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

2014-10-23钱瑞芳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法

钱瑞芳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不断激化,事业单位走向改革的道路,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是事业单位进行改革的前提与趋势。在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每个管理者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中,笔者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了简单介绍,之后讨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提高改善的方法。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法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是国家出于为社会的公共利益考虑的前提,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而举办的其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国有资金的一种社会服务性组织。事业单位在现代社会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对社会的生产环节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事业单位是公益性的,它所受到的监管力度小于国家对企业的监管,它的各个环节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而财务管理是其事业单位中不规范现象的典型。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其政府为新型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进行的必然选择。就目前而言,在事业单位管理中,财务管理仍存在些许问题,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需进一步加强与改进。

2.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脱节

财务管理的预算编制往往不够准确,与客观实际情况也不完全相符,在许多事业单位中都存在着预算编制与执行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出现。现今在我国事业的财务管理中没有明确、合适的约束体制是关于预算的,所以预算的执行无法被很好地约束,再加上早期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没有将实际考虑在其中的情况,这也使得后期的执行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的约束力是不够的,而且在其管理的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对强硬的约束模式,在这样的氛围下,财务管理往往与预算执行相互脱节,使得编制的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可信性有待商榷,其预算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也不断被削弱。

2.2事业单位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虽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是比较少的,但对于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而言,利益和资本的不断比较与发展,随着日积月累其财务风险在不断增长。所以对于经营性事业单位而言,风险意识淡薄将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长久发展。但在投资之前,经营性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忽略了投资决策前的预测与评估,投资决策的过于随意,甚至可以说投资是盲目的。对于这种没有切实的可行性的分析使得决策的结果存在较大的风险性。这种不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决策往往会造成收益水平与预期相差甚远的现象发生,同时也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资金压力。

除此之外,在经营过程中,非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往往对收支环节的控制力度不够,而关于支出金额的资金结构及变化的要求也不够全面,这都会加重财务压力。

2.3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一些单位在管理部门的设置时,忽视了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性,其财务管理机构没有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甚至一些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当然也有一些单位明白财务管理对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作用,并制定了内审机构,但因为一些原因却无法发挥其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内审机构无法协助财务管理力度的加强。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做假现象,一些单位负责人为了能单位内部的利益而要求其相关会计人员将相应的数据进行修改, 建立企业内部的金库,这会导致国有资产的外流,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4财务管理职能不足

从我国国情等方面进行考虑,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不能完全市场化,在实际中常出现费用支出无计划、部门费用相互挤占等只存在于形式上的问题。而且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关于经费的管理一般都是采用事后核算的方式,在资金使用前和使用中没有进行必要的预测及控制,使得经费的应用无法很好地了解,而且其决策及控制的智能基本上是没有发挥出来的,事业单位的财产利用率极低。

2.5财务纪律松弛

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财务纪律松弛的现象。部分企业会将预算外的资金进行转移,并开办具有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将行政事业性费用转移到其他部门进而收取,容易形成乱支滥用的现象。而且在其财务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国家的财经法规,甚至会存在一些套取事业单位资金的手段,这都会造成部门的资金、物品的滥用。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因为一开始对资金的支出控制力度不足,使得最后的支出超出了正常性支出的限制范围内,则将其多余的支出资金以其他方式使其合理化。这些都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关系复杂,而且无法进行追踪,各事业单位在财务纪律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3.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

3.1 营造法制氛围

关于会计的相关法律应加大其执行力度,在企业内部,要加大对《会计法》、《预算法》等的宣传力度,往往足够的宣传将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法律意识,进而为企业内部营造一个执法守法的良好氛围环境。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是企业得以良好发展的一大保障。在对员工进行教育的时候,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单位凭借职能收取的预算外收入际政府资金”该意识传递给员工。提高事业单位的主体人员的法律意识,并结合该事业单位的实际和自身的优缺点进行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进步,实现财务管理的全面化。除此之外,财政、审计部门也要加大其对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稽查力度,从根本上来改善事业单位的风气,提高预算和监督在实际操作中的意义;对违法乱纪的工作人员予以处分或警告,以严厉的制约方式为该企业的法制环境进行优化。

3.2 加强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应强化其内部的财务控制的措施及制度,对于其内部的所有的经费的申请、拨付等都应在主管财政部门进行统一调配使用,尽量实现单位经费的合理、合法及有效使用。在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主管部门应对各职能部门资金的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督,并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提高其内部控制力度。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不要以原来的实际的数额为基数依据,其财务编制方法应在“零基预算”的基础上进行编制,避免出现固定加增长的现象。将预算的内容和形式完整、清楚地表达出来是实现全面反映企业的收支情况的重要前提。

3.3健全会计制度

一个健全的会计制度往往是财务管理得到最大化发挥的重要助手。一个完善的会计制度不仅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还能促进企业内部的稽核制度的完善与提高。从某种程度上说,内部稽查制度能有效约束员工从而实现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健全会计制度,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可以有作为对照的规范,也可以制约其相关行为。

3.4 重视提高人才能力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财务管理对财会人员能力和素质上的要求也不断增加。由此可见,重视人才能力的提高,对于企业的长久持续发展是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的。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传统的财会人员将很难适应不断改变的财务管理的需求。管理和经营相融合的会计将会逐渐受到社会中相关人员的认可。所以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建立竞争上岗和绩效评定机制等来进行对员工的约束;除此之外,要增加对其员工的培训,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教授等进行培训讲座,深化岗位教育。

3.5创新机制体制

为了适应市场的竞争与发展,事业单位为了其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机制体制。目前而言,事业单位的理财重心已经发生转变,由以前的反映、监督转变成筹集、决策。事业单位的人员可以将现金进行投资,进而适应以利润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相关的投资评价体系,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避免一些可能的决策上的失误,从而完善其他的评价体系。

总结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经营和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其财务管理的加强是一个事业单位整体的事情,不应将其推至财务部门或某个部门里,而是需要事业单位管理者及所有工作人员的帮助与执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关系企业兴衰的重要管理事件。在进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引起单位领导者的足够重视,并贯彻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长期的管理工作。事业单位的财务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是财务管理水平整体提高的必然条件。

参考文献:

[1]韩成稳.浅谈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北方经济,2012(10):105-106

[2]王莹.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8):111-112

[3]吴云.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7):133-134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法
财务管理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