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暖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40例临床观察
2014-10-22凌线荣
凌线荣
关键词:暖胃汤;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43-01
消化性溃疡为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以胃脘部胀满不适、嗳气反酸、嘈杂呕吐、消化不良为主诉。笔者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4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病例均来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其中胃溃疡为43例,十二指肠溃疡22例,复合型溃疡1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1~71岁,平均(34±3.5)岁;病程3个月~4 a。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6~80岁,平均(38±4.6)岁;病程3个月~5 a。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消化病证治准绳》[1]中的相关标准:临床主症为上腹部有节律性疼痛,进食后缓解,伴有泛酸、嗳气、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检发现上腹部稍偏左(胃)、右(十二指肠)有明显压痛点;实验室检查粪便潜血有时可出现阳性;器械检查X线钡餐检查可见龛影,胃镜检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面,周围黏膜皱襞向溃疡面集中。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使用西药常规的三联疗法:奥美拉唑40 mg/d,克拉霉素800 mg/d,阿莫西林1600 mg/d,治疗1W后,继续用奥美拉唑40 mg/d,共用3W,以上治疗4W为1个疗程。
2.2治疗组自拟暖胃汤:黄芪30 g,白芍20 g,桂枝15 g,干姜12 g,炒吴茱萸10 g,高良姜12 g,炙甘草10 g,香附6 g,白及20 g,三七10 g,蒲公英30 g。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如果患者兼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可用附子理中丸温肾暖脾,和胃止痛;如果患者兼有腹胀乏力明显者,可加服香砂六君子丸以健脾益气,和胃止痛。以上治疗30 d为1个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消化病证治准绳》[1]中的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食欲正常,胃酸分泌正常。胃镜检查原溃疡愈合,局部轻度充血,无明显水肿;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胃酸分泌大致正常,胃镜检查原溃疡面积减少≥5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原溃疡面积减少<50%。
3.2治疗结果
3.2.12组临床疗效比较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2组疗效比较见表1。
4讨论
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吐酸”、“嘈杂”范畴,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为多见,且男性多于女性。本病患者多有脾胃虚弱,虚多于实或因实致虚,虚证贯穿于全过程。邪气乘虚而侵犯胃腑,导致溃疡的发生。同时又因脾胃虚弱,肝郁气滞,情志失和,饮食不节,寒温失调等因素而致,导致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肝气侮脾,脾不运化,湿浊内生,经年不愈。中阳不振,造成脾胃虚寒,久病入络,络脉失养,气血阻络,形成气机血脉的不通,出现吐酸、嘈杂、胃痛不已,嗳气、脘腹闷胀等症状。自拟暖胃汤中黄芪补中益气,且有收敛疮疡的作用,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白芍、炙甘草酸甘化阴,营血柔肝,缓解疼痛;桂枝、高良姜温中止痛、暖脾健胃,祛湿浊;三七活血化瘀定痛;炒吴茱萸抑酸活血止痛;香附疏肝理气;白及补脾敛疡;蒲公英清热解毒、燥湿祛腐。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缓急止痛,和胃健脾,益气生阴的功效,从而使胃溃疡尽早愈合。
综上所述,笔者体会通过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能够提高疗效,愈合率高、临床症状消失快、无明显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缩短治疗周期、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胃溃疡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寿山,李小贤.中医消化病证治准绳[M].北京:中国中医学出版社,1999:282-283.
(收稿日期:2014-02-24)endprint
关键词:暖胃汤;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43-01
消化性溃疡为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以胃脘部胀满不适、嗳气反酸、嘈杂呕吐、消化不良为主诉。笔者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4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病例均来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其中胃溃疡为43例,十二指肠溃疡22例,复合型溃疡1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1~71岁,平均(34±3.5)岁;病程3个月~4 a。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6~80岁,平均(38±4.6)岁;病程3个月~5 a。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消化病证治准绳》[1]中的相关标准:临床主症为上腹部有节律性疼痛,进食后缓解,伴有泛酸、嗳气、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检发现上腹部稍偏左(胃)、右(十二指肠)有明显压痛点;实验室检查粪便潜血有时可出现阳性;器械检查X线钡餐检查可见龛影,胃镜检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面,周围黏膜皱襞向溃疡面集中。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使用西药常规的三联疗法:奥美拉唑40 mg/d,克拉霉素800 mg/d,阿莫西林1600 mg/d,治疗1W后,继续用奥美拉唑40 mg/d,共用3W,以上治疗4W为1个疗程。
2.2治疗组自拟暖胃汤:黄芪30 g,白芍20 g,桂枝15 g,干姜12 g,炒吴茱萸10 g,高良姜12 g,炙甘草10 g,香附6 g,白及20 g,三七10 g,蒲公英30 g。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如果患者兼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可用附子理中丸温肾暖脾,和胃止痛;如果患者兼有腹胀乏力明显者,可加服香砂六君子丸以健脾益气,和胃止痛。以上治疗30 d为1个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消化病证治准绳》[1]中的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食欲正常,胃酸分泌正常。胃镜检查原溃疡愈合,局部轻度充血,无明显水肿;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胃酸分泌大致正常,胃镜检查原溃疡面积减少≥5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原溃疡面积减少<50%。
3.2治疗结果
3.2.12组临床疗效比较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2组疗效比较见表1。
4讨论
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吐酸”、“嘈杂”范畴,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为多见,且男性多于女性。本病患者多有脾胃虚弱,虚多于实或因实致虚,虚证贯穿于全过程。邪气乘虚而侵犯胃腑,导致溃疡的发生。同时又因脾胃虚弱,肝郁气滞,情志失和,饮食不节,寒温失调等因素而致,导致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肝气侮脾,脾不运化,湿浊内生,经年不愈。中阳不振,造成脾胃虚寒,久病入络,络脉失养,气血阻络,形成气机血脉的不通,出现吐酸、嘈杂、胃痛不已,嗳气、脘腹闷胀等症状。自拟暖胃汤中黄芪补中益气,且有收敛疮疡的作用,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白芍、炙甘草酸甘化阴,营血柔肝,缓解疼痛;桂枝、高良姜温中止痛、暖脾健胃,祛湿浊;三七活血化瘀定痛;炒吴茱萸抑酸活血止痛;香附疏肝理气;白及补脾敛疡;蒲公英清热解毒、燥湿祛腐。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缓急止痛,和胃健脾,益气生阴的功效,从而使胃溃疡尽早愈合。
综上所述,笔者体会通过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能够提高疗效,愈合率高、临床症状消失快、无明显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缩短治疗周期、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胃溃疡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寿山,李小贤.中医消化病证治准绳[M].北京:中国中医学出版社,1999:282-283.
(收稿日期:2014-02-24)endprint
关键词:暖胃汤;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43-01
消化性溃疡为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以胃脘部胀满不适、嗳气反酸、嘈杂呕吐、消化不良为主诉。笔者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4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病例均来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其中胃溃疡为43例,十二指肠溃疡22例,复合型溃疡1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1~71岁,平均(34±3.5)岁;病程3个月~4 a。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6~80岁,平均(38±4.6)岁;病程3个月~5 a。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消化病证治准绳》[1]中的相关标准:临床主症为上腹部有节律性疼痛,进食后缓解,伴有泛酸、嗳气、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检发现上腹部稍偏左(胃)、右(十二指肠)有明显压痛点;实验室检查粪便潜血有时可出现阳性;器械检查X线钡餐检查可见龛影,胃镜检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面,周围黏膜皱襞向溃疡面集中。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使用西药常规的三联疗法:奥美拉唑40 mg/d,克拉霉素800 mg/d,阿莫西林1600 mg/d,治疗1W后,继续用奥美拉唑40 mg/d,共用3W,以上治疗4W为1个疗程。
2.2治疗组自拟暖胃汤:黄芪30 g,白芍20 g,桂枝15 g,干姜12 g,炒吴茱萸10 g,高良姜12 g,炙甘草10 g,香附6 g,白及20 g,三七10 g,蒲公英30 g。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如果患者兼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可用附子理中丸温肾暖脾,和胃止痛;如果患者兼有腹胀乏力明显者,可加服香砂六君子丸以健脾益气,和胃止痛。以上治疗30 d为1个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消化病证治准绳》[1]中的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食欲正常,胃酸分泌正常。胃镜检查原溃疡愈合,局部轻度充血,无明显水肿;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胃酸分泌大致正常,胃镜检查原溃疡面积减少≥5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原溃疡面积减少<50%。
3.2治疗结果
3.2.12组临床疗效比较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2组疗效比较见表1。
4讨论
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吐酸”、“嘈杂”范畴,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为多见,且男性多于女性。本病患者多有脾胃虚弱,虚多于实或因实致虚,虚证贯穿于全过程。邪气乘虚而侵犯胃腑,导致溃疡的发生。同时又因脾胃虚弱,肝郁气滞,情志失和,饮食不节,寒温失调等因素而致,导致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肝气侮脾,脾不运化,湿浊内生,经年不愈。中阳不振,造成脾胃虚寒,久病入络,络脉失养,气血阻络,形成气机血脉的不通,出现吐酸、嘈杂、胃痛不已,嗳气、脘腹闷胀等症状。自拟暖胃汤中黄芪补中益气,且有收敛疮疡的作用,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白芍、炙甘草酸甘化阴,营血柔肝,缓解疼痛;桂枝、高良姜温中止痛、暖脾健胃,祛湿浊;三七活血化瘀定痛;炒吴茱萸抑酸活血止痛;香附疏肝理气;白及补脾敛疡;蒲公英清热解毒、燥湿祛腐。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缓急止痛,和胃健脾,益气生阴的功效,从而使胃溃疡尽早愈合。
综上所述,笔者体会通过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能够提高疗效,愈合率高、临床症状消失快、无明显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缩短治疗周期、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胃溃疡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寿山,李小贤.中医消化病证治准绳[M].北京:中国中医学出版社,1999:282-283.
(收稿日期:2014-02-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