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模式,优化课堂,实现双赢

2014-10-21陆泓松

素质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自读课文

陆泓松

摘要:本文从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意义切入,对自读课文现行的“漠然无视”式、“一同发力”式等四中弊端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自读课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自读课文的有效教学方法——导学案模式。

关键词:自读课文 导学案模式 课堂正能量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是依据本单元的特点加以设置,其目的是巩固学生在本单元中所学到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熟练地把准类似文章的阅读方法。教师如何操控,才能使自读课文教学既不脱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又能使学生把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加以迁移和运用?笔者在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以导学案模式来讲授自读课文,让学生明确了课文的学习目的、带什么问题去阅读课文、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学生收到导学案,马上进入新课的学习,此时课堂上呈现的是学生思考、讨论的场景,课堂效果令人赞叹!

一.对自读课文的认识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融入自读课文的篇目有80篇,占整个初中语文课文总量的一半,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教者要认识自读课文的价值,其次教者要认识自读课文的功能,即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素材。古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渔。”编者安排自读课文为的是让学生把在教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读课文中来。组织完教读课教学之后,学生初步构建了某一认知结构后,放手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自读自练,实现知识迁移的功能。

二.师识偏向,学力削弱

近年来,语文教材不断深入改革,学生能力不断提升。自读课文也成为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语文教师对自读课文的认识有偏向,在自读课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四种弊端,严重削弱学生的阅读能力。

1.“漠然无视”式。“高分胜于一切”的思想根深蒂固!每一年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考试范围,中考命题皆围绕讲读篇目,而未把非讲读篇目(绝大部分是自读课文)列入考试范围。

2.“放任自读”式。有些教师认为:所谓自读课文就是学生自读自练的课文,不用老师去教;因为中考未把自读课文列于其中,故不应重点教。

3.“一同发力”式。有些教师不理解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辩正关系,对教材中出现的课文,讲读课文也好,自读课文也罢,都要认真去授课。

4.“随意调换”式。有相当部分的老师随意调换单元篇目顺序进行授课,即:先完成讲读课文的讲授任务,再返回来讲授自读课文,如果忘记几篇不上也随波而逝。这一授课模式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削弱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种做法违反教学原理,没有遵循自读课文的教学原则,导致自读与讲读课文之间的关系脱节,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大打折扣。笔者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必要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

三.创新模式,优化课堂

两年多来,笔者从自读课文的特性出发,反复加以尝试,摸索出了自读课文的有效教学方法——导学案模式。这种模式让老师轻松授课、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实现双赢。

(一)、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学习方案。它具有如下特点:1.学习目标明确化。2.学习内容具体化。3.问题设计合理化。4.解决问题合作化。 5.课堂小结明确化。6.当堂检测巩固化。 7.学习反思促进化。

(二)、导学案的编写

依据导学案的特点,老师在编写之前,要认真研究单元的重难点。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教学流程。具体编写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编写学习目标。2.编写学习内容。3.编写学习思考题。4.编写当堂检测题。

(三)导学案的操控

1.学习目标,约3分钟。全体同学齐读后,学生发表完成学习目标的方式方法,老师认可后实施。

2.预习检测,约5分钟。学习组长检查,老师巡堂,把普遍存在的问题师生一起解决,然后齐读,加深理解。

3.进入课堂导学案学习階段,课堂学习约32分钟。教学流程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巩固检测、学习反思。

(1)自主学习,约10分钟。学生带着导学案的思考题,自己读课文。通过读课文,学生思考,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学生对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老师巡堂,指导个别学生所提的疑难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约13分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是指学生在小组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明确目标导向的互助性学习。这样的做法,使得单位时间内,学生能有效地学完一篇自读课文,巩固讲读课文的基础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课堂小结,展示问题答案(采用多媒体平台展示),约3分钟。课堂小结,形式多种多样,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运用归纳明确式小结。课堂小结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都具有重要作用。

(4)巩固检测,约3钟。

(5)学习反思,约3钟。

(四)导学案的实效

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和训练,笔者收到了可喜的成绩。繁重的教学压力得到解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调动学生积极性。“导学案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主动参与,变以前的要我学转为现在的我要学,学生真正动了起来。另外,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有的学生还成为小导师,学生乐了起来。

2.课堂趣味无穷。“导学案模式”的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自己学习、交流讨论和自我展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交流时,为了一个问题的意见不同意,经常争得难解难分,气氛很是热烈,实现了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突破。

3.师生关系融洽。“导学案模式”的课堂,让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更多,信息反馈更及时,提高了教学实效,同时也促进了师生间关系的融洽。

4.考试成绩喜人。2013级学生入学考试时,班里的成绩是:及格人数8人,无优分同学出现。采用导学案模式进行教学,学生懂得了按照一定的方法去阅读、分析课文,能力得到了迁移。2015年1月,在期末考试时,班里的成绩是:及格人数是36人,优分1人。

总之,“教无定式,学无定法。”自读课文的教学,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有各自的方法。笔者倡导“导学案模式”的教学方法,是在遵照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大胆的探索和试验,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课改任重道远,我将潜心研究,让自读课文教学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2《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之我见》 (人教版)

3《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猜你喜欢

自读课文
核心素养下的自读课文教学策略
批判性思维视野下的自读课文教学
部编初语教材自读课文有效利用助学系统教学初探
自读课文的阅读指导探究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初探
以三步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小学生课前预习自读课文的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读课文,如何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