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2014-10-22景云玲
景云玲, 黄 屏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蒙自 661199)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多为其他病变反应将胰腺内胰酶激活从而致使胰腺出现水肿、出血、消化、坏死等自发性炎症病变[1-2]。症状多为持续地呕吐、恶心、发热、上腹疼痛、血液中胰酶检测结果升高等。当前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主要以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据近年临床报道中医对中、轻、重度患者的治疗效果最好、最稳定,西医手术对极重症患者治疗起效最快、最有效,但易出现并发症,中西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将成为必然趋势。
1 病因分析
急性胰腺炎的诱发因素较多,好发于中、青年患者以及女性患者,常于冬春季节发病,尤以重大节假日发病患者激增[3]。主要诱发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1.1 食饮过度 过度饮食、饮酒,辛辣食物摄入过多,导致热毒不散,邪毒积内,脏腑失衡,肝胆阻溢,肠胃积腐,进而导致胰腺分泌失衡[4]。
1.2 外部撞击 外部创伤,不见于四肢,主要以躯干部发生严重撞击,而导致内脏器官不同程度受损,可由短暂性脏腑功能损伤引起,也可并发多种脏腑损伤[5]。
1.3 情绪郁结 情志不舒,情绪低迷,郁气积存于内,忧劳过多,易暴怒,情趣不健康,淫邪不散,从而致使腑脏功能失衡或欲气不溢而致病[6]。
1.4 并发症 原发性疾病激化或并发,患者有肝、胆、肺、胃、肠等原发性疾病,原发疾病激发从而致使胰腺分泌失衡,或治疗药物引发的体内激素变化[7]。
1.5 结石 石虫积结,石:胆结石导致胆功能失常;虫:肠道蛔虫上扰;积结:肝、胆无法正常排泄郁结之气,肠腑不通,这些因素都可以引发急性胰腺炎[8]。急性胰腺炎病表于外,实因于内,中医认为内气失衡、脏腑紊乱是主要成病因素,与心、肝、脾、胃、肺、肾均有直接关系,所以治疗侧重点不能只在于胰腺,内通达、疏有道是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降虚火、顺脾气、增肝功能、护胆肠、平衡气血是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根本方法。
2 治疗进展
根据患者治疗程度不同可分为治疗初期、治疗期、康复期[9]。治疗初期主要以评定患者病情为主,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治疗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治疗,对特殊病症患者添减药物,康复期评定患者病情,对患者预后做出评价。急性胰腺炎患者主要可分为肝气郁结型,肝胆湿热型,热毒内结型,内闭不通型。
2.1 肝气郁结型患者 病情表现为上腹持续疼痛,左背或左肋有明显疼痛感,常有腹胀、胸口闷结症,无发热迹象[10]。次症多为兴致低迷,易怒,肝火旺,急躁,呕吐,脉像虚或紧,舌苔偏白或黄,质淡红。治疗方法:以陈皮、郁金、黄芩、丹参、香附、柴胡、砂仁、法半夏、生大黄、炒枳壳、甘草、延胡索、川芎、檀香、白芍为主药,以蒲公英、连翘、莪术、栀子、竹茹等为辅药,根据患者合并症以及特殊病情适量添减。
2.2 肝胆湿热型患者 病情主要表现为上腹有持续疼痛感,或按压下有明显疼痛感,常有腹胀伴疼痛,患者舌苔明显泛黄或呈淡黄,舌质红[11-13]。次症表现为口苦口干,外无热,体内存郁火,喉唇发热,口渴,体黄,目黄,大便滞结发白,小便发黄,脉数常有恶心感,间合两种次症者可定断为肝胆湿热型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法:药物以通草、栀子、当归、柴胡、茵陈、生地黄、大黄、车前子、龙胆草、黄连、枳实、黄芩、延胡索、木香为主,根据患者特殊病情以及合并症联合使用牡丹皮、连翘、生地黄、莪术、栀子、竹茹等辅药,根据病情轻重适当添加。另有,胆泻汤和清胰汤加减辅药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2.3 热毒内结型患者 病情表现为整腹疼痛剧烈,腹部腔满不溢,痞满燥实坚症较明显,次症表现为持续恶心、呕吐,高热,口干,舌红,苔黄,且厚腻、或干燥。小便短促、发红,脉细数,甚至有滑脉。患者兼合2种或2种以上次症可认定为热毒内结型胰腺炎。治疗方法:以红花、枳实、厚朴、半夏、黄连、柴胡、桃仁、生大黄、连翘、芒硝、栀子、白芍、黄芩为主药,根据患者合并症以及病情增减辅药:牡丹皮、生地黄、栀子、竹茹、山药、藿香等。另有大柴胡汤和大承气汤增减辅药,临床治疗效果理想。[14]
2.4 内闭不通型患者 病情表现为呼气短促、快,肚脐周围有明显疼痛感,面色发冷,四肢冷易抽搐。次症表现为:恶心、呕吐,汗多,乏力,皮肤或呈花斑,神志不清,大小便量少、或无大便,舌质发灰,苔暗黄、发黑、且干燥,脉相虚而少[15-16]。兼合2种及2种以上者可定症。治疗方法:主要药物:代赭石、枳实、生晒参、厚朴、生牡蛎、熟附子、红花、甘草、生大黄、葛根、干姜、赤芍。根据患者病情合并增减辅药:芒硝、败酱草、甘遂、乌梅、连翘、金银花、蒲公英、莱菔子、焦三仙、紫花地丁等。另有四逆汤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3 结语
急性重症胰腺炎有多种致病危险因素,国内以胆道疾病为主占50%以上称胆源性胰腺炎,胆道结石向下移动可阻塞胆总管末端,此时胆汁可经共同通道反流入胰管,其中经细菌作用将结合胆汁酸还原成的游离胆汁酸可损伤胰腺,并能将胰液中的磷脂酶原A激活成为磷脂酶A,从而引起胰腺组织坏死,产生胰腺炎[17]。近年来随着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如何科学地分析可能的病因、潜在的机制,为准确评价急性胰腺炎的病变规律,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提供研究依据。 尽管中医中药能针对本病多环节、多靶点进行治疗,能有效缓解该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等优势,但在使用中药或中成药时应当注意配伍禁忌,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苗苗.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09):73-75.
[2]尚文璠.中西医结合治疗159例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2(16):421-425.
[3]彭惠平,徐进康,吴坚芳.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及经验总结[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12):233-235.
[4]冷建春.中医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1):99-102.
[5]刘海燕.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3,19(21):95-97.
[6]顾宏刚,张静酤,章学林.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67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0(19):231-233.
[7]姚红,姚开柄,于德洋.急性出血性胰腺炎92 例诊治分析[J].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1,7(3):166.
[8]黄宗文,蒋俊明,张肇达,等.益活清下法为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外器官损害与死亡原因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2(11):126-130.
[9]梁珂.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分期论治概况[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19):328-330.
[10]邓彬,丁岩冰,严志刚.不同途径注入大黄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5(14):1673-1675.
[11]朱曦,刘飞.14 肽生长抑素和大黄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1):1197.
[12]明自强,俞林明,吕银祥.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3,l5(11):1229-1230.
[13]彭文洪,陈龙营.大黄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8,16(13):202-205.
[14]郭莲怡,卢艳云.大黄丹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10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3):1612-1615.
[15]李飞波,郑志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8,14(04):366-368.
[16]秦幼娟,凌峰.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0例体会[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11):838-840.
[17]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