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α-甲基丙烯酸十四醇酯-丙烯酰胺共聚物降凝剂的制备及其对润滑油的降凝效果

2014-10-22郑万刚汪树军刘红研熊文峰李彦山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4年3期
关键词:降凝凝剂甲基丙烯酸

郑万刚,汪树军,刘红研,熊文峰,李彦山,高 耘

(1.中国石油大学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大学 理学院,北京102249)

润滑油降凝剂又称低温流动性改进剂(Pour point depressants,PPD),是一种油溶性的聚合物或缩合物,主要用来提高润滑油的低温流动性能[1]。一般情况下,只需要添加极少量的降凝剂就能改变基础油的界面状态和流变性能,降低油品的凝点[2]。它是提高润滑油品质的重要手段,对于润滑油的使用、运输和存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4]。

目前,国内外降凝剂产品多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5]、马来酸酯共聚物、富马酸酯共聚物[6]、(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7-9]等,但不同润滑油基础油的化学组分差异大,对降凝剂有很强的选择性,已生产的降凝剂已经无法满足需要。针对提高降凝剂的感受性,笔者采用优化条件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十四酯-丙烯酰胺二元共聚物(AA),采用红外光谱对其表征,并考察了其对燕山350SN、燕山150SN、大庆500SN等多种基础油的降凝效果,对燕山150SN和燕山350SN基础油黏温性质以及其他物化性质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及油样

α-甲基丙烯酸,分析纯,天津永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产品;丙烯酰胺(AM),分析纯,天津福晨化学试剂厂产品;对苯二酚、N,N-二甲基甲酰胺(DMF)、无水乙醇,分析纯,北京化工厂产品;对甲苯磺酸、十四醇,分析纯,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产品;甲苯,分析纯,北京现代东方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产品;过氧化苯甲酰(BPO),化学纯,北京金龙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N2,工业级,北京氦普北分气体厂产品。

燕山150SN、350SN、500SN,大庆150SN,河南500SN润滑油基础油,空白样的凝点分别为-11℃、-9℃、-9℃、-15℃、-8℃,均为石蜡基基础油。

1.2 甲基丙烯酸十四酯的制备与纯化

在装有热电偶、搅拌器、分水器和回流冷凝管的5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适量的十四醇、甲苯(溶剂)、对苯二酚(阻聚剂)、对甲苯磺酸(催化剂),加热到60℃使其全部溶解,再加入α-甲基丙烯酸,使α-甲基丙烯酸与十四醇的摩尔比为1.1,甲苯用量为α-甲基丙烯酸和十四醇总质量的75%,对苯二酚用量为α-甲基丙烯酸和十四醇总质量的0.5%,对甲苯磺酸用量为α-甲基丙烯酸和十四醇总质量的1.0%。继续升温至回流温度,反应生成的水由携水剂甲苯带出,在分水器中分层。待反应达到理论出水量时,反应完成,停止反应。其反应如式(1)所示。

反应结束,减压蒸馏除去过量的α-甲基丙烯酸和甲苯,用质量分数为5%的碱液(4%Na2CO3+1%NaOH)洗涤至下层水层为无色,然后用饱和NaCl溶液洗涤至中性(pH=7)。取适量无水CaCl2将产品干燥,抽滤,然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燥48h以上,制得较纯的甲基丙烯酸十四醇酯(A14)。

1.3 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酰胺二元共聚物的合成

在装有电动搅拌器、热电偶和滴液漏斗的500mL四口烧瓶中,加入一定计量的α-甲基丙烯酸酯(A14)、丙烯酰胺(AM),并加入溶剂甲苯和N,N-二甲基甲酰胺。通入N2置换反应器中的空气,然后在N2保护下加热搅拌升温至反应温度,以(15~20)滴/min速率滴加用甲苯溶解的引发剂BPO,恒温反应数小时。待反应结束,将产物用乙醇洗涤3次,干燥,得到最终产物甲基丙烯酸十四酯-丙烯酰胺二元共聚物(AA)。反应如式(2)所示。

1.4 润滑油凝点的测定

采用上海彭浦制冷器厂SWXK-402D型多用途石油产品低温性能测定仪,按照国家标准GB/T510-83《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测定润滑油凝点(SP)。以未加剂润滑油基础油的SP与加降凝剂基础油的SP之差ΔSP为主要指标,考察聚合物的降凝效果。

1.5 润滑油黏度的测定

采用美国Brookfield公司DV-I+数显黏度计,按照国家标准GN/T265-1988《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和动力黏度计算法》测定油品黏度。通过测量加降凝剂前后油品不同温度下的黏度,作出黏-温曲线,考察不同温度下降凝剂对润滑油黏度的影响。

1.6 红外光谱表征

采用美国MAGNA-IR 56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共聚物,扫描范围4000~400cm-1,分辨率0.35cm-1,信噪比30000。

2 结果与讨论

2.1 聚合条件对所得聚合物降凝效果的影响

考察了合成二元共聚物(AA)的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甲苯用量对所合成的降凝剂降凝效果的影响。实验所用油品主要是燕山石化350SN(空白SP为-9℃)基础油,降凝剂的质量分数为0.5%。ΔSP代表凝固点降,为空白基础油凝固点与加剂后润滑油凝固点之差。

2.1.1 单体配比的影响

单体配比的不同将导致共聚物链段分布的不同,共聚物链段分布是影响降凝剂降凝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10-11]。在甲苯质量分数为80%、N,N-二甲基甲酰胺质量分数为10%、BPO质量分数为1.0%、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h的条件下,改变甲基丙烯酸十四酯(A14)和丙烯酰胺(AM)配比合成降凝剂AA,考察了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和丙烯酰胺的配比对AA降凝效果的影响,结果列于表1。由表1可见,单体配比对降凝剂AA的降凝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当n(A14)/n(AM)=3时,所得降凝剂AA的降凝效果最佳,ΔSP达到15℃。

2.1.2 引发剂用量的影响

在单体配比n(A14)/n(AM)=3、甲苯质量分数为80%、N,N-二甲基甲酰胺质量分数为10%、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h的条件下,改变引发剂BPO的用量合成降凝剂AA,考察引发剂BPO用量对AA降凝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

表1 单体配比对聚合所得降凝剂AA降凝效果的影响Table 1 The influence of monomer ratio on depression effect of pour point depressant AA

图1 引发剂用量对聚合所得降凝剂AA降凝效果的影响Fig.1 The influence of initiator dosage on depression effect of pour point depressant AA

由图1可见,随着BPO质量分数由0.6%增至1.4%,ΔSP先增加后降低;当BPO质量分数为0.8%时,降凝效果最佳,ΔSP为17℃。引发剂用量是影响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关键。BPO用量过少,体系中自由基数量不够,不能充分引发链增长,聚合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共聚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产率都较低,因此降凝效果不好;BPO用量过多,体系中产生自由基的速率过快,反应体系中的自由基浓度过大,使得引发单体聚合的自由基数目过多,链终止速率也加快,造成产率、聚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降低,降凝效果也随之下降[12-13]。引发剂BPO较佳的质量分数为0.8%。

2.1.3 反应时间的影响

在n(A14)/n(AM)=3、甲苯质量分数为80%、N,N-二甲基甲酰胺质量分数为10%、引发剂BPO的质量分数为0.8%、反应温度为80℃的条件下,改变反应时间合成降凝剂AA,考察反应时间对降凝剂AA降凝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聚合时间对聚合所得降凝剂AA降凝效果的影响Fig.2 The influence of reaction time on depression effect of pour point depressant AA

由图2可知,当反应时间少于4h时,聚合程度不够,所得共聚物的降凝效果不佳。当反应时间达到4h,ΔSP达到最大值17℃;继续延长聚合时间,聚合物的降凝效果反而下降。反应时间过短,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过小,不能达到与润滑油中烷烃分子匹配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所以降凝效果不明显;随着反应时间延长,引发剂不断分解,引发效率提高,产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刚好与润滑油中的蜡匹配,降凝效果达到最佳;反应时间过长,聚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继续增大,反而不能与润滑油中的蜡匹配,导致降凝效果下降[14-15]。最佳聚合反应时间为4h。

2.1.4 反应温度的影响

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有很大的影响,只有达到一定的温度,自由基反应才会发生。同时,反应温度也是影响聚合速率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关键。张予辉等[12]从动力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反应温度对降凝效果的影响,认为反应温度直接影响BPO的分解速率,合适的反应温度会使体系中产生数量合适的自由基,而且使共聚单体的反应活性达到最大值,这样就会得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合适的共聚物,降凝效果也就达到最佳。

在n(A14)/n(AM)=3、甲苯质量分数为80%、N,N-二甲基甲酰胺质量分数为10%、BPO质量分数为0.8%、反应时间4h的条件下,改变反应温度聚合得到降凝剂AA,考察反应温度对降凝剂AA降凝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不同聚合温度对聚合所得降凝剂AA降凝效果的影响Fig.3 The influence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depression effect of pour point depressant AA

由图3可见,80℃是最适宜的聚合温度,温度过低或过高降凝效果均会变差。温度较低时,BPO分解速率较慢,体系中苯甲酸基自由基数量少,不能充分引发链增长,此时,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和丙烯酰胺的反应活性也很低,使得共聚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较低,因此降凝效果不好;反应温度过高,引发剂分解速率加快,形成的自由基增多,虽可以提高前期聚合速率,但也使得链终止速率增大,所得聚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反而降低,也使降凝效果不好。

2.1.5 溶剂用量

溶剂在反应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聚合单体的浓度。单体浓度越大,聚合反应速率越快,反应越剧烈,不宜控制;单体浓度越低,反应速率越慢。因此适当的溶剂用量可以保证聚合单体的浓度,使之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并得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适中的聚合物。

在n(A14)/n(AM)=3、N,N-二甲基甲酰胺用量为10%、引发剂BPO的质量分数为0.8%、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80℃的条件下,改变甲苯用量合成降凝剂AA,考察甲苯用量对降凝剂AA降凝效果的影响,结果列于表2。

表2 溶剂用量对聚合所得降凝剂AA降凝效果的影响Fig.2 The influence of solvent dosage on depression effect of pour point depressant AA

由表2可见,随溶剂甲苯用量的增大,ΔSP先增大后减小,当甲苯质量分数为70%时ΔSP最大,因为此时所得到的聚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适中,降凝效果最好。甲苯最佳添加质量分数为70%。

2.2 降凝剂用量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一般而言,润滑油基础油中降凝剂的降凝效果与降凝剂添加量成正比,但是当降凝剂达到一定量,降凝剂的降凝效果将接近极限值[16];继续添加降凝剂,过量的降凝剂分子不参与蜡吸附、共晶,降凝效果不能再提高,反而增加了生产成本。通常润滑油降凝剂较适宜的添加质量分数为0.5%~1.0%,有些高蜡油品中降凝剂的加剂质量分数也可能达到1%以上。

图4为降凝剂添加量与其降凝效果的关系。从图4可知,降凝效果随着降凝剂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降凝剂加入质量分数在0.75%~1.0%时,ΔSP达到30℃;继续添加,ΔSP反而下降。考虑经济成本,选择的降凝剂加入质量分数为0.75%。

图4 降凝剂添加量与其降凝效果的关系Fig.4 The dosage vs depression effect of pour point depressant AA

综上所述,单因素考察AA二元共聚物降凝剂的最佳聚合条件为n(A14)/n(AM)=3,引发剂BPO的质量分数为0.8%,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h,甲苯质量分数为70%,N,N-二甲基甲酰胺质量分数为10%;最佳AA添加质量分数为0.75%。

2.3 降凝剂AA对不同基础油的降凝效果

不同基础油的组成不同,对降凝剂的感受性也不同,最佳添加量也可能不同。在单因素考察的最佳聚合条件下合成出共聚物AA,测定了不同加剂量下该共聚物AA对不同基础油的降凝效果,结果列于表3。

表3 不同AA加剂量对不同基础油的降凝效果Table 3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AA dosage on pour point of different lubricating base oil

由表3可见,降凝剂AA对以上5种不同润滑油均有很好的降凝效果,但是所需最佳添加量均较高,几乎都在0.75%~1.00%之间。可能的原因是所选用的基础油都是石蜡基的基础油,含蜡量高,故而需添加较多的降凝剂。

2.4 降凝剂AA对润滑油黏度的影响

燕山150SN、燕山350SN基础油加降凝剂前后的黏-温曲线如图5所示。由图5可见,加入降凝剂AA,燕山150SN、350SN基础油的黏-温曲线变的相对平滑,表明AA改善了基础油的黏-温性能,使基础油的黏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小。在-5℃时,350SN基础油的黏度为1800mPa·s,加入降凝剂后的黏度降为536.9mPa·s,降黏率达70.2%,AA能够大大改善润滑油的黏-温特性。

图5 燕山150SN、350SN基础油添加AA剂前后的黏-温曲线Fig.5 The viscosity-temperature curves of Yanshan 150SN,350SN base oils with and without AA added

2.5 AA对润滑油其他物化性质的影响

外观、闪点、酸值,密度、苯胺点、抗氧化性等都是润滑油重要的物化性质。将降凝剂AA以0.75%的添加量添加到燕山150SN、350SN和500SN基础油中,考察加降凝剂前后这3种基础油性质的变化,结果列于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加入降凝剂AA后,3种基础油的其他物化性质基本没有改变,但是根据前文所述,AA可以显著降低基础油的凝点和黏度,这说明降凝剂AA不仅能有效改善基础油的低温流动性和黏-温特性,而且对基础油的其它性质影响不大。

2.6 降凝剂AA的FT-IR表征结果

图6为甲基丙烯酸十四酯(A14)和二元共聚物(AA)的FT-IR谱。由图6(a)可见,3430、3346、3200cm-1的吸收峰分别为胺基的对称、反对称吸收峰,2925、2853cm-1强吸收峰分别为—CH2、—CH3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728cm-1处为酯中羰基C=O振动吸收峰,1686cm-1处为缔合的酰胺中的C=O伸缩振动峰,1150cm-1处为 C—O—C 伸缩振动峰,721cm-1处为—(CH2)n—平面摇摆吸收峰。

表4 添加降凝剂AA对润滑油基础油性质的影响Table 4 The influence of AA addit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lubricating base oil

与图6(a)相比,图6(b)中C=C双键伸缩振动峰(1640cm-1)和=CH2面内摇摆振动峰(938cm-1和814cm-1)已经消失,表明产物AA中没有C=C双键。证明合成了较为纯净的甲基丙烯酸十四酯-丙烯酰胺二元共聚物(AA)。

3 结 论

(1)采用甲基丙烯酸十四酯(A14)、丙烯酰胺(AM)为单体,自由基溶液聚合得到甲基丙烯酸十四酯-丙烯酰胺二元共聚物(AA)。单因素考察该聚合物的最优合成条件为单体配比n(A14)/n(AM)=3、引发剂BPO质量分数为0.8%、溶剂甲苯质量分数70%、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质量分数10%、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4h。

图6 A14、AA的FT-IR谱Fig.6 FT-IR spectra of A14,AA

(2)甲基丙烯酸十四酯-丙烯酰胺二元共聚物对润滑油基础油有很好的感受性。在添加量为0.75%时,能使燕山150SN、350SN、500SN,大庆150SN,河南500SN基础油的凝点分别降低33℃、26℃、23℃、25℃、20℃;当添加量为1.0%时,可以使这几种基础油凝点分别降低34℃、28℃、26℃、25℃、26℃。最佳的添加量为0.75%。

(3)在低温下,AA对润滑油基础油具有良好的降黏作用,同时又不会改变基础油其他的性质。

[1]希莫,贺建勋.新型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研究[J].当代化工,2010,39(2):123-125.(XI Mo,HE Jianxun.Research on synthesis of new pour point depressant for lubricating oil[J].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2010,39(2):123-125.)

[2]贺建勋,邹煜,杜宏德,等.新型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应用[J].石油化工,2008,37(7):708-713.(HE Jianxun,ZOU Yu,DU Hongde,et al.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new lubricating oil pour point depressant[J].Petrochemical Technology,2008,37(7):708-713.)

[3]MARIE E,CHEVALIER Y,EYDOUX F,et al.Control ofn-alkanes crystallization by 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s[J].J Colloid Interface Sci,2005,290(2):406-418.

[4]DESHMUKH S,BHARAMBE D P.Synthesis of polymeric pour point depressants for Nada crude oil(Gujarat,India)and its impact on oil rheology[J].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8,89(3):227-233.

[5]刘树峰,汪树军.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1,2(4):33-36.(LIU Shufeng,WANG Shujun.Low temperature flow improver for diesel fuel[J].Advances in Fine Petrochemicals,2001,2(4):33-36.)

[6]彭红云,杨云松,戚国荣,等.富马酸酯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降凝降粘作用[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0,34(3):277-281.(PENG Hongyun,YANG Yunsong, QI Guorong, et al. Synthesis of dialkylfumarate copolym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ourpoint depression and viscosity reduction[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2000,34(3):277-281.)

[7]宋昭峥,葛际江,赵密福,等.聚丙烯酸酯结构与降凝的关系[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4,20(1):29-34.(SONG Zhaozheng,GE Jijiang,ZHAO Mifu,et al.Relation between structure of poly(n-alkyl acrylates)and their pour point depression[J].Acta Petrolei Sinica(Petroleum Processing Section),2004,20(1):29-34.)

[8]ROHM G.Method of improving pour point of petroleum oils:US,5281329[P].1994.

[9]邱春斌,张黎霞,梁建青,等.特殊支链聚丙烯酸高碳醇酯的合成及降凝性能评价[J].油气储运,2004,23(3):36-39.(QIU Chunbin,ZHANG Lixia,LIANG Jianqing,et al.Compounding of specific lateral high carbonic polypropylene alcoholic ester and pour point depressa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J].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2004,23(3):36-39.)

[10]李婷,汪树军,刘红研,等.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柴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其降滤效果[J].石油化工,2008,37(6):578-582.(LI Ting,WANG Shujun,LIU Hongyan,et al.Synthesis of methacrylate ester-maleic anhydride-vinyl acetate terpolymer as diesel pour point depressant and their effects on cold filter plugging point reduction[J].Petrochemical Technology,2008,37(6):578-582.)

[11]张宏喜.柴油低温流动性能改进剂的研制[D].新疆:新疆大学,2004.

[12]张予辉,叶天旭.PMA型柴油降凝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J]. 石 油 炼 制 与 化 工,2006,37(7):42-46.(ZHANG Yuhui,YE Tianxu.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PMA pour inhibitor for diesel fuel with high wax content[J].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s,2006,37(7):42-46.)

[13]蒋庆哲,岳国,宋昭峥,等.乙烯-醋酸乙烯酯结构与降凝性能的关系[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6,28(2):71-74.(JIANG Qingzhe,YUE Guo,SONG Zhaozheng,et al.Relation between structure of ethene-vinylacetate copolymers and their pour point depression[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Institute,2006,28(2):71-74.)

[14]商红岩,姜翠玉,高建宏,等.PAE柴油降凝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1,17(2):12-17.(SHANG Hongyan,JIANG Cuiyu, GAO Jianhong,et al.The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PAE as pour point depressant for diesels[J].Acta Petrolei Sinica(Petroleum Processing Section),2001,17(2):12-17.)

[15]杨飞,李传宪,林明桢,等.丙烯酸十八酯/醋酸乙烯酯二元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对含蜡原油的降凝效果[J].油田化 学,2009,26(1):102-105.(YANG Fei,LI Chuanxian,LIN Mingzhen,et al.Preparation of octadecyl acrylate/vinyl acetate copolymer and its pour point depression functions for waxy crude oils[J].Oilfield Chemistry,2009,26(1):102-105.)

[16]张海宽,汪树军,刘红研,等.EsMSV柴油降凝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7,36(6):467-469.(ZHANG Haikuan, WANG Shujun,LIU Hongyan,et al.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EsMSV pour point depressant for diesel fuel[J].Chemical Engineering of Oil and Gas,2007,36(6):467-469.)

猜你喜欢

降凝凝剂甲基丙烯酸
柴油高效加氢降凝技术的开发及工业应用
加氢改质装置多环芳烃调整分析
浅谈石油化工中临氢降凝工艺及其技术特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甲基丙烯酸酯食品材料中甲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向模拟食品液的迁移量
甲基丙烯酸铈补强天然橡胶的性能研究
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增韧PBT的研究
LncRNA PCA3在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诱导16HBE恶性转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复配型原油降凝剂的发展概况
HK-135柴油降凝剂的适用性实验
国内油田酸化用胶凝剂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