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表演活动对职校生心理健康促进的调查报告

2014-10-21滕颖娟

北方音乐 2014年10期
关键词:职校生音乐表演调查报告

滕颖娟

【摘要】音乐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礼物,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心灵跳动的声音。音乐表演是音乐审美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它集感觉、运动、情感、交流于一身,能有效改变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个性。音乐表演活动是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调查发现,职校生能普遍接受音乐表演活动;音乐表演活动不但增強了职校生的信心,而且改善了职校生的人际关系,宣泄了职校生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音乐表演;职校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礼物,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心灵跳动的声音。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曾说:诗和画等艺术是说服我们,音乐是突然袭击我们。我国古代典籍《乐记》中就谈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柏拉图也说:“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音乐能广泛地作用于人们的生理、心理,从而改善身心功能。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触发学生内心情感的释放,使学生摆脱消极的心理状态。消极的情感是一种有害的生理-心理能量,音乐可以为这种能量的释放提供一个合乎伦理和科学,且合乎美的旋律的文明通道,因而可以作为心理调适的有效手段。音乐是心灵的一种选择,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方式,是发现自我并升华自我的途径。

音乐表演是音乐审美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它集感觉、运动、情感、交流于一身,能有效改变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个性。诸多研究表明,音乐表演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为了进一步了解音乐表演活动对职校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我校扬州市立项课题《音乐对职校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课题组特开展本次调查研究活动。

一、调查对象

(一)学生来源

扬州市江都区职业学校50名在校学生,这些学生经过班主任推荐,平时都不爱说话,不喜欢和同学交往。其中,男生27人,女生23人;一年级学生21人,二年级学生29人;文科学生28人,理工科学生22人;农村学生31人,城镇学生19人。

(二)心理检测

通过SCL-90自评量表检测,这些学生九个因子的得分都远远高于国内青年检测常模,说明这些学生确实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其中,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高达3.44,说明这些学生不能与同学很好沟通,严重缺乏交往技能。抑郁因子得分3.46,表明这些学生的抑郁程度较高,生活缺乏足够的兴趣,缺乏运动活力,极端情况下,可能会有产生死亡的思想和自杀的观念。

(三)前期活动

班主任们共推荐了58名学生,课题组通过集中座谈和个别交谈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但并未告诉这些学生真实意图,只说是成立音乐兴趣小组,目的是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最后去掉了8名不太愿意合作的学生,保留了50名学生参与活动。课题组采用了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律动教学、节奏模仿、声势练习、即兴打击乐演奏、小合唱等表演活动,对以上50名学生进行健康心理行为训练。训练时间每周三次,每次1~2个小时。2012年4月1日开始,10月26日结束,历时7个月。本次调查在此基础上展开。

二、调查问卷

课题组根据音乐表演活动的形式设计了《音乐表演活动对职校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问卷》,共6条:1.参加节奏声势训练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2.参加打击乐器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3.你觉得唱歌对你最大的帮助是什么?4.参加合唱活动时,你主要的体会是什么?5.在大家面前唱歌,你的心理体验是什么?6.当别人为你的表演鼓掌时,你的心理体验是什么?

每题4个选项,有的题目学生可能觉得不止一个答案,要求学生选择最接近自己体验和感受的选项。通过后期的SCL-90自评量表检测,参加活动的84%的学生九个因子的得分接近国内青年检测常模,这说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转,本问卷基本能说明问题,具有较高可信度与有效度。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音乐表演活动便捷直观。学生乐于接受

50名学生虽然平时默默无闻,但是却很让老师头疼。课题组在利用音乐表演形式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行为的训练,这些学生逐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参与的学生对音乐表演活动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影响有了自己的评判标准,并接受了这种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形式。由于节奏乐器敲击简单,指导学习方便,容易受到一些抑郁学生,特别是没有多少音乐鉴赏能力的职校生的欢迎。课题组设计的问卷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第一题没有学生选“没有特别感觉”选项;第二题选“没有想到什么”的只有1人,占总人数的2%;第三题选“没有什么帮助”的也只有1人,占总人数的2%;第四、第五、第六题觉得“没有特别感觉”和“没有什么用”的学生2人,占总人数的4%。通过训练后,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都有了好转。课题组和学生所在的班主任以及同学交谈,发现他们对这些学生的评价有了改观。普遍反映他们开始关心集体了,也能和同学们正常交往。这些让老师“头疼”的学生通过七个月的训练开始不让老师担心受怕了。

(二)音乐表演活动唤回了学生自信

音乐能使人增加生活乐趣和了解生活意义,改变消极的生活态度,增强自信心。特别是在集体的音乐活动这种无威胁、安全的人际环境中,职校生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这种成功体验可以促使职校生积极地评价自我。第五题“在大家面前唱歌,你的心理体验是什么?”36%的学生回答“有成就感”;48%的学生选择“增强了自信”。在平时的活动与交往中,课题组也感觉学生的精神风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在一开始训练时,学生虽然喜欢音乐,但音乐能力差。拿到乐器不敢打,公众场合不敢唱。七个月下来,学生胆大了,能尽情地、随心所欲地击打乐器、引吭高歌。音乐活动的魅力和愉悦性吸引了这些学生,改变了他们自我封闭的状态。在课题组老师精心训练下,学生的音乐技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些学生慢慢变得开朗乐观。

(三)音乐表演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非语言交流的艺术形式,它能营造温馨和谐氛围,可以缓解或消除人際交往中的焦虑、紧张不安情绪,可以增强了解,促进沟通。50名学生在训练前都不喜欢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较差。课题组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活动,让这些学生排练合唱,学会相互配合。在对第四题“参加合唱活动时,你主要的体会是什么?”回答时,64%的学生回答“学会了与同学之间的配合”;28%的学生选择了“心情很愉悦”。学生在心情愉快时,就能彼此体谅、友好相处。合唱活动为职校生们构建了没有功利冲突的交往平台,有效缓解了学生的交往困惑。这些学生在音乐活动中逐渐学会了与同学合作相处,这些能力和技巧最终会迁移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经过调查了解,32名学生已经能和其他同学打成一片,其他18名同学人际关系方面也都有所好转。

(四)音乐表演活动疏导了学生的不良情绪

音乐是表达或寄托人们感情的“艺术语言”,它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感。音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大脑主管情绪的中枢,能对人的情绪进行双向调节。通过音乐表演活动来改变学生的情绪,最终改变学生的认知。通过音乐活动的训练后,78%的学生认为唱歌能宣泄不良情绪。通过访谈,学生告诉课题组正是每周三次的训练,他们觉得心情平静了很多,改变了许多不正确、不理性的观念,不再像以前那样患得患失或无缘由的生气和苦闷。课题组先采用同质导入法,然后采用异质转移法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先是选用和学生情绪状态相对应的同类型曲目,以引起学生共鸣。例如,对心情不好的学生使用沉郁的音乐。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能将郁闷、苦涩迁移到音乐中,使忧伤和愁苦得以宣泄,心情逐渐平静。课题组配合学生的心境让其演奏悲伤情调的乐曲,这样使学生的悲哀得以缓解。然后使用那些与学生即时心理状态性质相反的曲目,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意志和情感体验。比如,让焦虑的学生哼唱或演奏轻柔宁静的音乐,像《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夜》《江南好》等让抑郁的学生哼唱或演奏明朗欢快的音乐,像《喜洋洋》《金蛇狂舞》《春天来了》、莫扎特的《浪漫曲》、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让感到身心疲惫的学生演奏节奏缓慢、韵律安详的音乐,如德彪西的《大海》、圣桑的《死之舞曲》。

“乐者乐也”,音乐喜闻乐见,深受学生喜爱。没有一个学生会拒绝音乐对其心灵的慰藉,因为人人都有追求快乐、积极向善的天性。因此,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要积极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实现其独特的艺术教育价值。

猜你喜欢

职校生音乐表演调查报告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高中生数学应用题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浅谈心理剧提升职校生生命能量的妙用
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优秀的音乐表演具备的几大特点
网络信息化下的高职大学生德育工作研究
论血型对音乐表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