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14-10-22尹力禾

关键词:当代启示幸福

尹力禾

摘 要:伊壁鸠鲁是希腊化时期著名哲学家之一,他的快乐主义伦理学常常被误解为享乐主义,但事实并非如此。倘若我们以积极批判的哲学态度来审视其伦理学,其中包含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当代价值。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为人们获得幸福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对当代人们追求幸福和快乐具有启发性指导意义。

关键词: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当代启示;幸福

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9-0044-03

“伊壁鸠鲁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可惜是一个常常被误解的符号:平庸的享乐主义、粗浅的唯物主义等等”[1]。事实上,仔细阅读伊壁鸠鲁留下的书信、文稿,就会发现对伊壁鸠鲁的误解长期地阻碍了人们对其学说的正确认识。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并不像人们误解的那样鼓吹单纯追求感官的快乐和欲望的满足,而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为人们获得幸福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他以人们获得幸福生活为主要目的,将其哲学学说看成是一种净化灵魂的医术。

一、伊壁鸠鲁快乐主义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伊壁鸠鲁(Epikourus,公元前341—前270年)是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出生于雅典伽格特村的一个平民家庭。父亲奈奥克勒是一名乡村教师,母亲凯勒斯特拉特是一个女巫。自幼聪颖,喜爱哲学,曾就学于柏拉图学派的潘菲劳和德谟克利特学派的脑西芬尼等人,并熟悉亚里士多德和阿那克萨戈拉等早期哲学家的哲学。伊壁鸠鲁继承、修正和发展了阿里斯底波的快乐主义学说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哲学,从而建立起一个思想上统一的完整体系。约公元前306年在雅典的一座花园里创办了自己的“花园学校”。此后他一直在学校里潜心研究哲学。据说伊壁鸠鲁一生撰写的学术著作达达300多卷,其中主要有《论自然》《准则学》《论生活》和《论目的》等。现仅存题为《格兰集》和《学说要点》的残篇和第欧根尼·拉尔修收录在其《名哲言行录》第10卷中的三封信,成为后人研究其思想的基本史料。

伊壁鸠鲁的哲学体系包括三个部分:准则学(主要研究真理标准)、物理学(主要研究自然及生成、灭亡)和伦理学(主要研究人生及其目的。

伊壁鸠鲁生活在一个社会剧变的年代,战争迭起,城邦制的瓦解,马其顿和罗马人的政权交替,造成了社会剧烈的动荡与融合。“由于希腊生活的理想世界已分崩离析,由于民族的宗教日益淹没在客观世界的习俗中,由于被剥夺了独立性的和破碎性的政治生活不再唤起虔诚,每个人在心灵深处深深感到只有依靠自己,因此更迫切需要人生目的的科学理论,更迫切需要保证个人幸福的智慧了”[2]。原来的公民已成为无依无靠的个人,生活困苦不堪,原有的城邦伦理逐渐衰退、沦丧,人们迫切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更加关注如何通过自己来获得快乐和幸福。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很多的哲学流派开始为个人的幸福寻找新的依据,力图拯救人们的心灵苦难。以个人作为思考对象,以个人生活幸福为主要目标的哲学应运而生。伊壁鸠鲁在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改造发展了昔兰尼派的快乐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快乐主义的伦理学。他认为:“哲学论证如果不能帮助治疗人的疾苦就是空洞无益的。正如医术如果不能帮助解除身体的疾病就毫无用处一样,哲学如果不能去除灵魂中的疾苦,也就毫无用处”[3]。

二、伊壁鸠鲁快乐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快乐主义伦理学是伊壁鸠鲁哲学的核心和目的。伊壁鸠鲁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幸福,而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他所讲的快乐并不是人们常常误解的那种平庸的享乐主义放荡的快乐,而是指身体没有痛苦和灵魂不受干扰。

(一)快乐的内涵

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是最高的善,而感觉是判定善恶的标准。“我们认为它是最高的和天生的善。我们从它出发开始有各种抉择和避免,我们的目的是要获得它”[4]。这种快乐与昔兰尼派只承认肉体的快乐不同,“当我们说快乐是终极的目标时,并不是指放荡的快乐和肉体之乐,就像由于无知、偏见或蓄意曲解我们意见的人所认为的那样,我们认为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不受干扰”[5]。快乐的生活并不是无休止的鱼肉佳肴和美色狂欢,而是理性的推理、明智的选择避免那些使灵魂不安宁的观念。快乐就是最高的善,遵守道德是获得快乐的前提。伊壁鸡鲁把快乐视为可以内省的一种感觉。

1.快乐与痛苦的关系

伊壁鸠鲁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趋乐避痛的天性,追求快乐是人类的共同本性。他认为人们做的每件事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快乐。“所有的快乐从本性上讲都是人的内在的好,并不是都值得选择,就像所有的痛苦都是坏的,但并不都是应当规避的”[6],快乐是天生的和最高的善,但并不是所有快乐都值得追求,如果这些快乐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就应当舍弃。痛苦都是坏事,但也不是所有的痛苦都应该避免,如果忍受一时的痛苦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就应当忍承受。而选择的标准就是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安宁。

2.快乐与欲望的关系

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和欲望有一定关系。他主张对欲望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区分,以便做出正确的抉择。他把欲望分为三类:一、自然的有必要的欲望。包括: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维持生存必须的物质需求。这种欲望是最容易满足的,伊壁鸠鲁认为我们应该尽量去满足这些自然的有必要的欲望,达到内心的宁静,获得真正的快乐。二、自然的但不必要的欲望。如奢侈的宴饮,过度的物质享受,这种欲望只不过是变化的快乐,因而不是必要的。他一方面强调尽量满足人们的必要物质需求,另一方面提倡一种简朴的生活,反对过度纵欲。三、虚浮的无意义的欲望。如权欲、财欲、名欲、虚荣心等,认为这种欲望违背了人的天性,这些欲望是无穷的且难以满足的,纯粹是“虚浮的”,当然是不必要。伊壁鸠鲁既不一概否定欲望,也不是一概肯定欲望。他极力主张把人的欲望降低到最低限度——自然的有必要的欲望。尽力消除那些无法被满足的愿望导致的痛苦,消除那些因害怕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焦虑,人的心灵就能获得宁静,也就会幸福快乐。endprint

(二)快乐的类型:动态的快乐和静态的快乐

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就是身体的不受痛苦和心灵的不受干扰。这个终极的目标,并不是指放荡的、肉体上的快乐。他将快乐分为两类:一类是来自运动的,肉体上的“动态”快乐;另一类是来自静止的,精神上的“静态”快乐。他认为,精神上的快乐胜于肉体上的快乐,肉体上的快乐只是一时的,而精神上的快乐则通过记忆和希望能与过去和将来相联系。沉迷于肉体的感官刺激和欲望的满足不是明智的人,真正明智的人知道为获得身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宁静选择什么,不会沦为嗜欲的奴隶。最高的幸福是无法增减的,动态快乐中所得到的享受时强时弱,唯有静态快乐才是平稳不变的幸福。

(三)获得快乐的要素

伊壁鸠鲁认为人们要获得幸福生活,除了衣食住行基本的物质需求外,还应该保持理性头脑对待神灵和死亡,与他人愉快地相处,负有责任感。

1.消除对神灵和死亡的畏惧是获得快乐的前提

伊壁鸠鲁认为阻碍人们获得快乐的障碍就是人们对神灵和死亡的畏惧感。这些观念使得灵魂不得安宁。在伊壁鸠鲁看来其物理学对自然的研究是为伦理学服务的。只有了解自然的本性,才具有科学的知识,只有具有了科学的知识,才能真正消除人们对神灵和死亡的畏惧感,不会陷入到种种虚幻的观念中,时刻保持自己的自由,享受快乐和幸福。他认为神虽然存在,但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干预世人的生活,因而不必恐惧。至于死亡更与我们毫不相干。一切善恶都在感觉之中,死亡无非就是感觉的短缺而已。“我们活着时,死亡尚未来临;死亡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在了”[7]。因此死亡对于生者或者死者都毫无关系。有智慧的人既不应厌恶生成,也不应畏惧死亡。自然科学和哲学最终目的都是帮助人们消除对神灵和死亡的畏惧感,获得真正的幸福。

2.友谊和公正待人是获得快乐的重要手段

伊壁鸠鲁非常看重友谊,认为它是获得幸福的一个很好的工具,并常常赞扬友谊。他认为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获得友谊是最为重要的。友谊出于自愿,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关系。如果缺少友谊,我们会感到孤独,而友谊能够增加我们的安全感。只有与人和睦相处,才能增进心灵的宁静和自身的快乐。为了获得友谊,朋友之间应该互相信任,对朋友应该像对自己一样好。友谊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促进心灵宁静与快乐。为了使人们相互之间保持一种友好相处的关系,他提出了公正原则。所谓公正,即是人们彼此之间订立的一种互利契约。“公正是人们相互交往中防止互相伤害的约定”[8]。人们公平待人,和睦相处就会获得心灵的宁静。

3.负有责任感是获得快乐的基础

在快乐问题上,伊壁鸠鲁认为人们是自由的,快乐或者痛苦都是可以选择的;快乐的种类和满足欲望的方式都是可以选择的,但是一旦经过选择作出决定后,就要为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伊壁鸠鲁强调责任意识,把快乐与责任联系起来,警醒人们在满足自身欲望时,不能以损害他人的快乐为前提,要避免彼此的伤害和受害。他认为“自然正义是人们就行为后果所作的一种相互承诺--不伤害别人,也不受别人的伤害。”[9]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不要只顾眼前的肉体快乐,而损害长远的精神快乐。

三、当代启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学并不是常被人们误解的那样平庸的享乐主义,而是以一种淡泊实修的姿态,为人们获得幸福生活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他的学说是在动荡时代的大背景下,为处于灵魂疾苦且迫切需要心灵归属的人们提供一种合理引导。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所处的时代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总体上讲,中国社会的主流幸福观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是精神信仰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歪风邪气充斥着一部分人的思想。当前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们的幸福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方面。我党一直关注民生问题,特别是人民的幸福问题。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以“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10]为最终目标,不断前进。幸福不仅要有物质的保证,幸福更是精神的满足。在精神指导方面,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时至今日依然具有指导意义。伊壁鸠鲁的哲学就是要去除扰乱人们心灵的错误思想,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使人们获得幸福人生。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也为我们追幸福和实现幸福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一)孜孜不倦追求知识

伊壁鸠鲁在《致梅瑙凯的信》中说道:“无论青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应当学习哲学。对于老年人,可以通过美好的经历而立即变得年轻;对于青年人,可以由于不再对未来惧怕而变得成熟。我们要关注的是在一切实践中追求幸福。”[11]作为时代青年人不能耽搁学习,年长者也不应厌倦学习。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大自然和宇宙的奥秘,可以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可以让我们变得成熟与睿智。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人们实现明智选择的重要武器。在当今这个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时代,不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一个爱学习的人,善于用理性思维透过各种现象看到本质,获得正确的认识。知识引领着人们不断追求和完善,获得内心的宁静与人生的快乐。

(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伊壁鸠鲁提倡消除对神灵和死亡的畏惧感以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们应树立起正确的生死观,理性的看待死亡。积极筹划自己的有限人生,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我们应该站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之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会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客观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相信并崇尚科学,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活动。消除一切不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迷信活动,不要被身边的错误现象所蒙蔽。

(三)正确处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虽然物质财富是生活的必须品,物质需要的满足会给人带来一定的物质享受,但一些人把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快乐的标准显然是不正确的价值观。拥有财富不一定就拥有幸福和快乐。不论拥有财富的多少,凡是拥有良好生活态度的幸福指数就会比较高。对财富缺乏理性的驾驭,只能沦落为财富的奴隶。面临着各种精神压力,金钱至上,欲望膨胀得不到满足的人通常无法获得快乐。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虽然重视肉体物质上的快乐,但是更加注重精神上的快乐。在物欲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控制我们对财富盲目追求,避免被财富奴役。对于有利于身心健康,社会历史进步的正当美好的欲望可以不懈追求,对于无限膨胀、无法满足欲望要懂得节制。平和的心境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身体无痛苦,心灵无纷扰的和谐状态,获得快乐和幸福。endprint

(四)与人为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人具有社会属性,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个人的幸福与集体密切相关。在与人相处过程中,我们要与人为善,以诚相待,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利益。我们应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得个人与集体相互促进、共同成长,这对于追求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同舟共济,一起走上幸福的大道,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以达到人人幸福的理想境界。

(五)承担社会责任,共建和谐社会

伊壁鸠鲁认为一个人为了获得幸福应该做出明智选择,一旦做出选择,就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所强调的责任意识在满足自身欲望的同时,不损害他人的快乐,避免彼此伤害和受害。这就要求我们就必须坚持“公正”原则做人、做事。公正的缺失都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给社会严重的负面影响,增加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所以我们要心存正义,做到公正守法、公平待人、公道做事,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切实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多承担社会责任,共同建构和谐社会,获得心灵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快乐。

——————————

参考文献:

〔1〕C.Taylor,Sources ofthe Self,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 1989. p335.

〔2〕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21.

〔3〕M.Nussbaum, The Therapy of Desir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NJ, 1994. p102.

〔4〕〔5〕〔7〕〔8〕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639,640,638,638-639.

〔6〕〔9〕〔11〕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2-33,41,30.

〔1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责任编辑 姜黎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当代启示幸福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宋代分路取士与凭才取士的论争及其启示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异同及其当代启示
“语录体”著作的特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
露潼的“幸福”
幸福、德行与至善——康德至善学说探析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毛泽东的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
为了“幸福”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