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效能感研究对教学的影响及启示

2014-10-21和学荣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启示影响

和学荣

摘要: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确认自己是否有能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观判断[1]。本文试图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及对教学的影响,从而为学校师生持续地保持很高的效能感,进而获得较大工作成就提出一些思路。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教学效能感;教学;影响;启示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可以保持积极的心态很长一段时间,并最终获得更大的社会成就,而有人虽然能意识到自己面临的任务和压力,也清楚所需完成的任务,但往往因不能长期坚持,而导致社会成就平平。为此,心理学家们也开始思考过去不被重视的心理原因对人们保持活动积极性的影响[2]。因此国外的自我效能(Perceived Self-efficacy or Sense of Self-efficacy)研究成果逐渐引起了国内心理学界的广泛注意。近年来,围绕自我效能感原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出现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从教学的角度,探讨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及对教学的影响,从而为学校师生持续地保持很高的效能感,进而获得较大工作成就提出一些思路。

一、自我效能感的基本内涵

1977年班杜拉(Bandura,A)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他认为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判断在其自我调节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人虽然很清楚应该做什么,但在行为上却表现不理想,这是因为内部的自我参照因素调节着知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中人们如何判断其能力以及这种判断如何影响其动机和行为便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可以认为,自我效能感便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这一概念提出后,立即引起了许多心理学家广泛重视,他们相继参与研究。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做了进一步的论述,使该理论的框架初步形成。

自我效能感的主要作用包括三个方面:(1)自我效能感影响人的行为选择。一个人对自我效能的判断,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对活动和社会环境的选择。人们常常倾向于回避那些他们认为超过其能力所及的任务和情景,而更愿意去承担和执行那些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干好的事。(2)效能判断决定着人们将付出多大的努力和将坚持努力多久。自我效能感越强,就越具有坚持性,那些自我效能感弱的人,在面临困难时,就会因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倾向于放松努力或完全放弃;而具有很强自我效能感的人,则以更大的努力去迎接挑战。[3]

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教学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在理论上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概念[4]。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一般教育效能感(general teaching efficacy)和个人教学效能感(personal teaching efficacy)。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即教师有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信念。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能够影响教师教学行为,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高低将影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在教学中面对困难、挫折时教师自身坚持的程度。因此,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已成為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最早对教师教学效能感进行研究的Barfield 和Burlingame(1974 年)将效能定义为“能使一个人有效地与世界相处的个性品质”。我国研究者俞国良、罗晓路(2000)提出[5],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与信念,并与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等因素相关。

(一)教学效能感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效果的一种预期状态,它对课堂活动具有激励、导向作用,会促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随时能得到反馈调节的可控系统。自我效能理论提出:“目标设定通过将未来的行为结果反映在当下的认知结构中对行为产生动机作用,但个体把怎样的成绩设定为自我行为的目标,则要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越强,个体自我设定的目标就越具有挑战性,其成就水准亦更高。”[6]由此推知,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其设定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教学效能感越高,设定的目标就越具挑战性,从而激发教师上课的动机水平。相反,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会认为自己的教学不能帮助学生克服环境因素的影响,自己的教育起不了作用,于是消极地认为,对高教学目标的努力是无效的。可见,教学效能感就好像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能不能达到某一目标的一连串信念。

(二)教学效能感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

关于教师教学效能感对教学行为的影响,李晔等人(2000)调查了578 位中师学生和中小学教师,通过观察法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分析,发现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和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在课堂时间的安排、课堂提问的水平、提问对象、对学生的反馈方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研究证实,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其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6]

(三)教学效能感影响教学监控能力的发挥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后者有赖于前者, 教学效能感是教学监控能力发挥的重要内部机制。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监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策略的执行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教学效能感则会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监控重心和监控方式。阿希顿·韦伯(1986)的研究表明,低效能感的教师一般倾向于采用粗暴的惩罚策略来管理和监控课堂,而高效能感的教师并不试图惩罚学生,而是给学生提供行为信息,鼓励学生自我约束和采取民主的管理策略。[7]

三、研究教学效能感的启示

(一)教学效能感研究对其理论深化研究发展的启示

目前已有的实证研究反映了关于教学效能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但同时也说明了研究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关注、分析和思考这些问题,可以对教学效能感研究今后的发展形成启示和认识,为以后的研究服务。

第一,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形成完整研究体系。目前国内教学效能感的研究表现在对中小学教师研究多,幼儿教师、大学教师的研究较少;对普通教育教师研究较多,特殊教育教师研究较少;对一般教学效能感的研究较多,而学科教学效能感的研究较少。因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总是与所教学科紧密相关的,其教学效能感也总是反映的是其对自己在某一具体学科教学中的能力的判断和信念,这是今后研究尤其应该关注的问题。

第二,丰富研究方法,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结合。目前国内的研究以理论分析、相关研究为主,今后应加强实证研究,注重实验设计、现场观察、自我报告法、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联合运用,需要提高自编问卷和量表的信度、效度,注意国外量表的本土化和新颖性。另外也要注重干预性研究。

第三,关注教学效能感的发展与动态变化。目前国内的实证研究多注重横向研究,今后应该同时关注纵向研究,测查教学效能感在教学的不同时期和阶段的动态变化的状况及其原因。

第四,关注教学效能感的迁移问题。教学效能感不是一个孤立的因素,应该研究教学效能感能否对教师其它方面的效能感和行为起迁移作用,以及对教学的深层次的影响。

第五,注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研究。时代的背景在变化,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外在环境也在变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师学历的提高,网络的普及,信息获得的方式和渠道的多样化,学术研究必须与时俱进。

(二)教学效能感研究对现代教师教育实践的启示

1.现代教师教育应该注重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

在教师心理中,教师素质、教师知识、教学监控能力、教学效能感是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教学效能感,就要在这些方面加强教育。结合学校的实际,可以在职前、职后采取多种教师培训的形式来提高教学效能感。加强学校师范教育,提高教师准入制度门槛,增加准教师的一般知识、本体知识和教师综合素质。通过岗前培训,提高新教师对教育的责任感和教师的使命感意识。通过“以老带新”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和教学岗位要求,借鉴吸收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监控能力,发挥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效能感。通过在职培训、举办专家教师报告会、学习研讨班、教师进修等方式和途径,使在职教师永葆教学热情,更新教育知识、总结教育经验,完善教师素质结构,开创教学新局面,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效能感。

2.增强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

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对其职业生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教师教学效能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良好的职业规划能够使教师把教育教学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有效结合,端正教育态度,明确教育信念,激发教学活力。教师应该树立正确心态,提高耐挫折能力。教师可以寻求心理辅导,通过心理测试,把人格特征、归因类型与教学方式相匹配,提高教学效果。并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工作压力,减轻教师职业倦怠,通过教师自己积极主动增强职业心理素质,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

3.建立家庭、学校、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

提高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完善尊师重教风尚。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相应待遇,尤其是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应当重视教育环境的改善。只有如此,教师的职业价值才能体现,教师教学效能感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小环境对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至关重要,因为教师工作体现在具体的学校环境中,学校所属的地区、层次类别、社会认可度对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很大。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活动,教师的价值往往通过学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以集体的形式体现,学校的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教学设施、评价机制都可以影响教学效能感。所以要改善学校教学环境,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开展大教育观,增加学校的开放度,把教育纳入家庭和社会。教师要取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使其认识教育的终身性和开放性,尝试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李锐,胡发稳,杜润萍,蒋礼.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特点的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4(3)

[2]曹贵康,粟莉.自我效能感研究对学校教学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曹贵康,粟莉.自我效能感研究对学校教学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4]李锐,蒋礼,向会文.试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师素质[J].现代教育科学.2003(4)

[5]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1)

[6]Beck A T.Emery G D.Greenberg R.Anxiety disorders and pholias.a congnitive perspective.New York : BasicBooks.1985.

[7]李曄,刘华山.教师效能感及其对教学行为的影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1)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启示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