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行为训练的个案

2014-10-23许璟蓓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年10期
关键词:施测评量教具

许璟蓓

摘要:共同注意是婴幼儿早期沟通与社交发展的要素,对自闭症儿童而言,共同注意更是社交行为最早的萌发。可是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的发展明显十分困难,而且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教学可以改善自闭症儿童的共同注意行为,例如眼神注视、眼神交替、跟随指示、主动展示等。共同注意是言语及人际互动发展的一个基础。与其他社会性认知能力相比较,共同注意与言语能力的关系更为密切。因而针对自闭症儿童采取共同注意的行为训练,能够同时改善其言语能力,进而提高其与人互动交流和参与社会交往的能力。本文是一例针对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进行行为训练的个案,通过桌上训练和地板时光,使自闭症儿童的共同注意得到改善,言语能力得以提高。

关键词:自闭症;共同注意;桌上训练;地板时光

一、案主的一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昊昊,男,于2012年9月进入杭州市某培智学校一年级,现升入二年级。智商低于40,两岁半左右发现其不主动叫人,就医后医生诊断为自闭症。对鸡蛋过敏。未做过专业的视力、听力、神经系统功能和其他疾病检查,无伴随癫痫。

(二)出生史

2005年7月22日出生,母亲生产时为顺产,分娩时母亲年龄小于30岁,怀孕时无异常情况。家中四口人,除父母外,还有一个弟弟,弟弟智力发育正常。

(三)教育史

3岁开始参加自闭症机构的培训,上过私人幼儿园,喜欢幼儿园的环境。言语较少,有需要时会说“帮我”或者拉人来帮忙,到新环境时喜欢观察,有刻板行为(如:到处找电梯),怕狗,听到飞机声会捂耳朵。喜欢玩手、涂鸦,会使用剪刀剪纸。

(四)基本能力

1.生活自理能力

昊昊自理能力较好,会自己使用勺子进食,喜欢拌汤吃饭,会自己喝水。会自己控制大小便,会拉上拉下裤子。会开关水龙头,会个人清洁,但不太会刷牙。会穿简单的衣服。行动能力正常,会自己独立行走、奔跑,会轮滑、自行车。手眼协调能力比较弱。不喜欢睡午觉。

2.生活技能

该生为自闭症,听到自己的名字有反应,会说出并写出自己的名字,但其言语多为重复性言语,能够说出较长的语句,可以完成简短的问答和对话。发音较清晰,有时会出现构音错误、平翘舌不分等。最大的问题是言语理解欠缺,无法回答需要思维理解的问题,能听懂和日常生活有关的指令,但是复杂指令无法理解。该生重复性言语发展很好,上课能够配合老师回答问题,但是回答问题不完整,无法理解新的问题和指令较长的问题。因为言语理解能力不强,日常生活中不能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缺少逻辑、推理思维,语文阅读方面存在困难。

由此可见,昊昊的言语能力薄弱带来的交往障碍是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言语障碍作为诊断自闭症的三个标准之一,对其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与其他社会性认知能力相比较,共同注意与言语能力的关系更为密切,对自闭症共同注意的干预能够同时改善其言语能力。因此,对昊昊进行共同注意的训练,改善其言语功能,对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意义重大。

二、共同注意训练方案的确定与实施

本研究寻找三种功能独立,但类似的共同注意行为——-“眼神交替”“跟随指示”及“主动展示”,来检验共同注意教学的成效。此三种行为同属于共同注意行为,也就是说,虽然属于不同的行为动作,但都能得到相类似的行为反应,即协调别人以分享对物品及事件的经验,因此选取此三种行为作为本研究的目标行为。为反思干预的训练效果,我们进行了训练前后的评估,以便在阶段性训练后进行对照。

(一)基线期

1.强化物调查

本阶段不实施教学,仅对三个目标行为予以评量。当评估资料显示稳定水准与趋向80%时,即进入教学期,实施共同注意教学。

(二)教学期

1.通过标准

实施教学前要先订定标准,订定儿童各目标行为的得分须达3分以上,连续3次达标,且目标行为已教学两周的时间,才可以通过,才能进行下一个目标行为的教学。即当目标行为一(眼神交替)得分达3分以上,连续3次达到标准,且目标行为一(眼神交替)已教学两周的时间,才能实施目标行为二(跟随指示)的教学;目标行为二(跟随指示)得分达3分以上,连续3次达到标准,且目标行为二(跟随指示)已教学两周的时间,才能实施目标行为三(主动展示)的教学;目标行为三(主动展示)得分达3分以上,连续3次达到标准,且目标行为三(主动展示)已教学两周的时间,才进入维持期。每一个目标行为的教学期至少两周,亦即若目标行为已达3分,仍须教至两周期满,再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教学。

2.实施教学

(1)教具

第一层教学时,目标行为一及目标行为三的教具是零食、水果、玩具的实物,目标行为二为照片或图片;第二层教学时,三个目标行为的教具都为玩具的实物。

第一层——桌上训练,所使用的教具系经过事先与家长访谈及调查所获知的昊昊喜爱的零食、水果、玩具。

第二层——地板时光,使用昊昊喜欢的玩具,先放置在玩具箱中,在第二层教学时才从玩具箱中挑选几样玩具放置在地板上,供他自由选择。

(2)教学场地

(3)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桌上训练

a.教学者将自闭症儿童带入游戏室,两人在呈90 度角的位置坐下。

b.坐定后,教学者先说明今天的教学活动,例如行为目标一和三的教学是玩玩具,可告知儿童:“今天要一起玩好玩的玩具。”行为目标二教学则告知:“今天要看好看的照片或图片。”

c.教学者拿出教具(玩具、照片或图片)。

目标行为一的训练时,教学者先将教具放至儿童无法拿到的位置,观察儿童有无目标行为。

目标行为二的训练时,教学者将教具放在儿童面前,指向教具的其中一张图片或照片,观察儿童有无目标行为。

目标行为三的训练时,教学者将教具放在儿童面前,伸手可及的地方。

d.若儿童出现目标行为,立即给予增强,微笑、鼓励,并和儿童一起玩此项教具约30秒钟的时间;若儿童没有出现目标行为,则给予提示系统的协助。在提示阶层教学下,若儿童表现出正确反应,仍立即给予增强;若儿童在最大的提示阶层——全肢体协助下仍无法出现正确反应,则将玩具收起来约10 秒的时间(教学者在心里默数)。

e.若儿童对此项教具仍有兴趣,则再次呈现此项玩具;反之则呈现新的教具。

f.重复步骤a至e约10 分钟的时间,直到一次教学告一段落。

g.注意各目标行为的正确反应,详细提示行为。

第二部分——地板时光

a.教学者告知:“昊昊,我陪你在地板上玩。”

b.教学者离开椅子,将儿童喜欢的玩具约3~4样,放置在地板上,儿童易于拿取的地方。

c.教学者依据互动策略与儿童互动。

d.教学者随机演练阶段中的教学目标。

e.20 分钟后,教学者与儿童一起收拾玩具,结束游戏。

地板时光的目标和桌上训练的目标一样(见表7),不同的是地板时光是借由自然发生的机会来教学。

增强方式采用连续增强的方式,强化物则采用社会增强的口头赞美、微笑和自然增强(吃东西、玩玩具)。在每一个目标行为中,先增强第一个子目标,熟练后,再增强第二个子目标,第一个子目标不再予以增强,以削弱先前已不复重要的反应。依此方式逐步达成目标行为。

桌上训练部分对于儿童行为的反应策略是:反应正确给予增强,反应不正确则给予提示系统的提示;在提示系统的提示下,反应正确给予增强,反应不正确则剥夺其正在操作的教具。本研究提示系统的阶层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口语提示加上手势提示;第二层次为部分肢体提示;第三层次为完全肢体提示。

地板时光系紧接于桌上训练之后,由教学者和儿童一起互动,主要教学目标与桌上训练的目标相同。地板时光互动时的策略有三大类:基本互动策略、环境调控策略、互动回应策略(见表8)。此部分预计20 分钟的时间。

(三)维持期

本阶段不实施教学,仅测量目标行为以了解共同注意教学的维持情形。各目标行为维持期评量点选取原则如下。

目标行为一(眼神交替):在目标行为二第一次得分达3分以上、目标行为三第一次教学及第一次得分达3分以上时,均实施一次评量;在第三个目标行为连续三次达到标准后,第一次、第二次维持期的资料点选取时,也同时实施评量。

目标行为二(跟随指示):目标行为三第一次教学、第一次得分达3分以上时,均实施一次评量;在第三个目标行为连续三次达标后,第一次、第二次维持期的资料点选取时,也同时实施评量。

目标行为三(主动展示):本项目标行为得分达3分以上,且连续三次达标,间隔三天,连续四次实施评量。

三、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干预,我们对昊昊进行了基线期、教学期、维持期三个阶段的评估,用来观察比较共同注意行为训练的效果。三个阶段训练效果如下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的干预,昊昊的“眼神交替”“跟随指示”及“主动展示”在基线期、教学期、维持期三个阶段相比较,教学期、维持期比基线期都明显提高。

四、体会与建议

(一)相信自闭症儿童的潜力

自闭症儿童确实存在共同注意上的缺陷,不喜欢与他人有视线接触,不愿意说话,兴趣刻板单一,但是这并不表明他们没有能力与他人有眼神交替、言语沟通和人际互动。我们一定要相信他们的潜力,只要父母、老师、同学给予足够的耐心,他们是可以慢慢学会的。

(二)找准强化物和强化时机

强化物在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干预中经常会用到,取得的效果也非常明显。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干预过程中通常会用强化的方法来促进儿童适当行为的发生,而找准强化物和选准强化的时机非常重要,强化的时机一定要找准,在儿童做出要求的行为后马上给予强化,不能盲目强化。如在本案例中,昊昊正确做出注视老师的动作后,应马上给予强化。

(三)整合自闭症家长资源

家长参与训练是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家校联合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的重要因素。家长过分溺爱、迁就、宠爱会阻碍自闭症儿童能力的发展,导致坏习惯的滋长。家长要与教师共同设计共同注意的训练计划,教师要帮助家长选择训练方法。本案例中昊昊之所以会取得很大的进步,与他父母的配合和参与有很大的关系。昊昊的家长经常和我们讨论昊昊的学习情况,提出困惑,我们会根据谈话的内容变化不断地和昊昊调整课程计划,并给家长以指导,使家长科学合理地训练昊昊的共同注意。

(四)持之以恒,全面干预

自闭症儿童行为干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付出很多而收效甚微,也可能会出现更加糟糕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有耐心、决心和恒心,从易到难,从低级到高级,对自闭症儿童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言语、行为等各方面都存在障碍,我们在设计训练内容的时候应该着眼于儿童现在的能力和最可能发展的能力来设计全面的干预目标和计划,将这些内容联合起来考虑,全面进行干预。本研究虽然是训练昊昊的共同注意,但是干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昊昊听从指令、言语等各方面的发展,力求全面地促进昊昊的进步。

附录:共同注意行为评分标准提示卡

目标行为一(眼神交替)的计分标准

4 分:儿童望向强化物,强化物未停止前,再望向施测者脸的范围或者望向施测者的眼睛。

3 分:儿童望向强化物,强化物未停止前,再将头或身体或眼神朝向施测者的方向。

2 分:儿童望向强化物,强化物未停止前,有将头或身体或眼神往施测者的方向移动,但并没有精确地面向施测者的方向,而是角度不及或者过度。

1 分:儿童望向强化物,强化物未停止前,没有将头或身体或眼神朝向施测者的方向移动的企图。

0 分:儿童没有望向强化物。

目标行为二(跟随指示)的计分标准

4 分:儿童跟随施测者手指指示先望向左边的照片或图片,再望向右边的照片或图片,再望向施测者。

3 分:儿童跟随施测者手指指示望向左边的照片或图片,再望向右边的照片或图片。

2 分:儿童跟随施测者手指指示望向左边或右边的照片或图片。

1 分:儿童望向照片或图片,但并不是回应施测者的手指指示。

0 分:儿童没有望向照片或图片。

目标行为三(主动展示)的计分标准

4 分:儿童拿起强化物,将强化物拿到施测者面前,再望向施测者脸的范围或者望向施测者的眼睛。

3 分:儿童拿起强化物,伸展手臂,将强化物拿到施测者脸的前面,但眼神并未望向施测者脸的范围或者望向施测者的眼睛。

2 分:儿童拿起强化物,将身体或手朝向施测者的方向移动,但并没有精确地将强化物举到施测者脸的前面。

1 分:儿童拿起强化物,并没有将身体或手伸展朝向施测者的方向移动的企图。

0 分:儿童没有注意到强化物。

栏目编辑 / 丁 尧.终校 / 王晶晶

目标行为三的训练时,教学者将教具放在儿童面前,伸手可及的地方。

d.若儿童出现目标行为,立即给予增强,微笑、鼓励,并和儿童一起玩此项教具约30秒钟的时间;若儿童没有出现目标行为,则给予提示系统的协助。在提示阶层教学下,若儿童表现出正确反应,仍立即给予增强;若儿童在最大的提示阶层——全肢体协助下仍无法出现正确反应,则将玩具收起来约10 秒的时间(教学者在心里默数)。

e.若儿童对此项教具仍有兴趣,则再次呈现此项玩具;反之则呈现新的教具。

f.重复步骤a至e约10 分钟的时间,直到一次教学告一段落。

g.注意各目标行为的正确反应,详细提示行为。

第二部分——地板时光

a.教学者告知:“昊昊,我陪你在地板上玩。”

b.教学者离开椅子,将儿童喜欢的玩具约3~4样,放置在地板上,儿童易于拿取的地方。

c.教学者依据互动策略与儿童互动。

d.教学者随机演练阶段中的教学目标。

e.20 分钟后,教学者与儿童一起收拾玩具,结束游戏。

地板时光的目标和桌上训练的目标一样(见表7),不同的是地板时光是借由自然发生的机会来教学。

增强方式采用连续增强的方式,强化物则采用社会增强的口头赞美、微笑和自然增强(吃东西、玩玩具)。在每一个目标行为中,先增强第一个子目标,熟练后,再增强第二个子目标,第一个子目标不再予以增强,以削弱先前已不复重要的反应。依此方式逐步达成目标行为。

桌上训练部分对于儿童行为的反应策略是:反应正确给予增强,反应不正确则给予提示系统的提示;在提示系统的提示下,反应正确给予增强,反应不正确则剥夺其正在操作的教具。本研究提示系统的阶层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口语提示加上手势提示;第二层次为部分肢体提示;第三层次为完全肢体提示。

地板时光系紧接于桌上训练之后,由教学者和儿童一起互动,主要教学目标与桌上训练的目标相同。地板时光互动时的策略有三大类:基本互动策略、环境调控策略、互动回应策略(见表8)。此部分预计20 分钟的时间。

(三)维持期

本阶段不实施教学,仅测量目标行为以了解共同注意教学的维持情形。各目标行为维持期评量点选取原则如下。

目标行为一(眼神交替):在目标行为二第一次得分达3分以上、目标行为三第一次教学及第一次得分达3分以上时,均实施一次评量;在第三个目标行为连续三次达到标准后,第一次、第二次维持期的资料点选取时,也同时实施评量。

目标行为二(跟随指示):目标行为三第一次教学、第一次得分达3分以上时,均实施一次评量;在第三个目标行为连续三次达标后,第一次、第二次维持期的资料点选取时,也同时实施评量。

目标行为三(主动展示):本项目标行为得分达3分以上,且连续三次达标,间隔三天,连续四次实施评量。

三、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干预,我们对昊昊进行了基线期、教学期、维持期三个阶段的评估,用来观察比较共同注意行为训练的效果。三个阶段训练效果如下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的干预,昊昊的“眼神交替”“跟随指示”及“主动展示”在基线期、教学期、维持期三个阶段相比较,教学期、维持期比基线期都明显提高。

四、体会与建议

(一)相信自闭症儿童的潜力

自闭症儿童确实存在共同注意上的缺陷,不喜欢与他人有视线接触,不愿意说话,兴趣刻板单一,但是这并不表明他们没有能力与他人有眼神交替、言语沟通和人际互动。我们一定要相信他们的潜力,只要父母、老师、同学给予足够的耐心,他们是可以慢慢学会的。

(二)找准强化物和强化时机

强化物在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干预中经常会用到,取得的效果也非常明显。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干预过程中通常会用强化的方法来促进儿童适当行为的发生,而找准强化物和选准强化的时机非常重要,强化的时机一定要找准,在儿童做出要求的行为后马上给予强化,不能盲目强化。如在本案例中,昊昊正确做出注视老师的动作后,应马上给予强化。

(三)整合自闭症家长资源

家长参与训练是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家校联合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的重要因素。家长过分溺爱、迁就、宠爱会阻碍自闭症儿童能力的发展,导致坏习惯的滋长。家长要与教师共同设计共同注意的训练计划,教师要帮助家长选择训练方法。本案例中昊昊之所以会取得很大的进步,与他父母的配合和参与有很大的关系。昊昊的家长经常和我们讨论昊昊的学习情况,提出困惑,我们会根据谈话的内容变化不断地和昊昊调整课程计划,并给家长以指导,使家长科学合理地训练昊昊的共同注意。

(四)持之以恒,全面干预

自闭症儿童行为干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付出很多而收效甚微,也可能会出现更加糟糕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有耐心、决心和恒心,从易到难,从低级到高级,对自闭症儿童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言语、行为等各方面都存在障碍,我们在设计训练内容的时候应该着眼于儿童现在的能力和最可能发展的能力来设计全面的干预目标和计划,将这些内容联合起来考虑,全面进行干预。本研究虽然是训练昊昊的共同注意,但是干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昊昊听从指令、言语等各方面的发展,力求全面地促进昊昊的进步。

附录:共同注意行为评分标准提示卡

目标行为一(眼神交替)的计分标准

4 分:儿童望向强化物,强化物未停止前,再望向施测者脸的范围或者望向施测者的眼睛。

3 分:儿童望向强化物,强化物未停止前,再将头或身体或眼神朝向施测者的方向。

2 分:儿童望向强化物,强化物未停止前,有将头或身体或眼神往施测者的方向移动,但并没有精确地面向施测者的方向,而是角度不及或者过度。

1 分:儿童望向强化物,强化物未停止前,没有将头或身体或眼神朝向施测者的方向移动的企图。

0 分:儿童没有望向强化物。

目标行为二(跟随指示)的计分标准

4 分:儿童跟随施测者手指指示先望向左边的照片或图片,再望向右边的照片或图片,再望向施测者。

3 分:儿童跟随施测者手指指示望向左边的照片或图片,再望向右边的照片或图片。

2 分:儿童跟随施测者手指指示望向左边或右边的照片或图片。

1 分:儿童望向照片或图片,但并不是回应施测者的手指指示。

0 分:儿童没有望向照片或图片。

目标行为三(主动展示)的计分标准

4 分:儿童拿起强化物,将强化物拿到施测者面前,再望向施测者脸的范围或者望向施测者的眼睛。

3 分:儿童拿起强化物,伸展手臂,将强化物拿到施测者脸的前面,但眼神并未望向施测者脸的范围或者望向施测者的眼睛。

2 分:儿童拿起强化物,将身体或手朝向施测者的方向移动,但并没有精确地将强化物举到施测者脸的前面。

1 分:儿童拿起强化物,并没有将身体或手伸展朝向施测者的方向移动的企图。

0 分:儿童没有注意到强化物。

栏目编辑 / 丁 尧.终校 / 王晶晶

目标行为三的训练时,教学者将教具放在儿童面前,伸手可及的地方。

d.若儿童出现目标行为,立即给予增强,微笑、鼓励,并和儿童一起玩此项教具约30秒钟的时间;若儿童没有出现目标行为,则给予提示系统的协助。在提示阶层教学下,若儿童表现出正确反应,仍立即给予增强;若儿童在最大的提示阶层——全肢体协助下仍无法出现正确反应,则将玩具收起来约10 秒的时间(教学者在心里默数)。

e.若儿童对此项教具仍有兴趣,则再次呈现此项玩具;反之则呈现新的教具。

f.重复步骤a至e约10 分钟的时间,直到一次教学告一段落。

g.注意各目标行为的正确反应,详细提示行为。

第二部分——地板时光

a.教学者告知:“昊昊,我陪你在地板上玩。”

b.教学者离开椅子,将儿童喜欢的玩具约3~4样,放置在地板上,儿童易于拿取的地方。

c.教学者依据互动策略与儿童互动。

d.教学者随机演练阶段中的教学目标。

e.20 分钟后,教学者与儿童一起收拾玩具,结束游戏。

地板时光的目标和桌上训练的目标一样(见表7),不同的是地板时光是借由自然发生的机会来教学。

增强方式采用连续增强的方式,强化物则采用社会增强的口头赞美、微笑和自然增强(吃东西、玩玩具)。在每一个目标行为中,先增强第一个子目标,熟练后,再增强第二个子目标,第一个子目标不再予以增强,以削弱先前已不复重要的反应。依此方式逐步达成目标行为。

桌上训练部分对于儿童行为的反应策略是:反应正确给予增强,反应不正确则给予提示系统的提示;在提示系统的提示下,反应正确给予增强,反应不正确则剥夺其正在操作的教具。本研究提示系统的阶层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口语提示加上手势提示;第二层次为部分肢体提示;第三层次为完全肢体提示。

地板时光系紧接于桌上训练之后,由教学者和儿童一起互动,主要教学目标与桌上训练的目标相同。地板时光互动时的策略有三大类:基本互动策略、环境调控策略、互动回应策略(见表8)。此部分预计20 分钟的时间。

(三)维持期

本阶段不实施教学,仅测量目标行为以了解共同注意教学的维持情形。各目标行为维持期评量点选取原则如下。

目标行为一(眼神交替):在目标行为二第一次得分达3分以上、目标行为三第一次教学及第一次得分达3分以上时,均实施一次评量;在第三个目标行为连续三次达到标准后,第一次、第二次维持期的资料点选取时,也同时实施评量。

目标行为二(跟随指示):目标行为三第一次教学、第一次得分达3分以上时,均实施一次评量;在第三个目标行为连续三次达标后,第一次、第二次维持期的资料点选取时,也同时实施评量。

目标行为三(主动展示):本项目标行为得分达3分以上,且连续三次达标,间隔三天,连续四次实施评量。

三、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干预,我们对昊昊进行了基线期、教学期、维持期三个阶段的评估,用来观察比较共同注意行为训练的效果。三个阶段训练效果如下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的干预,昊昊的“眼神交替”“跟随指示”及“主动展示”在基线期、教学期、维持期三个阶段相比较,教学期、维持期比基线期都明显提高。

四、体会与建议

(一)相信自闭症儿童的潜力

自闭症儿童确实存在共同注意上的缺陷,不喜欢与他人有视线接触,不愿意说话,兴趣刻板单一,但是这并不表明他们没有能力与他人有眼神交替、言语沟通和人际互动。我们一定要相信他们的潜力,只要父母、老师、同学给予足够的耐心,他们是可以慢慢学会的。

(二)找准强化物和强化时机

强化物在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干预中经常会用到,取得的效果也非常明显。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干预过程中通常会用强化的方法来促进儿童适当行为的发生,而找准强化物和选准强化的时机非常重要,强化的时机一定要找准,在儿童做出要求的行为后马上给予强化,不能盲目强化。如在本案例中,昊昊正确做出注视老师的动作后,应马上给予强化。

(三)整合自闭症家长资源

家长参与训练是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家校联合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的重要因素。家长过分溺爱、迁就、宠爱会阻碍自闭症儿童能力的发展,导致坏习惯的滋长。家长要与教师共同设计共同注意的训练计划,教师要帮助家长选择训练方法。本案例中昊昊之所以会取得很大的进步,与他父母的配合和参与有很大的关系。昊昊的家长经常和我们讨论昊昊的学习情况,提出困惑,我们会根据谈话的内容变化不断地和昊昊调整课程计划,并给家长以指导,使家长科学合理地训练昊昊的共同注意。

(四)持之以恒,全面干预

自闭症儿童行为干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付出很多而收效甚微,也可能会出现更加糟糕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有耐心、决心和恒心,从易到难,从低级到高级,对自闭症儿童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言语、行为等各方面都存在障碍,我们在设计训练内容的时候应该着眼于儿童现在的能力和最可能发展的能力来设计全面的干预目标和计划,将这些内容联合起来考虑,全面进行干预。本研究虽然是训练昊昊的共同注意,但是干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昊昊听从指令、言语等各方面的发展,力求全面地促进昊昊的进步。

附录:共同注意行为评分标准提示卡

目标行为一(眼神交替)的计分标准

4 分:儿童望向强化物,强化物未停止前,再望向施测者脸的范围或者望向施测者的眼睛。

3 分:儿童望向强化物,强化物未停止前,再将头或身体或眼神朝向施测者的方向。

2 分:儿童望向强化物,强化物未停止前,有将头或身体或眼神往施测者的方向移动,但并没有精确地面向施测者的方向,而是角度不及或者过度。

1 分:儿童望向强化物,强化物未停止前,没有将头或身体或眼神朝向施测者的方向移动的企图。

0 分:儿童没有望向强化物。

目标行为二(跟随指示)的计分标准

4 分:儿童跟随施测者手指指示先望向左边的照片或图片,再望向右边的照片或图片,再望向施测者。

3 分:儿童跟随施测者手指指示望向左边的照片或图片,再望向右边的照片或图片。

2 分:儿童跟随施测者手指指示望向左边或右边的照片或图片。

1 分:儿童望向照片或图片,但并不是回应施测者的手指指示。

0 分:儿童没有望向照片或图片。

目标行为三(主动展示)的计分标准

4 分:儿童拿起强化物,将强化物拿到施测者面前,再望向施测者脸的范围或者望向施测者的眼睛。

3 分:儿童拿起强化物,伸展手臂,将强化物拿到施测者脸的前面,但眼神并未望向施测者脸的范围或者望向施测者的眼睛。

2 分:儿童拿起强化物,将身体或手朝向施测者的方向移动,但并没有精确地将强化物举到施测者脸的前面。

1 分:儿童拿起强化物,并没有将身体或手伸展朝向施测者的方向移动的企图。

0 分:儿童没有注意到强化物。

栏目编辑 / 丁 尧.终校 / 王晶晶

猜你喜欢

施测评量教具
计算机通识课德育渗透的评量方法与手段研究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国产 RIV ADCP 长江流量测验适应性测试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心理测量使用量表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心理健康普查模式研究与实践
“正倒镜”施测法在建筑施工测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