊虫叮咬等因素有关, 在明确病因的情况下, 要叮嘱患者尽量避免接触诱病因素。

3.2 CU的临床分型中以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最常见, 占到51.92%, 其次是物理性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中则以皮肤划痕症最为常见, 皮肤划痕症可合并慢性自发性荨麻疹。Silptarcha等人报道了物理性荨麻疹与其它类型的荨麻疹患者合并CSU,亦指出物理性荨麻疹和其它类型荨麻疹自然病程要比慢性荨麻疹更长。约1/3的CU患者既有风团同时又伴有血管性水肿,伴有血管性水肿的患者风团严重度有加重的趋势, 风团持续的时间有所延长, 这就提示有风团伴发血管性水肿的CU患者的病情更为严重, 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慢性荨麻疹发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本次调查结果证实了这一观点。

[1] Zuberbier T, Asero R, Bindslev-Jense C, et al.EAACI/GA(2)LEN/ EDF/WAO guidelin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urticaria.Allergy, 2009, 64(10):1417-1426.

[2] Magerl M, Borzova E, Gimenez-Arnau A, et al.The definition and di-agnostic testing of physical and cholinergic urticarias-EAACI/ GA2LEN/EDF/UNEV consensus panel recommendations.Allergy, 2009, 64(12):1715-1721.

[3] Negro-Alvarez JM, Miralles-Lopez JC.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treatment.Allergol Immunopathol , 2001, 29(4):129-132.

[4] Zuberbier T, Balke M, Worm M, et al.Epidemiology of urticaria: a representative cross-sectional population survey.Clin Exp Dermatol, 2010, 35(8):869-873.

[5] Zuberbier T, Althaus C, Chantraine-Hess S, et al.Prevalence of cholinergic urticaria in young adults.J Am Acad Dermatol, 1994, 31 (6):978-981.

[6] 钟华, 郝飞.荨麻疹的病理生理与临床.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7, 40(10):652-654.

[7] Hellgren L.The prevalence of urticaria in the total population.Acta Allergol, 1972, 27(3):236-240.

[8] Gimenez-Amau A, Ferrer M, Peter H, et al.Urticaria cronica: studio etiologico prospectivo e importancia del sindrome autoinmune.Actas Dermosifiliogr, 2004, 95(9):560-566.

[9] Maurer M, Weller K, Bindslev-Jensen C, et al.Unmet clinical needs in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A GA LEN task force report.Allergy, 2011, 66(3):317-330.

2014-08-04]

266234 青岛市即墨市普东卫生院/普东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站

猜你喜欢

风团划痕自发性
全膝置换术后自发性关节僵直的翻修效果
富马酸卢帕他定治疗皮肤划痕症的疗效观察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基于微观划痕的疲劳强度预测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冰上芭蕾等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