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的症候演变规律研究现状以及进展
2014-10-22许雄杰江少波
许雄杰 江少波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演变规律;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69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82-03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是男性泌尿科常见、多发病,临床以发病缓慢、反复发作、症状多样、缠绵难愈为特点,估计在全世界男性中的患病率为9%~14%[1],多发于25岁到50岁,流行病学和病理学检查研究发现,在中老年男性中较为常见,并与前列腺增生有重叠性[2]。中医中并无此病名,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可以归属祖国医学的“白浊”、“精浊”、“劳淋”、“肾虚腰痛”等病的范畴[3]。《金贵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篇指出:“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这与CP的尿频、尿急、尿痛、余沥不尽,或者会阴及小腹、腰骶胀痛等症状相似。
症候[4]是指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以及患者个体当时所处特点内、外环境本质的反映,它以相应的症、舌、脉、形、色、神表现出来,能够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病势等病机内容,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中医中“证”是指疾病在演变过程中各种病理因素在体质、自然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和多种矛盾综合作用于机体的整体反应,是诊察和思辨所得。症候具有特异性、阶段性和动态动态演变性的特点,三者相互联系[5]。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症候也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中,在不同的时间点,症候可以表现的不一样,并且变化中也有一定的规律,即其演变规律。现代医学疾病谱的改变给我们认识症候演变规律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在治未病和治病过程中中医药其优势得不到其应有的体现。所以研究一个疾病症候的演变规律对于中医药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现笔者就针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症候演变研究现状以及进展综述如下:
1慢性前列腺炎的症候演变规律研究现状
1.1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
1.1.1病因病位有学者认为[6]慢性前列腺炎病位在“精道”,涉及“水道”。精道为病,则多发病与青春期“天葵”始生之后,是由于肝肾相火偏旺,或者湿热循奇经深入下焦血分,导致精室受损,精道排泄障碍,“有形败浊阻于精道”而致,男子进入老年期,天葵水平下降,相火渐衰,此病也随之少有发生,指出了精道疾病有相对局限的发病年龄。又有学者[7]认为本病病位在下焦膀胱及精室,日久必耗伤肾气,导致肾气亏虚,但其主要矛盾是湿热蕴结下焦,瘀久化火,火盛为毒,热毒蕴结下焦精室。有学者[8]指出此病多发于青壮年,因年龄段气血充足、性机能旺盛,多有手淫或者房室不节的情况。前列腺司泌别清浊,宜畅利疏通,若欲念不得满足,或者房室过度导致相火妄动,热迫精室,精关不固,再加上饮食不节,湿热内蕴,更助邪结下焦。
1.1.2病机中医对于CP的病机的认识,国内各界学者的见解各有不同:有的认为病变的基础是体质虚弱,主要的病机是湿热浊毒瘀滞精室[9];有的学者研究发现CP以湿热证最多见,其下是气滞血瘀证、肾阳虚证以及肝肾阴虚证[10];有的学者表示气滞血瘀、湿热蕴结、湿热下注是CP患者最主要的3种证型,病性为实,以湿邪入侵为主,血瘀占一部分[11];有的则认为CP以肾虚为发病之本,多由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湿浊黏腻,阻塞精道血脉,导致气滞血瘀,湿热瘀血为发病之标,湿热、淤血、肾虚是其基本病机[12];李新文[13]认为本病与瘀血内阻、下元虚惫、湿热之邪乘虚入肾,下注膀胱,影响膀胱气化功能所致。由此可见,CP的病因病机是非常复杂,临床上治CP多从湿热、血瘀、肾虚等方面来辨证治疗,也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1.2慢性前列腺炎的症候演变规律的研究现状慢性前列腺炎的症候演变规律近年来一直被诸多学者提出,观点较多且难以统一:(1)有学者研究表明CP病因复杂,但其基本病理环节是肾虚、湿热、瘀浊三个方面,以肾虚-湿热-瘀浊为病机主轴,瘀浊阻滞为核心。治疗上以祛瘀利浊为总则,兼顾通补调理[14]。(2)有学者研究得CP早期多辨为湿热未尽;中期以湿热夹瘀为多见,另外有脾虚湿滞、肝郁血瘀等证型,若治疗得当,则疾病可痊愈;后期都为症状迁延、缠绵不愈者,湿热为尽,浊瘀已成,多为心脾肾虚的表现[15]。(3)王琦教授提出CP初中期以湿热内蕴为主,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为主,佐以祛瘀排浊;后期以瘀浊互结为主要证型,治以祛瘀排浊为主,佐以利湿解毒通络[16]。祛瘀排浊一直是贯穿治疗CP的一个重要原则。(4)有学者研究得CP发病初期以邪实为主,且湿热、淤血多交互为患,后失治误治,导致病情迁延反复,耗伤肾气,或伴脾虚、气虚等证,后期病机多以虚实夹杂证为主[17]。(5)也有研究者把CP中医分期与西医相结合并分为三期:初期为湿毒下注(炎症感染期),中期为湿毒郁阻(炎症进展期),中后期是肾虚瘀滞(炎症稽留期)[18]。
现有的关于CP症候演变的研究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第一个是经验性的论述,但是这种论述在询证医学里是不可靠的一种,信息力度只有Ⅴ级[19];第2种是症候微观指标的研究,但是中医症候影响因素较多,过程中又较多的演变,其复杂程度远远不是用单一的微观指标就可以可充分阐述CP中医症候的变化和传变规律;第3种是症候分布频率描述性的研究,这种涉及的较多,有学者[20]指出在实行这种研究时,需对同一患病人群在不同时间点的症候特征进行前瞻性研究,即应用横向研究结合纵向研究的大样本的流行病学方法,这样得出的结果更能体现出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1.3影响慢性前列腺炎症候演变的相关因素影响CP症候演变的因素有致病的相关邪气、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情志因素、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等:(1)致病的相关邪气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大因素,感染不同的邪气可表现出不同的相关症候,感染单一的邪气和感染两个邪气表现出来的症候又不同,过程中又复感其他邪气又会使症候发生变化。(2)社会因素:社会支持水平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研究表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和社会支持方面存在缺陷,可能是发病的一个重要环节[21]。(3)自然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气候因素上,有研究表明南方湿热型、肝肾阴虚型、肾阳虚损型的发生率高于北方,血瘀型的发生率低于北方,且两者湿热型、肝肾阴虚型有着显著差异[22]。(4)情志因素:本病多久治不愈,病程迁延,患者心理负担重和生活质量下降,都会造成患者情绪障碍和心理问题的产生,并在疾病的过程中互为因果,增加了疾病的治疗困难。有研究表明研究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5.50%,对照组为5.0%,差异性极显著[23];有研究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16.50%和2.0%,差异性显著[24];Berghuis[25]对51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与34例无任何前列腺炎躯体症状的对照组通过MMPI调查表进行心理测试和会阴部肌肉紧张度的比较,显示前者的疑病症、癔病症、抑郁症明显高于对照组,精神及心理上的痛苦远超疾病本身的痛苦。由此可见,在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和治疗以及转归中心理因素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不容忽视的。(5)饮食及生活习惯:CP发病因素包括酗酒、性格内向、尿道炎、性伴感染、生活方式改变、辛辣食物、憋尿、性乱史、晚婚(>30岁)、就坐、频繁手淫等。经过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最终筛选出7个有统计意义的因素[26],按危险度大小排列依次是:尿道炎、无节制的性生活、频繁的手淫、泌尿系外伤、固定体位(尤其长时间跨骑位、坐位)、酗酒、长时间憋尿。在上述7个因素中除了其中泌尿系外伤和尿道炎是非生活因素,但两者都可由不良的生活因素引起,而剩下的5个因素均是生活相关因素。并且有研究表明无菌性“充血性”慢性前列腺炎是由于性生活过于频繁或者不正常,其中包括频繁的手淫所引发的一种病症[27]。由此可见,不良的生活因素是影响慢性前列腺炎发病以及治疗转归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应建议易患人群时刻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避免冶游史,性生活要适度,避免手淫或者减少频次,避免泌尿系尤其是下尿道额损伤,经常改变工作体位,饮酒要适量,适时排尿降低膀胱尿道压力等。endprint
2慢性前列腺炎症候演变规律的研究进展
2.1慢性前列腺炎分期论治的研究胡明[28]研究CP时并非按照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研究,而是根据患者病程将其分成三期:2到6个月将其分为1期,6个月至1年则为2期,1年以上为3期。强调在同等条件下针对病因的进行综合治疗,得出的结论是CP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反之越差,两者呈负相关。
2.2慢性前列腺炎症候分布频率的研究周青等[29]为了有给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某地温和医院门诊收集的1083例C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CP中医辨证分型的分布规律的研究:CP患者中医证型多为兼夹证,以湿热蕴阻+气滞血瘀证出现的频次最高,其次是湿热蕴阻+气滞血瘀+肾阳不足证,这两类占到了总证型的70%以上。第一种组合在CAP/CPPS患者中比CBP更多见,湿热蕴阻单一证型多见于CBP患者,肾虚兼夹证的分布在CBP、CAP/CPPS患者之间也有显著的区别。这种方式主要是对CP症候分布频率描述性的研究,可以有效地研究患病人群中所有CP症候出现的频率、不同时间段不同年龄层症候的构成比以及症候相对的演变规律。
3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的特点和优势在于辨证论治,目前关于CP的中医辨证分型以及演变规律各家研究报道不一,所以我们有必要采用横断面调查与纵向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CP中医症候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探讨,这对于CP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Shoskes DA.Use of antibiotics in chronic protatis syndromes[J].Can J Urol,2001,8(suppl 1):24-28.
[2]李海亮,韩亮,王彬.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与思考[J].环球中医药,2012.7(5.7).
[3]丁赛单.慢性前列腺炎中医症型的文献分析[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3.
[4]李洪成.中医症候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1.1.
[5]赖世隆.中医症候临床研究及其方法[C].功能检测与中医药研究论坛资料[J](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78.
[6]江海身.慢性前列腺炎当从“精道”论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6):61~62.
[7]李占玲.杨吉相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1):661~662.
[8]徐发彬.崔学教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特色[J].新中医,1999,31(5):12~13.
[9]曾庆琪.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探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报,2005,21(3):140-142.
[10]李兰群,王传航,刘春英.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分布频率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4):245-246.
[11]李海松,韩富强,李曰庆.918例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分布频率[J].北京中医药,2008.6(27.6).
[12]李新文.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治疗体会[J].云南中医药杂志,2002,23(2):42.
[13]夏智波.祛瘀利浊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机理探讨[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4.8(11-8).
[14]历将斌,陈仕成,李曰庆.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认识和治疗思路[J].云南中医学报,2003,26(2):30.
[15]李东.王琦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从“瘀浊”分期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16]刘小云.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治研究探讨[J].中华医药卫生杂志,2004,1(4):61-62.
[17]张敏建.询证医学在男科学中的应用[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4,10(12):952-954.
[18]胡晓泉,刘宗元,那新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8(22-6).
[19]刘步平.广州市高校男生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调查研究[J].中华男科杂志,2007.9(13).
[20]邱惠敏,唐茂芹,王仁峰,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5(18-4).
[21]胡蕾,唐茂芹,刘照旭,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焦虑症状级相关因素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4(17-3).
[22]Berghuis JP.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factors involves in chronic idiopthic prost at it is[J].J Psychosom-res 1996 Oct 41(4):313-325.
[23]孟安启,郑少斌,陈文山,等.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的多因素分析[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22(9).
[24]郑小陆.自慰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因果关系[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3,5(2):109.
[25]胡明.慢性前列腺炎分期与治疗的初步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9):546-547.
[26]周青,贺菊乔,王大进,等.1083例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分布调查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2(2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