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芬兰教授谈从脾论治失眠
2014-10-22张建平张淼王焕玲等
张建平 张淼 王焕玲等
关键词:脏腑辨证;心脾相关;失眠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09-02
田芬兰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院心病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医50余年,是第三、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内科疾病,尤其善于将“脏腑辨证”用于临床,特别是对内科疾病的论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在学术上,她在脏腑辨证基础上,又提出了“从脾论治疾病”的理论,尤其她运用健脾益气,养心补血法治疗心脾两虚所致失眠疗效疗效颇佳,笔者有幸师从田芬兰主任,收获颇多。现将田老师治疗失眠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失眠又称不寐,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失眠症状轻重不一。在中医古籍中都有很多的论述,对于失眠的病因方面目前中医认为人的睡眠是由心神所控制,同时阴阳和营卫之气的正常运行是心脏调节睡眠的基础。常常因为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思虑过度、及年老体衰等原因,而致心神失养神不守舍而致不寐。在病机方面,主要因为阴阳不能互根,阳盛阴衰。正如《灵枢·大惑论》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从根本上点明了失眠的主要病机。
田老认为本病的病位在心,《灵枢·本神》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由于心藏神,中医认为心有主管人的精神思维的功能,所以历代医家往往将失眠看作是心神失调的一种表现,其病机是虚实夹杂,以虚证为多见,同时田老又认为在虚证中以心脾两虚更为常见,她认为心主神明,心神安则寐安,心神不安则寐不安。而心气心血则由水谷之精微所化生,上奉于心,则心神得养;田老认为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压力很大,经常加班加点,人们精神经常处于紧张应激状态,起居无规律。加之长期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食品,但又普遍缺乏必要的运动。因劳倦思虑、饮食不节,每易伤及心脾,伤于心则心血消耗,伤于脾胃,脾脏亏虚,运化无权,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心脾在五行中为母子关系,同时心又主血,脾生血,子病及母,化源不足,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心血不足,正如《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心血的生成靠脾运化精微,阴血不足而不能收敛阳气,阳不能入阴,加之心神失养神不守舍而致失眠。历代医家对此多有论述,如《素问·逆调论》曰“胃不和则卧不安”,隋代巢元方将此论述做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在其《诸病源候论·食伤饱候》曰:“夫食过于饱,则脾不能磨消,令气急烦闷,睡卧不安”[1],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曰“若思虑劳倦伤心脾,以致气虚精陷,而为怔忡、惊悸、不寐者,宜寿脾煎或归脾汤,”《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篇》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这对从脾胃论治失眠提供了理论基础,田老以脏腑辨证的理论为基础,她认为脾主运化水谷之精微而“变化而赤,是谓血”,上承于心,则心血充足,心藏神,心神得养,故失眠得治。其自拟“养心汤”治疗失眠疗效颇佳,方药组成:黄芪、太子参、白术、当归、茯苓、炙甘草、远志、酸枣仁、香附、浮小麦、莲须、何首乌、杜仲、女贞子、旱莲草。方中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当归养血和血滋养营阴;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香附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而不滞,浮小麦、莲须清心除烦,何首乌、杜仲、女贞子、旱莲草补益阴精以敛阳。本方的配伍特点是:一是心脾同治,重点治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在补气以生血。方中黄芪配当归,寓有“当归补血汤”之意,使气旺则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益阴精,意在阴阳互根,补阴以敛阳。全方共奏健脾益气、养血安神之目的。
2病案举例
郭秀珍,女,77岁,2013年9月16日初诊。近5个月失眠、易醒、多梦、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纳差、腹胀、大便干、小便少。舌质淡苔白、脉细数。中医辨证属心脾两虚。治则: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方以养心汤加减,处方:黄芪15 g,太子参25 g,白术20 g,当归16 g,茯苓20 g,炙甘草10 g,远志14 g,酸枣仁25 g,香附14 g,浮小麦30 g,莲须16 g,何首乌20 g,杜仲20 g,女贞子20 g,旱莲草20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用。9月24日2诊,自诉:服药后睡眠气短乏力腹胀好转,精神稍好转,仍偶感心悸尿少。舌质淡苔白、脉数。田老考虑其脾虚则水湿内停,故原方加用泽泻12g以利湿健脾,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用。服药后诸症皆安。
按:此为心脾两虚,心神失养所致。病位虽然在心,但是根源在脾,因脾位于中焦,运化水谷,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而心血则完全依赖脾土之供养。若脾气不足,则心血不足,心神失养而失眠。本方从健脾益气入手,使脾脏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心血充足,心神得养,方中重用酸枣仁乃遵仲景之“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之要义。方中重用太子参、旱莲草、女贞子滋阴生津以敛阳,使阴阳相交则寐。众药合用以达到健脾养心,滋阴敛阳之功。此乃从脾论治失眠之妙处。
3体会
田老认为:《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主血脉,心藏神。故失眠当责之于心,然究其根本原因,乃为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而我们进一步探究则发现因其脾脏亏虚,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不能上奉于心,心失所养而致,正如张景岳在《类经》中所云:“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赅志意,思动于心则脾应。”同时心脾在五行中乃母子关系,故又属于“母病及子”之范畴,所以治疗当从脾论治。正如《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脾者,五脏之本,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溉四旁也。” 又如《脾胃论》中所说:“若心生凝滞,七神离形,而脉中唯有火矣。善治斯疾者,惟在调和脾胃,使心无凝滞……则慧然如无病矣,盖胃中元气得舒伸故也。” 历代医家治病大多当以脾胃为先,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治疗虚劳尤其注重扶养人体正气,重视调补脾气,其用药多使用健脾益气之剂,效果颇佳。所以这就为从脾论治失眠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在临床中我们使用健脾养血之品治疗失眠时,疗效很好。当然我们在使用药物的同时,治疗过程中可以适当配合心理疏导、行为训练等综合疗法,以助获得最佳疗效。还应告诫病人注意精神的调养,消除思想顾虑,避免情绪过分激动,一定要注意饮食起居有规律。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达到恢复失眠患者“昼精而夜瞑”的正常生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