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

2014-10-21韦金鹤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有效性策略

韦金鹤

摘要: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最基本的组织活动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制约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然途径与首要环节。然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课堂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日益成为了高校改革的重要议题。

一、制约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的大学课堂教学总体发展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教学低效现象。大致而言,影响我国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有:

(一)教学方法单一落后,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前在部分大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不少教师依然采用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授课。教师在台上念课件,读教材,而讲台下的学生则在低头“忙”自己的事情,有的玩游戏,有的睡觉……对学生而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产生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读课件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亟待改变。教师应采用探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取代这种单一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陈旧僵化,知识面狭窄

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捧着教材在讲台上念,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学内容成了教材文本的简单复制。教学内容被窄化成教材文本中包含的客观知识,教学变成了教教材,教学内容的僵化、陈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2]。此外,部分教师缺乏钻研精神,学术敏感性差,未能把握学术前沿,因而教学内容不够深入,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大学教学内容应该体现出学科前沿性的特点,而不应拘泥于教材,把教材当作唯一的教学资源和全部教学内容,而应该抓住学科前沿性知识,着重挖掘能够激发学生潜力的教学内容。

(三)课堂气氛沉闷,没有形成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活动,要使教学顺利进行,就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使师生双方在愉悦的氛围中共同进步。如果教师讲课缺乏热情,语言机械平淡,枯燥乏味,形同催眠曲,那么课堂气氛就会沉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课堂就像是一潭死水,缺乏生气,更谈不上有什么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了。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双方平等地对话,让学生都能积极而主动的去学习,努力提高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型人才。

二、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方法的教学

教学方法具有特定的教学目标指向性,其选用得恰当、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达成,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大学教师来说,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方法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只用一成不变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给学生授课的话,远远不足以应对今天的大学生。所以,大学教师必须尝试着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变更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诱导。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理性质疑精神。同时,教师要善于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启发的切入点和引发点,通过引导、探究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快地实现知识的迁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哪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都不仅要有利于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3]。

(二)教学内容要体现开放性和前沿性

大学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前沿性的特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不能把教材当作唯一的教学资源和全部的教学内容,而應该把教材看作是供师生解释、质疑、批判的开放性文本,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同时,教师要采用各种方式扩大教学信息量,如引入学术前沿知识等。

具体来说,在选择教学内容上,大学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要有深度,能反映本学科的核心与全貌,同时注意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和联系,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独特的分析和透彻的了解,充分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第二,教学内容要具有新颖性、前沿性特点,教学信息量要大。这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学习,抓住学科前沿知识,将前沿知识带入课堂,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和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努力学习。第三,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高尚情操。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改变传统主宰权威的角色,教师不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而是作为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与促进者角色而出现,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以崭新的姿态出现。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大学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关心、爱护、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及时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支持帮助学生的学习;同时教师要信任学生,提供给学生自由探索、独立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此外,大学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重视与学生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一种宽松、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个性,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学习,不断促进学生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永佳 .大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5).

[2]李艳艳,陈昕.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教学 论),2008(2).

[3]程现昆,黄敏.促进高校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的探讨[J].学术研究,2012,(15).

猜你喜欢

有效性策略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的手机在哪?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