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疗法治疗腘肌损伤40例临床观察*

2014-10-22张耀巍杨皓月廉安琪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针刀疗程局部

张耀巍, 杨皓月, 杨 璐, 廉安琪

(天津市和平区中医医院, 天津 300000)

腘肌,斜位于腘窝底部,起自于股骨外侧髁的外侧面上缘,止于胫骨后侧的三角区域。与前交叉韧带一同防止股骨向前移位。主要受胫神经支配,膝关节病变中约有20%伴有腘肌损伤。多见于中老年人,并愈成年轻化趋势[1]。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也有一定疗效,但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疗效。近年来本院推拿科采用竹罐、推拿手法、针刀中医外治综合疗法治疗,在短期内可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腘肌损伤患者源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的门诊患者,男18例,女22例。其中男性年龄25~58岁,平均41.25岁;病程1周~22月,平均11.5月。女性年龄28~55岁,平均44.15岁;病程3 d~26月,平均16月。其中单侧发病者26例,双侧发病者14例,共54个腘肌损伤。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腘肌损伤的诊断标准[2]:①急慢性损伤病史;②腘窝深部酸痛,膝关节屈伸不利,过伸膝关节时疼痛加重;③腘窝中央稍偏外下方,有深压痛,有的可向腓肠肌放射,胫骨内髁稍下多有压痛;④膝关节X线片无异常。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腘肌损伤诊断标准;②年龄20~60岁,性别不限;③积极配合治疗并能按照医嘱执行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标准的病例;②合并有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如:心、脑血管疾患,精神病患者;④曾经针刀治疗后出现复发的患者;⑤处于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⑥有相关药物过敏史。

2 治疗方法

采用中医综合外治疗法,如下:①竹罐:穴位:梁丘、足三里、阴陵泉、委中,阿是穴。工具:竹罐,直径2~3 cm,高7~10 cm。操作:患者俯卧位,充分暴露患部,嘱患者放松,确定拔罐部位。将竹罐放入煮沸的药水中,充分浸没,迅速用夹子取出,手持竹罐顶部甩干罐内药水,快速放于患位(禁竹罐放于药水中时间过长,使罐壁过热烫伤皮肤),留罐7~10 min。取罐时,左手轻轻压着罐口的皮肤放进竹罐里面一点空气,右手扶住竹罐罐口向上,即可取下,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宜。每日治疗1次,5天为1疗程,共2疗程;②推拿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坐于患者患侧旁,嘱患者放松,先使用掌跟轻揉腘窝周围组织,膀胱经以达放松目的。再使用拇指指端按法,按揉阿是穴,丰隆,委中穴,往反数次,再延膀胱经运用法,以有酸麻感为度,于结节处、压痛点处进行重刺激。最后用轻柔的手法放松,结束治疗。每日1次,5 d为1疗程,共2疗程;③针刀:带疼痛部位改为一点时,采取针刀治疗。全面消毒治疗室,嘱患者俯卧位,在压痛处定点,用记号笔标记。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施术者戴好手套,在标记处注入麻醉液(1%利多卡因1 mL,曲安奈德1 mg,0.9%氯化钠注射液5 mL),待施术部位局部痛感消失后,取无菌针刀,手持针刀与痛点呈90°,刀刃的方向与肌腱走形方向一致。垂直入针,在筋膜粘连处做切开松解,出针,按压创口防止出血。再用安尔碘消毒,贴创可贴保护针孔。嘱患者禁针刀部位接触水,于次日复查。通常经过针刀治疗1~2次症状即可消失或痊愈。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痹证的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自如活动,并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显效:行走、上下楼梯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劳累或受凉后易复发,但较前症状减轻;好转:主要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有明显的进步,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疼痛未见减轻,关节功能障碍未见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26例,占65%;显效9例,占22.5%;好转3例,占7.5%;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为95%。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腘肌损伤的病因大多是由于肌腱供血不足引起,多因外伤或剧烈运动、慢性劳损导致。而在祖国医学中,此病属“痹证”的范畴,其病因是长期劳损或者感受风寒湿邪等侵犯腘肌,使局部气血凝滞,筋脉失于濡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腘肌损伤又可划分为3个期: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肿胀、肌肉紧张、发硬、痉挛,功能障碍等,此时治疗应以制动、止血、防肿、镇痛为主,不宜按摩和理疗;治疗期,是由于长时间的气血经络不通,筋脉失养,不通则痛。此时运用竹罐疗法可使药物直接迅速到达患处部位,令其在短时间内打通血脉、促进血液循环,进而达到修复受损软组织的目的。竹罐疗法是本院推拿科的特色疗法,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拔罐疗法中的一种。竹罐疗法源远流长,祖国中医学认为:“凡外感风寒湿症,按经络穴位施竹管疗法,可驱风寒祛湿邪、疏通血脉,温经通络,活血散瘀,舒筋止痛,疾病可愈也……”。梁丘,足三里属足阳明经,主治下肢痹痛;阴陵泉,血海属脾经可祛湿健脾,脾在体和肉;委中穴属膀胱经,解剖位在腘窝正中,其内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以上穴位拔竹罐可有效调整阴阳、祛风散寒、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激发阳经气血。同时竹罐还具有局部的药物渗透作用,加强治疗作用;慢性期,因为长期供血不足,肌肉粘连挛缩,形成了以腘肌局部结节,硬块为主的表现形式。此时采用竹罐,手法推拿配合小针刀的联合治疗方法。推拿可松解患处局部僵硬、粘连的组织,改善腘肌的血液循环。小针刀治疗是将中医的针灸中的“针”与西医外科的“刀”二者相结合的产物,它取中西医之长,一方面,利用“针”的作用,刺激局部的穴位,从而达到整体调节的作用;另一方面,发挥外科“刀”的功能,进行切割、剥离、松解的作用,缓解病灶的痉挛压迫,促进血液循环。

综上,通过竹罐的局部祛风除湿,推拿手法的松解患处的疼痛,使疼痛由“一片”改为“一点”,最后经小针刀对“一点”的直接作用,使症状消失。从患者的临床实际改善情况,本课题组认为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能够有效治疗腘肌损伤,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福岐,冯渭滨.膝关节周围的常见肌肉损伤——腘肌损伤(附150例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1,02.

[2]ZY/T001~001.9-94:201.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猜你喜欢

针刀疗程局部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局部遮光器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