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分期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10-23胡桂梅林丽佳燕艳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7期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

胡桂梅+林丽佳+燕艳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分期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效果。 方法 选择在本院治疗的7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药分期疗法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 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及治疗效果。 结果 治愈32(45.71%),显效26例(37.24%),有效9例(12.86%),无效3例(4.29%),总有效率95.81%;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显著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分期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针对性强、效果满意、复发率低的优势,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关键词] 中药分期疗法;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1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c)-0124-03

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aging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old congealing and clood ctasis primary dysmenorrhea

HU Gui-mei1 LIN Li-jia2 YAN Yan1

1.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Harbor District Hospital of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Zhengzhou City,Zhengzhou 450000,China;2.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aging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old congealing and blood stasis primary dysmenorrhea.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cold congealing and blood stasis primary dysmenorrhe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dject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aging therapy was given.3 menstrual cycles were as a course.After one course,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 of symptom and signs, therapeutic effect was observed respectively. Results 32 cases(45.71%) were cured,26 cases(37.24%) were remarkably effective,9 cases(12.86%) were effective, 3 cases(4.29%) were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81%.The score of symptom and signs after treatmen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before treatment respectively,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aging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old congealing and blood stasis primary dysmenorrhea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rong specificity,satisfactory effects and low recurrence rate,and causes no obvious toxic and side effect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aging therapy;Primary dysmenorrhe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道无器质性病变而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的妇科疾病,多见于未婚青年妇女,发病率高。苏程果等[1]研究显示,痛经在女大学生中的发生率高达43.6%,对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祖国医学对于痛经的治疗颇有优势,本研究采用中医中药分期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并与西药组对照观察,探讨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3年10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70例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4~21岁23例,21~28岁34例,29~35岁8例,36~42岁5例。痛经发生在经前11例、经期17例、经后5例、经前至经期20例、经期至经后9例、经前至经后8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疗标准及方剂选用》[2]及《中医妇科学》[3]制订。①病史:有反复发作的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昏厥史;②临床表现:小腹疼痛或坠胀,腰酸胀痛;③B超检查排除生殖道器质性病变;④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型。

1.2 治疗方法

患者于经前两周开始服用《金匮》温经汤。方药组成:吴茱萸9 g,当归6 g,芍药6 g,川芎6 g,人参6 g,桂枝6 g,阿胶6 g,丹皮6 g,生姜6 g,姜半夏6 g,麦冬9 g,甘草6 g;1剂/d,水煎分2次服,共服7剂,然后接着服用少腹逐瘀汤。药物组成:小茴香1.5 g,干姜3 g,延胡索3 g,没药6 g,当归9 g,川芎6 g,桂枝3 g,赤芍6 g,蒲黄9 g,五灵脂6 g;1剂/d,水煎分2次服,共服7剂。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随访观察3个月。

1.3 症状体征量化标准

主要症状小腹疼痛或坠胀、腰酸胀痛的轻、中、重程度分别记为2、4、6分;次要症状恶心呕吐、发热、头昏头痛、腹泻、汗出、手脚冰冷的轻、中、重程度分别记为1、2、3分。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订,采用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表示。临床治愈:治疗1个疗程后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积分减少≥95%,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显效:治疗1个疗程后主要症状和体征减轻,70%≤积分减少<95%,随访3个月未加重;有效:治疗1个疗程后主要症状和体征稍减轻,30%≤积分减少<70%,随访3个月未加重;无效: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3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运用分期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70例,治愈32例,占45.71%;显效26例,占37.24%;有效9例,占12.86%;无效3例,占4.29%。总有效率95.81%。

治疗后症状、体征的积分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的比较(x±s)

3 病案举例

患者1,女,23岁,未婚。于2013年5月2日就诊。主诉:经前至经期少腹冷痛5个月经周期。患者于5月前食生冷食物后开始出现经前至经期少腹冷痛,伴恶心欲吐,得温痛减,月经量少,经色紫暗有瘀块,面色青白,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经妇科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诊断为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治以分期疗法于经前两周开始服药,先服用温经汤1周,续服少腹逐瘀汤1周。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诸症悉除,随访3个月未复发,临床痊愈。

4 讨论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可见女子“以七为数”。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月经周期中雌、孕激素变化水平也有明显周期性,所以痛经的治疗应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5]。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发病原因主要与局部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6],且前列腺素在原发性痛经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内膜中PGE2与PGF2a含量呈周期性变化[7]。本病无器质性病变,治疗上要重视心理治疗,消除紧张心理可缓解疼痛,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规律而适度的锻炼也对缓解疼痛有一定的帮助,当疼痛不能忍受时可辅助药物治疗,给予止痛药物,如布洛芬等,但不能从根本上治愈。

祖国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属于经行腹痛的范畴,作为痛症,其病机不外乎两个方面:①不通则痛;②不荣则痛。痛经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痛证在于其痛证位置的特殊性——胞宫。胞宫是孕育胎儿的地方,也是女性最重要的器官,生理功能主要在于冲任二脉和肝肾两脏,尤以肝为重要,即所谓的“肝藏血”,女子以肝为本,“肝血为经血之源”。痛经的病机要点为各种原因导致胞宫失养或胞宫气血受阻,两者又互相影响,胞宫失养加重气血不畅,气血不畅则胞宫失养更甚。临床上把痛经分为五型: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湿热瘀阻型、气血虚弱型、肝肾虚损型。痛经非纯为阴血之变,往往是寒热、痰湿、气滞或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等各种因素引起。

寒凝血瘀型痛经从病因来讲,主要与经期冒雨、涉水、游泳,或久居湿地,寒湿伤于下焦;或过食寒凉生冷,寒从内生;或阳虚之体,阴寒内盛等有关。寒邪客于冲任,同时由于经前经期冲任子宫气血壅盛,寒邪与血相搏结,凝滞不畅,“不通则痛”,痛经乃作。所以本病以寒邪为本,血瘀为标。治疗上当根据不同时期,遵照不同的治疗原则。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大多数月经周期为28 d,以此计算,月经前2周,即为排卵期,标志着下一次月经的开始。同样祖国医学也有着相似的理论,在经间期,经过经后期的蓄养,阴精充沛,冲任气血充盛,重阴必阳,在肾中阳气的鼓动下,阴阳转化,阴精化生阳气,出现“絪缊之候,此的候也”。对于痛经的治疗当从此时开始,针对寒邪阻滞的病机,给予温经汤温经散寒,以达治本之效。方中吴茱萸功擅散寒止痛,桂枝长于温通血脉,共为君药,发挥主要治疗作用。此外,半夏辛开苦降入阳明胃经,而冲任之脉皆与阳明胃经相通,所以半夏能与君药配合发挥温通血脉、散结降逆之功,不可或缺[8]。刘强等[9]对温经汤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抗虚寒、补益强壮、镇痛、补血等作用,提示温经汤对月经不调和痛经具有治疗作用。而在正常经前期,阴精与阳气皆充盛,子宫、胞脉气血满盈,在阳气的鼓动下,子宫、胞脉通达,泄而不藏,经血得以下泄。本病因寒邪凝滞导致经血运行不畅,故于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所以治当温经止痛散瘀为主,方选少腹逐瘀汤。方中桂枝、小茴香、干姜温经散寒为君,延胡索、五灵脂、蒲黄、没药化瘀止痛为臣,标本兼治,功效卓著。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少腹逐瘀汤能抑制COX-2酶的活性,从而降低PGF2a水平,升高子宫组织中NO水平,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水平,改善卵巢功能,调节异常的激素水平,影响血流变学指标使血液循环畅通,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因此能有效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10]。李连生[11]、朱耀群[12]的研究显示,少腹逐瘀汤对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明确的疗效。两方配合使用,避免了单方治疗针对性差,不能于不同时期抓住其治疗重点的缺点,使治疗更有针对性,为临床提供了更广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苏程果,周友龙,陈晓燕,等.女大学生痛经的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341-2342.

[2] 戴慎,薛建国,岳沛平.中医病症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62-367.

[3] 欧阳惠卿.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7-98.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53.

[5] 刘婵秀.痛经的中医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10, 18(4):139.

[6]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62.

[7] 姜国云,方玲,贾强华.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683-684.

[8] 张友红.小议半夏在《金匮》温经汤中的作用[J].新疆中医药,1993,11(4):32-33.

[9] 刘强,朱红霞,于得海,等.温经汤、艾附暖宫丸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1(3):10-11.

[10] 叶宇齐,王佩娟.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3):551-553.

[11] 李连生.内普生联合少腹逐淤汤加减治疗痛经的45例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0):178-179.

[12] 朱耀群.少腹逐淤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7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14(10):23.

(收稿日期:2014-06-19 本文编辑:祁海文)

患者于经前两周开始服用《金匮》温经汤。方药组成:吴茱萸9 g,当归6 g,芍药6 g,川芎6 g,人参6 g,桂枝6 g,阿胶6 g,丹皮6 g,生姜6 g,姜半夏6 g,麦冬9 g,甘草6 g;1剂/d,水煎分2次服,共服7剂,然后接着服用少腹逐瘀汤。药物组成:小茴香1.5 g,干姜3 g,延胡索3 g,没药6 g,当归9 g,川芎6 g,桂枝3 g,赤芍6 g,蒲黄9 g,五灵脂6 g;1剂/d,水煎分2次服,共服7剂。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随访观察3个月。

1.3 症状体征量化标准

主要症状小腹疼痛或坠胀、腰酸胀痛的轻、中、重程度分别记为2、4、6分;次要症状恶心呕吐、发热、头昏头痛、腹泻、汗出、手脚冰冷的轻、中、重程度分别记为1、2、3分。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订,采用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表示。临床治愈:治疗1个疗程后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积分减少≥95%,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显效:治疗1个疗程后主要症状和体征减轻,70%≤积分减少<95%,随访3个月未加重;有效:治疗1个疗程后主要症状和体征稍减轻,30%≤积分减少<70%,随访3个月未加重;无效: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3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运用分期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70例,治愈32例,占45.71%;显效26例,占37.24%;有效9例,占12.86%;无效3例,占4.29%。总有效率95.81%。

治疗后症状、体征的积分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的比较(x±s)

3 病案举例

患者1,女,23岁,未婚。于2013年5月2日就诊。主诉:经前至经期少腹冷痛5个月经周期。患者于5月前食生冷食物后开始出现经前至经期少腹冷痛,伴恶心欲吐,得温痛减,月经量少,经色紫暗有瘀块,面色青白,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经妇科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诊断为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治以分期疗法于经前两周开始服药,先服用温经汤1周,续服少腹逐瘀汤1周。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诸症悉除,随访3个月未复发,临床痊愈。

4 讨论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可见女子“以七为数”。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月经周期中雌、孕激素变化水平也有明显周期性,所以痛经的治疗应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5]。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发病原因主要与局部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6],且前列腺素在原发性痛经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内膜中PGE2与PGF2a含量呈周期性变化[7]。本病无器质性病变,治疗上要重视心理治疗,消除紧张心理可缓解疼痛,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规律而适度的锻炼也对缓解疼痛有一定的帮助,当疼痛不能忍受时可辅助药物治疗,给予止痛药物,如布洛芬等,但不能从根本上治愈。

祖国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属于经行腹痛的范畴,作为痛症,其病机不外乎两个方面:①不通则痛;②不荣则痛。痛经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痛证在于其痛证位置的特殊性——胞宫。胞宫是孕育胎儿的地方,也是女性最重要的器官,生理功能主要在于冲任二脉和肝肾两脏,尤以肝为重要,即所谓的“肝藏血”,女子以肝为本,“肝血为经血之源”。痛经的病机要点为各种原因导致胞宫失养或胞宫气血受阻,两者又互相影响,胞宫失养加重气血不畅,气血不畅则胞宫失养更甚。临床上把痛经分为五型: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湿热瘀阻型、气血虚弱型、肝肾虚损型。痛经非纯为阴血之变,往往是寒热、痰湿、气滞或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等各种因素引起。

寒凝血瘀型痛经从病因来讲,主要与经期冒雨、涉水、游泳,或久居湿地,寒湿伤于下焦;或过食寒凉生冷,寒从内生;或阳虚之体,阴寒内盛等有关。寒邪客于冲任,同时由于经前经期冲任子宫气血壅盛,寒邪与血相搏结,凝滞不畅,“不通则痛”,痛经乃作。所以本病以寒邪为本,血瘀为标。治疗上当根据不同时期,遵照不同的治疗原则。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大多数月经周期为28 d,以此计算,月经前2周,即为排卵期,标志着下一次月经的开始。同样祖国医学也有着相似的理论,在经间期,经过经后期的蓄养,阴精充沛,冲任气血充盛,重阴必阳,在肾中阳气的鼓动下,阴阳转化,阴精化生阳气,出现“絪缊之候,此的候也”。对于痛经的治疗当从此时开始,针对寒邪阻滞的病机,给予温经汤温经散寒,以达治本之效。方中吴茱萸功擅散寒止痛,桂枝长于温通血脉,共为君药,发挥主要治疗作用。此外,半夏辛开苦降入阳明胃经,而冲任之脉皆与阳明胃经相通,所以半夏能与君药配合发挥温通血脉、散结降逆之功,不可或缺[8]。刘强等[9]对温经汤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抗虚寒、补益强壮、镇痛、补血等作用,提示温经汤对月经不调和痛经具有治疗作用。而在正常经前期,阴精与阳气皆充盛,子宫、胞脉气血满盈,在阳气的鼓动下,子宫、胞脉通达,泄而不藏,经血得以下泄。本病因寒邪凝滞导致经血运行不畅,故于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所以治当温经止痛散瘀为主,方选少腹逐瘀汤。方中桂枝、小茴香、干姜温经散寒为君,延胡索、五灵脂、蒲黄、没药化瘀止痛为臣,标本兼治,功效卓著。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少腹逐瘀汤能抑制COX-2酶的活性,从而降低PGF2a水平,升高子宫组织中NO水平,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水平,改善卵巢功能,调节异常的激素水平,影响血流变学指标使血液循环畅通,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因此能有效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10]。李连生[11]、朱耀群[12]的研究显示,少腹逐瘀汤对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明确的疗效。两方配合使用,避免了单方治疗针对性差,不能于不同时期抓住其治疗重点的缺点,使治疗更有针对性,为临床提供了更广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苏程果,周友龙,陈晓燕,等.女大学生痛经的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341-2342.

[2] 戴慎,薛建国,岳沛平.中医病症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62-367.

[3] 欧阳惠卿.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7-98.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53.

[5] 刘婵秀.痛经的中医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10, 18(4):139.

[6]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62.

[7] 姜国云,方玲,贾强华.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683-684.

[8] 张友红.小议半夏在《金匮》温经汤中的作用[J].新疆中医药,1993,11(4):32-33.

[9] 刘强,朱红霞,于得海,等.温经汤、艾附暖宫丸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1(3):10-11.

[10] 叶宇齐,王佩娟.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3):551-553.

[11] 李连生.内普生联合少腹逐淤汤加减治疗痛经的45例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0):178-179.

[12] 朱耀群.少腹逐淤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7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14(10):23.

(收稿日期:2014-06-19 本文编辑:祁海文)

患者于经前两周开始服用《金匮》温经汤。方药组成:吴茱萸9 g,当归6 g,芍药6 g,川芎6 g,人参6 g,桂枝6 g,阿胶6 g,丹皮6 g,生姜6 g,姜半夏6 g,麦冬9 g,甘草6 g;1剂/d,水煎分2次服,共服7剂,然后接着服用少腹逐瘀汤。药物组成:小茴香1.5 g,干姜3 g,延胡索3 g,没药6 g,当归9 g,川芎6 g,桂枝3 g,赤芍6 g,蒲黄9 g,五灵脂6 g;1剂/d,水煎分2次服,共服7剂。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随访观察3个月。

1.3 症状体征量化标准

主要症状小腹疼痛或坠胀、腰酸胀痛的轻、中、重程度分别记为2、4、6分;次要症状恶心呕吐、发热、头昏头痛、腹泻、汗出、手脚冰冷的轻、中、重程度分别记为1、2、3分。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订,采用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表示。临床治愈:治疗1个疗程后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积分减少≥95%,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显效:治疗1个疗程后主要症状和体征减轻,70%≤积分减少<95%,随访3个月未加重;有效:治疗1个疗程后主要症状和体征稍减轻,30%≤积分减少<70%,随访3个月未加重;无效: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3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运用分期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70例,治愈32例,占45.71%;显效26例,占37.24%;有效9例,占12.86%;无效3例,占4.29%。总有效率95.81%。

治疗后症状、体征的积分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的比较(x±s)

3 病案举例

患者1,女,23岁,未婚。于2013年5月2日就诊。主诉:经前至经期少腹冷痛5个月经周期。患者于5月前食生冷食物后开始出现经前至经期少腹冷痛,伴恶心欲吐,得温痛减,月经量少,经色紫暗有瘀块,面色青白,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经妇科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诊断为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治以分期疗法于经前两周开始服药,先服用温经汤1周,续服少腹逐瘀汤1周。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诸症悉除,随访3个月未复发,临床痊愈。

4 讨论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可见女子“以七为数”。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月经周期中雌、孕激素变化水平也有明显周期性,所以痛经的治疗应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5]。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发病原因主要与局部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6],且前列腺素在原发性痛经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内膜中PGE2与PGF2a含量呈周期性变化[7]。本病无器质性病变,治疗上要重视心理治疗,消除紧张心理可缓解疼痛,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规律而适度的锻炼也对缓解疼痛有一定的帮助,当疼痛不能忍受时可辅助药物治疗,给予止痛药物,如布洛芬等,但不能从根本上治愈。

祖国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属于经行腹痛的范畴,作为痛症,其病机不外乎两个方面:①不通则痛;②不荣则痛。痛经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痛证在于其痛证位置的特殊性——胞宫。胞宫是孕育胎儿的地方,也是女性最重要的器官,生理功能主要在于冲任二脉和肝肾两脏,尤以肝为重要,即所谓的“肝藏血”,女子以肝为本,“肝血为经血之源”。痛经的病机要点为各种原因导致胞宫失养或胞宫气血受阻,两者又互相影响,胞宫失养加重气血不畅,气血不畅则胞宫失养更甚。临床上把痛经分为五型: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湿热瘀阻型、气血虚弱型、肝肾虚损型。痛经非纯为阴血之变,往往是寒热、痰湿、气滞或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等各种因素引起。

寒凝血瘀型痛经从病因来讲,主要与经期冒雨、涉水、游泳,或久居湿地,寒湿伤于下焦;或过食寒凉生冷,寒从内生;或阳虚之体,阴寒内盛等有关。寒邪客于冲任,同时由于经前经期冲任子宫气血壅盛,寒邪与血相搏结,凝滞不畅,“不通则痛”,痛经乃作。所以本病以寒邪为本,血瘀为标。治疗上当根据不同时期,遵照不同的治疗原则。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大多数月经周期为28 d,以此计算,月经前2周,即为排卵期,标志着下一次月经的开始。同样祖国医学也有着相似的理论,在经间期,经过经后期的蓄养,阴精充沛,冲任气血充盛,重阴必阳,在肾中阳气的鼓动下,阴阳转化,阴精化生阳气,出现“絪缊之候,此的候也”。对于痛经的治疗当从此时开始,针对寒邪阻滞的病机,给予温经汤温经散寒,以达治本之效。方中吴茱萸功擅散寒止痛,桂枝长于温通血脉,共为君药,发挥主要治疗作用。此外,半夏辛开苦降入阳明胃经,而冲任之脉皆与阳明胃经相通,所以半夏能与君药配合发挥温通血脉、散结降逆之功,不可或缺[8]。刘强等[9]对温经汤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抗虚寒、补益强壮、镇痛、补血等作用,提示温经汤对月经不调和痛经具有治疗作用。而在正常经前期,阴精与阳气皆充盛,子宫、胞脉气血满盈,在阳气的鼓动下,子宫、胞脉通达,泄而不藏,经血得以下泄。本病因寒邪凝滞导致经血运行不畅,故于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所以治当温经止痛散瘀为主,方选少腹逐瘀汤。方中桂枝、小茴香、干姜温经散寒为君,延胡索、五灵脂、蒲黄、没药化瘀止痛为臣,标本兼治,功效卓著。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少腹逐瘀汤能抑制COX-2酶的活性,从而降低PGF2a水平,升高子宫组织中NO水平,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水平,改善卵巢功能,调节异常的激素水平,影响血流变学指标使血液循环畅通,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因此能有效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10]。李连生[11]、朱耀群[12]的研究显示,少腹逐瘀汤对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明确的疗效。两方配合使用,避免了单方治疗针对性差,不能于不同时期抓住其治疗重点的缺点,使治疗更有针对性,为临床提供了更广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苏程果,周友龙,陈晓燕,等.女大学生痛经的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341-2342.

[2] 戴慎,薛建国,岳沛平.中医病症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62-367.

[3] 欧阳惠卿.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7-98.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53.

[5] 刘婵秀.痛经的中医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10, 18(4):139.

[6]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62.

[7] 姜国云,方玲,贾强华.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683-684.

[8] 张友红.小议半夏在《金匮》温经汤中的作用[J].新疆中医药,1993,11(4):32-33.

[9] 刘强,朱红霞,于得海,等.温经汤、艾附暖宫丸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1(3):10-11.

[10] 叶宇齐,王佩娟.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3):551-553.

[11] 李连生.内普生联合少腹逐淤汤加减治疗痛经的45例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0):178-179.

[12] 朱耀群.少腹逐淤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7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14(10):23.

(收稿日期:2014-06-19 本文编辑:祁海文)

猜你喜欢

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
扣击次穴和三阴交联合口服益母草颗粒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不同剂量益母草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淮安市中职女生原发性痛经的中医体质研究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
“攻”“补”“通”法在治疗系统性硬化症中的应用探析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宫颈炎阴道炎临床疗效研究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
舒尔经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