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诗经》中战争诗内容的真实性

2014-10-21曾小春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2014年29期
关键词:牧野大雅小雅

曾小春

在《诗经》的305个篇什中,全部或局部描写战争的不过23篇,约占总篇目的7.2﹪.这些诗篇散见于“风”、“雅”之中,主要用途是“以观民风”,或夸饰周天子及其大臣的文治武功。可能是因数量少,而且多数是贵族作品,所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被研究者所重视,有的被划入徭役之诗,有的划归思妇之诗,有的被划归宴飨之诗,很少有人把战争之诗单独作为一类,进行专门研究.

其实,《诗经》中的战争诗,是后世现实主义战争题材诗歌创作的源头,以其真实性、深刻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闪耀着古代华夏民族智慧的光辉,照耀着后世同类题材诗歌创作的道路,永远值得我们发掘.继承和借鑒.

《诗经》中的战争诗,产生于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的500年间。自牧野之战以后,周兴商灭,但战争一直持续不断。

周代的战争,大致可以分为对外战争和对内战争两类。对外战争指对周边部族的抵御和进击之战。西周建立之初,西、北面有玁狁和戎狄,东、南有徐戎、淮夷和荆楚。这些周边部族大多处于游牧阶段,文明程度不高,经常对西周进行抢劫和骚扰,西周需要自卫。西周逐步强盛,渐渐成为华夏各民族的核心。他们自视为主体民族,或多或少有些“教训”周边部族的意识,于是对外战争不可避免。据史书记载,当时“四夷并侵,玁狁最强”。因此,《诗经》中描写对外战争的诗,多以对玁狁的战争为内容。如《小雅·出车》、《秦风·无衣》、《小雅·六月》等描写的都是进击玁狁时的情况。而《大雅·常武》、《大雅·江汉》、《小雅·采芑》等则描写对淮夷和荆楚的战争。

西周的对内战争,主要是指镇压诸侯叛乱的战争。例如周公当政之时,武庚、管叔、蔡叔及徐国、奄国相继叛乱,于是周公率兵东征,历时3年,方才将叛乱平息下去。《豳风·东山》、《豳风。破斧》等篇什就是这些史实的韵文记录。

《诗经》中的这些记录,在其他文献中大都能找到相应的记载。比如《大雅·大明》所记录的牧野之战:“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而在《尚书》的《周书·牧誓第四》中有这样的记载:“武王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例如《闵公元年》和《闵公二年》记录了戎狄与邢、虢、卫、郑等诸侯国的战争情况,同时还介绍了《诗经》中的战争诗《郑风·清人》的创作背景,为这首诗描写的真实性提供了可靠证据,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汉代学者毛亨、毛苌,把《诗经》与《左传》配合起来研究,并给《诗经》作了注和序。《毛诗序》:“《六月》,宣王北伐也。”而《小雅·六月》的原文亦有“薄伐玁狁,至于太原”之句。其真实可靠由此可见一斑。因而后世史学家著书立说多以《尚书》、《诗经》、《左传》等为根据。班固的《汉书·匈奴传》写道:“《书》戒‘蛮夷华夏,《诗》称‘戎狄是膺,《春秋》‘有道守在四夷久矣,蛮夷之为患也。”其中“戎狄四膺”之句出自《诗经·鲁颂·閟宫》;司马迁著《史记》也引用《诗经》不必说;当代历史学家、

北京师范大学冯君实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一书写道:“公元前823年,尹吉甫率师伐玁狁至于太原。”也显然参考了《诗经》,甚至引用了《小雅·六月》的原文。假如《诗经》的记录不实,历史学家们岂敢以之为根据?

《诗经》的战争描写不但忠实于历史,而且忠实于生活,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军容、装备、艰苦的战斗历程和隆重的庆功场景;既写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又写士兵对战争的诅咒和思妇的哀怨;虽然在写实的过程中也有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情感,但与《楚辞》中的战争诗完全不同。《楚辞》中的《国殇》堪称典型的战争诗。其中想象成份很多,如“天时坠兮威灵怒”、“身既死兮神以灵”等超越自然常理的描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产物。

而在《诗经》中,即使那些歌功颂德的诗篇也不用想象和极度夸张的方法进行粉饰。《大雅·大明》记述牧野之战的前因后果。很有一点“神圣”的味儿,然而其中偏偏插入了赞美文王妻子如何美丽的细节,从而打破了史诗庄重叙述的沉闷,极富现实生活人情味,使今天的读者也会感到真实可信。因而我们有理由认为,把《大雅·大明》视作西周史诗之一是正确的,说《诗经》中描写战争的诗篇,首开现实主义战争诗的先河,也是不错的。

猜你喜欢

牧野大雅小雅
日出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大雅之堂与大雅
横竖之间
梦回唐宋,大雅遗风光耀古今
小心翼翼
小雅
Grammar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难忘的消防演习
小雅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