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因素浅析

2014-10-21曹晓华戚磊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体质青少年体育

曹晓华 戚磊

摘要:青少年体质监测见过显示:近25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都在下滑。梁启超先生的“少年强则国强”一会萦绕在我们的耳边,拯救青少年体质的工作刻不容缓。本文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角度分析青少年体育出现问题的原因,在总结中加以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审视我们在青少年体育发展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体质

1.青少年体质堪忧

2014年3月6日,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吴正宪列举了中日韩男性平均身高差距,我国男性平均身高与韩国、日本差距明显,而7岁到17岁的中国男孩平均身高比日本同龄男孩矮2.54厘米。吴正宪又透露,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表象上的身高差距仅仅是个缩影。虽然身高等问题会受多重因素影响,但其中投射出的学生体质问题,亟须正视。[1]

国内学者陈琦在研究中指出:体育作为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的措施出现在生活水平较差的国家,而在发达国家中,体育健身的目的则更多地是为了提高国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服务,进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2]但我们明显连为青少年健康水平服务做得都还不够。

俗话说:“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的体魄如青山一般,一直健康成长才能使社会主义的熊熊烈火不断燃烧。而青少年体质已经出现了连续25年下滑,国家连续的采取修改教学大纲,颁布各种政策,在重大考试中加入体能测试等措施,但仍未能阻止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下滑的态势。那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来自哪里呢?下面我们从三个角度分析下当前青少年体育缓慢或者说畸形发展的原因,这三个角度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

2.学校体育的作用始终没有得到发挥

2.1 中华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

封建王朝占据了中国文化发展史2133年,封建社会没有在西方存活的缘由是不能调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而隋朝开始的实行的科举制则是调和贵族与平民矛盾的绝佳途径。科举考试为平民打开了鱼跃龙门的大门,平民可以通过科举登堂入室,这种封建残余的落后价值观也一直残留到现在。在这种错误价值观的影响下,回到现实中,985、211等名校则是大家挤破头们都想进的地方,认为进入这种高校就前程似锦,衣食无忧了,而踏进这些校门并不需要体育的“助力”。所以,从学生自身的层面上讲,对体育活动都抱有一种消极的态度。

2.2 “升学率”的盛行

虽然教育部一在强调用多项考核措施评定学校教学质量,但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好坏的指标一直存留在广大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心中。而绝大部分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断筛减体育课和音乐课等重要 “分数”课程。当缺少了室外体育课程,缺少接触和学习基本运动技能的机会,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也会越来越差,形成如此往复的恶性循环后,学生的体育意识越发淡薄直至消失。如此一来,学生的生活完全集中在教室,缺少适当的运动和放松,学生体质的下降也就见怪不怪了,而且间接阻碍了青少年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2.3 体育教师的松懈

学校体育课程是整个学校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还涉及生理卫生、健康、娱乐等多方面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都明确指出:学校体育要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帮助绝大多数学生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有所专长,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但广大体育教师并没有抓住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在大多数的体育课程当中,体育教师充当的是一个类似 “监护人”性质的工作,让学生在仅有的一两节体育课中简单的自由活动一下,不受伤,不出意外就是完成了工作。

2.4 课外体育活动消失

课外体育活动是一种在课前、课间和课后在学校内进行的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的有效补充,适当的课间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文化课学习的效率。但目前的现状却是:学生仅有的课间十分钟,被老师压堂占据了3分钟,下一堂课的老师提前来预习新课程3分钟,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不足4分钟,如果在上个卫生间,那么课间仅有的放松也消失殆尽,更别说有足够的活动舒缓身心了。在大课间时,学生由于沉重的学习压力和课中的过于集中,身体疲惫,在大课间中选择更多的是趴下小睡,这就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更少,同时这种睡姿对青少年身体的生长发育更是极为不利的。在放学后,学校也没有预留足够的时间和分配相当的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孩子的活动范围基本就集中在了家庭—学校。

3.家庭体育对青少年的影响被忽视

3.1 家庭体育意识淡薄

在全面健身发展上,我国起步较晚,1995年才正式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始全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纲要》中虽详细的介绍了对象和重点,提到了学校体育、职工体育、社区体育和农村体育,但却缺少家庭体育这一重要内容,再加上与家庭体育相关的知识少之又少,這就极大的阻碍了家庭体育的发展。无论从政策还是社会层面,家长不认识更不懂得家庭体育的重要性,没有进行家庭体育的动机,加上传统封建文化的影响,认为孩子只要上几节体育课就够了,就足够应对考试过程中那一点点分数了。

3.2 家庭体育的作用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同学校一样,也担负着培养孩子认知的责任。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还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的终身教师。父母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识上的文化教育,还应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磨练孩子坚强的意志,帮助孩子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但受制于父母的教育程度和对体育的认知程度,一些家长教育孩子的口头禅往往是“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孩子”,再加上父母本身体育健身意识淡薄,工作忙碌,脑海里几乎没有家庭体育这个想法。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家庭根本不存在家庭体育,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家庭体育活动几乎为零。

4.社會作用的畸形和缺失

4.1 社会的一些不正之风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升高,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一开始就赢在起跑线上,不断的为孩子寻找各种补习老师,各种的辅导课程;而社会也打着“提高”的口号不断加开学生辅导班,宣传“班内”优秀的“成绩”吸引家长的眼球,孩子本应快乐玩耍的课余时间遭到“无情的剥夺”,许多孩子从小学就带上了厚厚的近视镜。

4.2 社会体育发展的偏差

在我国,受制于全民体育意识的淡薄、社会体育发展较晚,大多都是商业化的体育活动,且发展的也不理想,一般家庭很难在商业体育活动中花费较多的金钱和时间,这就使得社会体育还是仅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足球、篮球、排球这三大球联赛发展不尽人意,竞技体育应有的作用完全得不到发挥,更大大的打消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如此往复的循环,就造成了群众体育得不到有效发展,不能为竞技体育提供优质人才;竞技体育不能带动群众体育发展,得不到优质人才的发展怪圈。

5.总结与反思

5.1 总结

在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中,“先头部队”的家庭体育出现缺失,“主力部队”的学校体育发力太弱,“增员部队”的社会体育自身乏力,都不能为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提供强力的有生力量。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造成了青少年体育缓慢、畸形的发展,不能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服务,不能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务,更不能为青少年的终于体育意识形成而服务。

5.2反思

正在茁壮成长的青少年却受到如此之多的“羁绊”,我们已经不是“不得不”审视,而是必须审视、立刻审视青少年为何体质连年下滑,为何青少年体育难以正常实施。看似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其实都有着共同的特征——没有正确的终身体育思想。政策不断,却得不到有效的执行,这是根源所在。要想改变当前现状,必须从源头着手,从实施力度上着手,按期督查监督,积极宣传正确的终身体育观,祛除封建残余思想,为青少年打造一个强健的身心体魄而努力。

参考文献:

[1]http://www.jianke.com/news/689352.html

[2]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2

[3]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发[1995]14号),1995年6月

[4]陈宁.全民健身概论[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5]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李玉婷.百年树人——读鲁迅,论孩子的教育[C].赤子,2014

[7]吴红青.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终身体育观审视[C].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

[8]任重.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探究[D].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猜你喜欢

体质青少年体育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兼加体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我们的“体育梦”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