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读图、 析图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014-10-21周贤媛

素质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读图能力课堂教学

摘要:地理图像是地理学科特殊的语言,最能体现地理教学直观性特点。图像演示是解决地理环境的广阔性与教学空间局限性之间矛盾的重要环节。地理图像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生读图能力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图像演示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地图的形成。

关键词:读图能力;析图能力;课堂教学

图像作为地理知识独有的综合信息载体和必要的教学工具,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考生读图能力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近几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试题经常以“地图”作为切入点,再设置与历史、地理、政治3门学科相关的问题,不识图便难以作答。可见,对地理图像的正确判读,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在各类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因此,如何发挥地理图像的教学功能,既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兴趣、地理能力,开发智力的教学方法或模式,正是当今地理教学改革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运用图像进行地理教学,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笔者谈谈浅见。

一、从兴趣入手,以图导学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1、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和地图册。

课本插图既是地理教学的直观教具,又是地理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课本插图与文紧密配合,互为补充,两者结合起来共同阐明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说明问题和验证问题,则是课本插图所具有的显著功能;插图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更便于诠释用文字难以说明的问题,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解决好教材的关键问题;由于插图的简明性和直观性,可以减轻课时有限的压力,又可以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插图类型多样,使课本图文并茂,灵活生动,可以丰富感性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化繁为简,充分运用简图。

简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凭借自己的记忆、技巧、分析能力,把较为复杂的文字说明、地理图像以简练的笔法在黑板上绘制而或通过软件制作而成演示出来的简略地图或示意图。地理简图能以最简单的笔触,把复杂的地图简明化,它对所要表现的地理事实切中要点,鲜明醒目,对解释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具有突出的表现能力。

3、变静为动,让图像“活”起来。

恒星日和太阳日图、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在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北半球)的示意图、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背斜成谷向斜成岭示意图、沙丘的构造图等一些反映地理事物渐变的地图,可通过连续的板画反映出来,也可通过简易的教具使地图“活”起来,或可以将这些渐进过程通过FLASH等软件制成动画进行演示。例如:板块构造用两本书演示板块碰撞挤压粘合就是消亡边界,张裂分开即变成两个边界就是生长边界,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学生印象深刻。

4、重视图文转换能力和图图转换能力的培养,着重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将文字转化为图像或图表,以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教材的、题目的文字内容,这对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解题能力是大有益处的。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二、从能力入手,用图助学,提高学生析图能力

1、指导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和技巧。

教给学生常用的读图方法:一看图的标题,确定知识范围;二看图例注记,发现图像信息;三看图像特征,寻找标志数据;四要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分析。当然地理图像丰富多彩,种类较多,对不同种类的图像所运用的读图方法和技巧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归纳地理图表,教给学生不同图像的判读方法。

2、教给学生一图多思、多图并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

地图能够准确地反映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的结合和相互联系,因此,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每一幅图都可以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为什么?”,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对同一幅图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分析图像中反映地理事物、现象的规律性,也要注意把握特殊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地理图像能力和应试能力。

地图反映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空间结构等多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也有特殊性的。这些特殊性的地理事物、现象也常常成为试题的目标。因此,在读图时要求学生不能只了解一幅图的概貌,还必须对图中局部地区、个别事物有所认识、分析和了解。如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中,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地峡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特殊现象。

三、从行动入手,以图固学,让学生动手画图,锻炼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填图、记图、读图的习惯,而且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的习惯。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将一幅幅地图变成“意境地图”,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填图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有意识地学习。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心理地图,使各类地图在头脑中保持并再现。比如各国政区图、地形图、人口分布图、工农业布局图、各类示意图、图表等在头脑中形成图像。既使学生身边没有地图,也可以凭借自己头脑中的地图形成图像。这是分析和解决各类地理问题、总结地理规律的一种重要途径。不过心理地图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过程的过程,它要靠学生长期反复的读图、用图、绘图。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长期地让学生围绕地图循序渐进地进行模仿绘制地图、勾绘轮廓、对地图进行补绘、改绘或创设新的图形等。教师最好把中国政区和世界政区空白图发给学生,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在地图上表现出来,加强检查与督促,使图植根于学生脑海中,有利于学生准确快速地储存和迅速地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要教育学生关心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问题,多听新闻、多看报纸外,更应指导学生及时将这些事件落实在地图上。要善于通过读图、识图获得与某些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并善于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当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深刻理解地理图像,培养学生从图像中分析、获取、加工、应用地理信息,从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周贤媛 女 出生年月1974年8月,籍贯湖南省祁东县,工作单位湖南省衡阳市第五中学,中一,大学本科。

猜你喜欢

读图能力课堂教学
浅谈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读图能力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定向运动制图能力与定向运动员能力提高的研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