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资产管理及其绩效评价探讨

2014-10-23姚志燕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高校

姚志燕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以证明对其进行绩效评价的必要性。然后将分析绩效评价机制的实施策略,将从树立绩效评价原则,构建指标评价体系以及绩效评价模型三方面展开。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

高等院校是实施国民教育的关键场所。开展高等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从而影响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且高校以其丰厚的人才资源还担负着国家科研工作的重任。高校资产是高等院校顺利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保证。高校资产的管理水平对其教学、科研活动有显著影响,可以说对资产的管理是否得当关系到高校的发展是否长远。因此,必须重视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的资产管理水平。引入绩效评价体系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一、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1.高校普遍存在资产闲置和浪费现象

由于高校以办学育人为宗旨并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其资产大多不是其经营而来,而是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社会捐献及其他非经济性活动。高校的非营利性和其来源的非经济性,使得高校很大程度上可以无偿占有。而高校在占有资源时往往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并没有考虑到自身需求,所以往往发生多占的现象。由于占有资产过多,大大超出了实际需求,高校资产往往会出现闲置的问题。闲置本身就是一种浪费,再加之高校资产很大部分上是无偿占用,节约意识差使得浪费现象更加严重。

2.高校资产分配不合理

高校资产多占现象不仅发生在高校与外界的接触上还发生在高校内部、院系之间。由于高校在内部分配资产时往往没有合适的标准,只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平均分配或采用传统的“按人头”的方法分配,降低了高校资产的使用效率。个别院系甚至存在抢占多占的现象,使得高校资产闲置、浪费现象更为严重。此外,资产的分配和使用做不到协调一致,分配者不了解资产的需求情况,也缺乏对使用情况的追踪,使用者则对资产存量认识不清,导致了资产分配的混乱,降低了资产管理的效率。

3.高校资产账目管理混乱

高校财会人员对资产的掌握情况不理想,对资产的记录不够确切,在进行统计和清点时忽视资产增值、损失以及折旧等变化,填写报表时过于草率,这使得高校不能掌握自己的家底,账目与实际脱节。

4.高校对资产出租、出借的监管缺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各部门总是想着再搞一点副业,将尽可能多的闲置资产对外出租经营,并且多数出租经营行为都没有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核和批准,资产出租所获得的收益往往纳入单位的小金库而不入账,远离了高校财务系统的监管。而各单位有时出于个人目的出借闲置资产,这些出借资产的活动往往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利己性,在出借资产时也往往没有合理合法的凭证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无疑加大了高校资产损失甚至是流失的风险。

二、对高校资产进行绩效评价的策略分析

面对高校资产管理较为混乱,效率颇低的现状,有必要引入一种较为先进的机制,梳理资产管理体系,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绩效评价机制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绩效评价能够对高校的资产进行核算和对使用结果进行衡量,能够促进高校及各利益者的目标得以实现,能够优化业务流程、优化管理流程,从而达到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的目的。

1.明确绩效评价的原则

在高校运用绩效评价进行资产管理时应该首先明确绩效评价的原则。应该确立系统性原则,设能够综合系统反映高校资产存量、高校资产利用率以及高校资产利用的内外部环境的指标。设立的指标也不应是唯一的。应该使用多个指标多方面、多角度地反映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还要确立激励性的原则。绩效本来就是以奖励先进,激励后进为指向的,因此在绩效考评特别是在兑现上一定要体现差异化。此外在制定统一指标时,应该着眼于比平均略高的水平,让资产管理者感觉并不容易达到,但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此外,还应该注意绩效评价的可操作性,评价指标应该简明扼要,便于计量和对比;操作方法也应该直截了当。最后,由于高校资产的类型众多,并且在使用这些资产时会有这样那样的变化,因此,要确立动态性原则,对绩效评价指标和考评办法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

2.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从物质形态上,高校的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诸如校舍等固定资产以及资金等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则是高校拥有的人才资源、专利成果以及学术氛围、教学特色、校风学风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高校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不应该仅仅设立有形资产的考评指标,也应该设立能够全面反映无形资产管理的指标。因为高校的无形资产也是高校得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此外,高校资产的管理和运用有两个目的。一是获得经济效益另外就是获得社会效益。因此高校资产管理既要设立经济效益指标又要设立社会效益指标。经济指标应该包括财务指标、资产运营的有效性指标、资产债务、债权活动指标、资产发展前景以及能力指标。社会指标应该包括资产对教学和科研活动的贡献度指标、社会满意度指标、人才培养指标。

3.构建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模型

以上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从不同方面对资产管理绩效进行反映。对不同院系部可以通过单项指标进行比较,若高校管理者想比较不同院系部资产管理的综合绩效,还需根据各院系部的特点分别对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而后进行加权平均,并计算出产出——投入比值。

结语

高等院校担负着培育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重任,进行有效的资产管理有利于高校更好地践行自己的责任。因此,要树立系统性、激励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的绩效评价原则,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合适的绩效评价模型从而做好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资产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余耀森.浅议区域独有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J].管理观察,2009(2)

[2]李华军,邹富发,张玉磊.基于绩效视角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11(6)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绩效评价高校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