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第二语言教学中“礼”族文化词汇的教学策略

2014-10-21胡苏明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胡苏明

摘 要:文化词汇是是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是连接语言与文化的一座桥。“礼”族文化词汇蕴含着丰富的中国礼文化内涵,“礼”族文化词汇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礼文化的教学。本文将对“礼”族文化词汇的课堂教学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国礼文化 “礼”族文化词汇 文化词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094-02

礼文化是中国独有的本源性的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西方文化中也有礼,但是中国的礼文化与西方的礼节、礼貌有着巨大的差别。第二语言教学中文化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文化词汇教学来渗透文化知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就以“礼”族文化词汇为例,提出几点文化词汇的课堂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1 语素聚合策略

语素聚合即选定一个构词能力强或者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语素,可以将包含这一语素的合成词和熟语汇总成词汇表,并根据教学阶段从词汇表中选取合适的词作为教学内容。

比方说,我们在说到“典礼”一词时,就可以扩展到与典礼有关的其他礼族词。去看“典礼”叫做“观礼”,参加典礼时穿的衣服叫“礼服”,跟礼服相配的帽子叫“礼帽”,举行典礼时放的烟花叫“礼花”、放的炮叫“礼炮”,举行典礼用的大厅的叫“礼堂”等等。这样一来,由典礼一词可以扩展出:观礼、礼服、礼帽、礼花、礼炮、礼堂等6个词。

通过语素聚合,善于利用联想,构建词义网络。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牢牢记住的礼表示“仪式”的这个义项;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以启示,使学生认识到汉字作为一个语素具有构词的能力,从而应用到其他词汇的学习中。

2 文化专题策略

在文化词汇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资讯、影视歌曲、讲述寓言故事等手段,进行某一文化专题的教学,使学生通过鲜活的例子去感受文化现象,思考其中的民族文化心理。比如新华网浙江频道(2013-12-21 11:53:41 星期六)的一则题为“杭州万松书院举行传统成人礼”的新闻:

当日,来自杭州市美术职业学校和其他中学的240名高三学生在杭州万松书院参加“十八岁成人礼”。学生们统一身着汉服,沿袭传统礼仪,完成行肃揖礼、祭拜孔子、答谢师恩、宣读成人誓词等流程。

利用这则新闻材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化专题的讨论,让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说说他们自己国家的成年礼形式。最后教师再总结说明中国的成年礼即冠礼的来龙去脉。让学生明白中国的古人重视成年礼是因为其中的“礼义”。冠礼是为了让成年男子记住自己对家族和社会的责任。再从中外文化差异的角度跟学生解释,中国人重视家庭,即使成年以后还有很多人选择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并不是因為中国人不能独立,而是从古代就遗留下的子女应该守在父母身边尽孝的传统。这样一来,从“成年礼”这一个词就可以折射出许多汉民族文化心理,来自各个国家的文化在讨论中思想不断“碰撞”,从而让留学生深刻认识到不同民族文化心理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在讲成语和歇后语时则可以通过说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文化导入。教学实践表明,外国学生对成语、歇后语等有特色的词汇尤为感兴趣。“马马虎虎”这个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一般初级阶段的学生都对这个词应用得十分熟练。

礼族词中有十分丰富的寓言典故。比方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教师在说到“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时,可以生动地叙述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让外国学生明白“鹅毛”跟礼的关系,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中国人重“情义”的文化心理。可以跟外国同学解释,同学之间互送礼品或者学生给老师送礼物,不一定要花钱,中国人更看重“心意”。

3 中西文化对比策略

礼文化是中国独有的,西方的礼仅限于礼貌、礼节、礼物等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中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出发,利用翻译、创设情境等方法,从形式与内涵两个层面去跟外国学生说礼文化。

3.1 礼的形式层面

“礼貌、礼节、礼物”这些作为礼文化的形式层面的词,是中西方共有的,我们首先以利用翻译的方法去解释,再举例说明其具体文化内涵的差异。

比方说,礼貌可以翻译成“an polite manner to show ones respect”。但是什么样的manner对中国人来说才是“polite”?这时可以创造情境。小明和本尼一个是中国人,一个是英国人,他们都是周老师的学生。一天老师约他们早上10点去家里作客。为表示对老师的尊重,小明大概九点50就到老师家了。但是,在老师家里等了20分钟,本尼才来。这时可以让学生猜,就时间问题老师会对他们二人说什么。来自英国的留学生可能会猜老师说小明来早了,而来自日韩国家的留学生可能会猜老师说本尼迟到了。这时老师应该揭晓答案,其实作为中国老师,他根本不会当面评论两个学生的时间问题。而这三个人的做法按照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来说,都是“礼貌”的。

在比如说礼物,可以翻译成“gift、present”。创设情境,小明和本尼一起去医院看望生病的中国同学张亮。本尼带了一束鲜花,小明则带了一篮苹果。他们看完张亮以后,本尼问小明为什么偏偏要带苹果去看张亮。小明说,在中国苹果的平和平安的平发音一样,送苹果代表着希望别人平安健康。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猜测张亮会更喜欢谁带的礼物。这时应该所有的学生都会说更喜欢小明的,因为张亮是男生不一定喜欢花,而苹果又吉利又能吃。这时老师揭晓答案,张亮一定更喜欢本尼的。因为张亮是温州人,苹果在他们的方言读起来跟“病故”是一样的,非常不吉利,当地人看望病人是绝对不会送苹果的。

这种带反转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而且以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来导入,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3.2 礼的内涵层面

当涉及到礼文化的深层内涵,而且是西方文化中没有的文化元素时,我们可以利用文化类比的方法去解释。

比方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里的“礼”表示的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我们可以类比英国的绅士风度来解释。我们知道缄默是英国绅士风度的一种表现。英国人非常讨厌喋喋不休的“侃大山”,同他们聊天,话题也是很讲究的:家庭、身份、年龄、工作甚至事业都被认为是他们的私人生活 ,别人无权干涉过问,否则,就违背了他们的礼貌原则。英国绅士外出旅行,一般人都喜欢带份报纸,拿本书,以慰闲余。“Silence is gold,”是他们永恒的主题。“沉默是金”就像中国的“非礼勿言”一样,是一种传统的观念,被认为是一个体面的人理所应当遵守的行为。

4 开设文化词汇课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的王衍军博士在论文《谈对外汉语文化词汇的类聚性及及教学策略》中提出“对外汉语本科三、四年级的课程体系中应增加一门“文化词汇”课,以加强文化词汇的教学。在教学上,应结合汉民族文化背景,以类统摄,根据语义场理论,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注重实践性,提高留学生实际应用汉语的能力。”[2]

开设文化词汇课无疑强调了文化词汇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文化词汇课堂如何进行也将是一个亟需讨论的问题。本人认为,文化词汇课堂应以文化元素为基础单元,一个学习的文化词汇课可以分为不同的单元,根据文化词汇的难度分配课时。

同样以“礼”族文化词汇为例。因为“礼”族文化词汇数量多而且有一定的深度,可以安排三到四个课时。文化词汇课上还应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在教“礼”族文化词汇时,可以给留学生展示中国传统的礼仪,如作揖、抱拳礼等,通过示范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文化词汇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结合多种教学策略。按文化元素分配相应课时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专题策略。

当然文化词汇课堂的开设还需要进一步商榷,具体的课堂安排和教学策略还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工作去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静.跨文化視角下的汉语文化词研究与教学[D].复旦大学,2010.

[2] 王衍军.谈对外汉语文化词汇的类聚性及及教学策略[A].华文教学与研究.

[3] 郑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本位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9):123-125.

[4] 徐杰.汉英词义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及策略[D].黑龙江大学,2011.

[5] 苗力丹.浅谈对外汉语情景教学中语言情境的选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2):192.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谈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谈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幼儿园线描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