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小计谋”,学生大成就
2014-10-21沙凤张燕
沙凤 张燕
摘 要:当代学校教育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间心灵沟通、思想交流、智慧碰撞的大舞台,在这个斗智的过程中,教师如发现事关学生未来发展的某些方面(如人生理想、自信心、学习方式和人际交往等)发生偏差,偶尔使用善意的“小计谋”,往往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早日成才起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理想;自信心;自主学习;人际交往
作为当今时代的中学教师,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代有思想、有头脑、富有个性且具有一定叛逆心理的学生;教育过程又是一个师生间心灵沟通、思想交流、智慧碰撞的过程。可见,与学生相处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斗智的过程。教师为了能使学生健康成长,早日成才,少走弯路,在必要的时候,使用一些善意的“小计谋”,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这里谈的“小计谋”,并不是钩心斗角,追名逐利,尔虞我诈,更不是见不得人的阴谋诡计。而是在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充分开发我们的智慧,采用灵活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的理想之灯常亮;自信之门常开;学习自主积极,勇于探索;人际交往中关系和谐等等,进而为其将来的大成就做好铺垫。
一、用智慧点亮学生的理想之灯
理想非常重要,有理想,就意味着对明天充满追求与渴望,对未来充满憧憬与向往。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中国古人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理想属于每一个人,但对于中学生尤其重要。高尔基认为:一个人追求的理想越高,他的才力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因此,中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更有意义,有价值。
学生在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初期,或者某学期的开始阶段,往往会立下种种誓言,志向远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消磨,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的远大志向就会变得模糊,他们的学期目标就会动摇,等到了学期末,有些学生甚至思想浮躁,盲无目标,得过且过。
针对这些情况,如正面的说教效果不大,教师不妨向明朝著名画家和文学家唐伯虎的老师学习一下。唐伯虎自小就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他也一直梦想着在这方面有所大成,于是拜师就拜在了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产生了自满情绪,沈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看到了自身现状与理想目标的差距,从此潜心学画。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选择适当的时机,利用善意的“小计谋”,在帮助学生点亮理想之灯,认清自我,明确目标,戒骄戒躁方面,有着惊人的功效。
二、教学善用“小计谋”,学生学习更自主
记得叶圣陶曾经讲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各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可见,各方设法的善导对于学生自主的掌握知识和技能是多么的重要。教师要千方百计的“假痴不癫”“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反客为主”等,这一切都是想方设法地导,目的只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比如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自求得之,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有时不必去急于彰显“知之者”的魅力,更不应只顾自己表演,“卖弄”自己的知识和技巧,而是要学会让位,学会装傻,故意向学生示其“困惑”,以此打破学生的依赖感,进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战胜挫折的欲望。此策就是“假痴不癫”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它不仅能使我们在教学时进退自如、游刃有余,而且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学效果显著。
当然,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等适时应用,其目的都是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人际交往讲策略,校园生活更和谐
我们是社会中的人,这种属性决定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通过交往来相互依存。经交往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创始人培根曾经说:因结婚而产生的爱,造出儿女;因友情而产生的爱,造就一个人,表达了他对友情的重视程度,而友情只有通过交往才可能产生。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工作成功率与个人幸福达成率达85%以上;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中,85%决定于人际关系,而知识、技术、经验等因素仅占15%。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和别人的良好关系是我们所拥有的宝贵资源。
但每个人又有其独特的思想、背景、态度、个性和价值观等,使我们的学生在与人交往沟通时,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不同类型的人,采用不同的交际策略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偶尔巧用“小计谋”,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小计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合理运用它們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熟练掌握这门艺术,愿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其利、受其益,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有成就之人。
参考文献:
蒋兰琴.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应时因势[J].新校园:理论版,2011(8).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