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教学,让美术课精彩生动起来
2014-10-21刘富宽
摘 要:美术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教师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美术教学要打破单一的美术模式,把各学科知识渗透到美术课中,才能提高教学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语文知识;自然科学;心理健康知识;音乐
很多初次当美术老师的人大都会认真系统、热情自信地想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小画家”,在课堂上不遗余力地讲该怎样构图、该怎样上色,让学生一遍遍地练习——只注重了美术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有些学生对绘画不感兴趣,对待作业更是不认真,随便画几个就了事;有的学生还算有些兴趣,但只能照着教材临摹,自己什么都画不出来,更谈不上创作。
美术教学并不是单一地传授美术专业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先知道什么是美。学生只有感受到了美,体会到了美,理解了美,才能创造美。请记住,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想要当画家。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强调参与合作,强调情感体验,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加大了学生感知美、理解美的广度和深度,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美术教学也变得轻松起来。以下举一些例子。
一、美术课中语文知识的运用
美术属于文学范畴。语文知识的许多内容和美术都是相通的,特别是文学表达和修辞手法都是艺术的。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让学生根据诗句来想想创作一幅风景。诗句的形式就是美的形式,简洁婉转,朗朗上口。学生一旦融入意境,画画就会主动很多。再比如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的表达。美术老师本身就应该熟悉文学表现,课堂借用一下文学表达,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对于平时不喜欢画画的学生,也可以利用他对语文或其他课程的兴趣来引导。
二、自然科学知识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青少年都对科学有好奇心,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改造自然,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美术教学是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学科。两者所依赖的物质资源都是自然,由此可见,科学课和美术课也有着许多的联系。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举例说明:在上美术课时,让学生以“春夏秋冬”为题,创作一组风景画,可以先展开互动讨论,让学生描述四季的特征和色彩,比如春天是温暖的,万物复苏,花儿也开了,夏天是炎热的,树木丰茂,生机盎然;秋天是收获的时节,树叶由绿变黄,果实是金灿灿的;冬天是寒冷的,一片白雪茫茫,叶子都掉落了,天色是阴郁的。这种讨论就是自然科学对美术的渗透,通过自己的讨论,学生就明白该怎样表现四季,都画些什么。我们可以给学生引出另一话题:“颜色可以表达温度!”春夏的色彩是“红、黄、绿”,都是暖色,冬天是“蓝、白、紫”,都是冷色,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今后的实践中运用色彩搭配想要的气候和温度。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并把我们看到的和了解到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以
及人類的起源及发展,使科学知识和美术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形成人文、科学素养。
三、心理健康知识在美术教学中的融入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是促进个体身心健康,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使学生获得学习、生活、社会适应与发展的技能。它是以个体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特点在美术教学中同样体现了出来。比如:画食物时,好吃的肉类一般都是香喷喷的金黄色,水果都是鲜艳的颜色,这些用色积极向上。可是反过来,如果把肉涂成蓝色或绿色,水果用灰色系列表现,试问你还有食欲吗?这说明颜色能左右人的心理,积极的颜色让世界充满美好。再比如:要学生画出自己的朋友或者是家人,就告诉学生家人的重要,人际关系融洽的方法,其实这个过程已经让学生开始在脑海中画画了,再
加以提问互动,学生会主动画出自己的家人或者是朋友的形象:
妈妈是和蔼可亲的,爸爸是高大伟岸的,朋友就是融洽的表现。这样上课既让学生画了画,也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四、音乐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美术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优美的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如画“我爱校园”的主题时,播放一些校园歌曲,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表达的愿望。教学“爱我中华”主题时,播放一些爱国旋律歌曲,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仿佛感受到了爱国的激情,课堂有了基调,画画就不是难事了。
参考文献: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刘富宽,男,出生年月:1983.1,本科,就职于宁夏育才中学,研究方向:高中美术教育、油画、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