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视角下名词“Heart”的一词多义分析

2014-10-22曲玉雪

考试周刊 2014年68期
关键词:一词多义认知隐喻

曲玉雪

摘 要: 一词多义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英语中除了专业术语之外,极少有单义词,大多数词都是多义的。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运用原型范畴理论,通过隐喻的思维方式,对名词“heart”进行多义分析,探讨一词多义的产生机制。这对英语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一词多义 认知 原型范畴理论 隐喻 heart

1.引言

语言在最初产生的时候一般只有一个意义,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使用频率的增加,一个词往往被赋予更多词义,从而产生一词多义的现象(polysemy)。根据《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密切相关的意义。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思维方式出发,对名词“heart”进行语义分析。

2.理论基础

2.1原形范疇理论与一词多义

范畴(Category)是指事物在人之中的归类。客观事物固有的特征经过认知在思维和语言中固定下来,这个过程就是范畴化(Categorization)。20世纪50年代,俄国著名哲学家Wittgensein在他的著作《哲学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理论。20世纪60、70年代,人类学家Berlin和Kay发现人类会按照焦点色对颜色进行切分和范畴化。心理学家E·Roseh首次提出了“原型理论”一词,具体来说,他的基本观点可总结如下:原型是与同一概念的成员有更多共同属性的实例,是一个范畴中特定的、具体的、最典型的成员。一个原型范畴就是以原型为中心,其他成员围绕原型组成的成员。

一个词在产生之初可能只有一个意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可能会出现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或是词性变化等,这就可能导致一个词有好几个义项,这几个义项就可以组成一个范畴。

因此,一词多义是以一个最典型的词义为典型,依据原型理论发展的多个义项的网络,它们之间彼此有联系,而且会随着人类认知的发展而发展。

2.2隐喻对一词多义的阐释

传统意义上,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多用于文学作品中。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隐喻不仅是一种隐喻手段,更是人们思维、行为及认知的重要手段。Lakoff认为隐喻本质上是通过对某一事物的理解和体验来理解体验另一事物的。隐喻是由“源域”和“目的域”构成,“源域”中词语的特征映射到“目的域”中,用一种概念的结构构建另一种概念。

胡壮麟在《认知隐喻学》一书中指出:“Lakoff设想隐喻将喻源域的认知图投射到目标域中,从而使目标通过域源被治愈空间物质的经验之中。”根据这个观点,隐喻可以将抽象的概念投射到相对较为具体的事物或感觉之上。因其这个特点,隐喻成为词义延伸的一个重要方法,从广义理解,隐喻包括转喻、明喻、谚语和讽喻等。

3.“heart”的认知分析

根据《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六版),“heart”一词有如下解释:

(1)the organ in the left side of the chest that pumps blood around the body(心脏);(2)the outside part of the chest where the heart is(心口或胸口);(3)the part of the body where the feelings and emotions are thought to be,especially those connected with love(能产生感情和情绪的身体一部分,尤指和爱有关的部分,如良心);(4)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sth(事物最重要的部分)。

在这四个义项中,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和家族相似性,我们可以判断出义项(1)即“心脏”为“heart”的本义,也就是这个原型范畴中的原型。之后,随着社会和人的认知的发展,通过隐喻的思维方式扩大意义范围。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

义项(4)是很明显的隐喻,因为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一旦心脏出现问题,人就会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所以用“heart”表示“事物最重要的部分”也就不难理解了,这就是从源域(heart)向目的域(事物最重要的部分)的映射。义项(2)实际上算是转喻,在广义上也是隐喻。我们将范围扩大,把心脏及其周围的身体部分看成一个整体,就产生“心口或胸口”这样的意思了,这属于部分代整体的转喻。而义项(3)是用表示具体事物的实体表示心理状态,用心脏映射出良心,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映射,可以将其看做隐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heart”大部分的义项都是从原型“心脏”,通过隐喻的手段扩展而来的,说明隐喻是实现一词多义最主要的方式和手段。人们在基本词义的基础上,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拓展出更多具体或是抽象的意义,这样可以使得词义的发展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认知不断深入,“heart”的意义还会有更深更远的拓展。

4.结语

本文以“heart”为例,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方式,探讨了词语意义延伸拓展的认知思维方式。多义现象是原型理论的一种延伸,它的各个意义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不是任意的,而是通过一定思维方式延伸而来,本文主要分析的是隐喻理论。当然还有其他的手段,如转喻和图形-背景理论。

从本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在认识社会时,总是从最直观具体的事物出发,然后扩展到对抽象和概念的认知,有一定的认知规律。人们在面对多义词的时候,可以在了解其原型意义的基础上,按照人类认知规律,根据语境,推出其他意义。这对我们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启发意义,通过把握各义项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单词,掌握单词的各项意义,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增加词汇量。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施丽华.From一词多义的认知语义分析[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9(1):12-14.

猜你喜欢

一词多义认知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词义分析的原型模式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