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2014-10-21辛靓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语文课堂初中

辛靓

摘要: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语文课的学习融合了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笔者就初中语文课堂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就人文精神的培养现状展开探讨,并针对性提出教学优化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人文精神

新课标要求初中教育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基本学科,其目的是在讲解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思想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加强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十分必要。

1、初中语文课堂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中的负面诱惑越来越多,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思想成长阶段,此種浮躁的社会氛围不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例如网络的发展导致初中学生上网成瘾,使其只追求享乐,扭曲初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某些影视作品宣传的都是色情、享乐等,对初中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使其缺乏奋发向上的斗志,最终荒废学业。网络的发展使得学生接触到电子产品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其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初中生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培养其人文精神非常重要。语文作为教书育人的基础,积淀了民族的文化、精神和睿智等,肩负着培养初中生人文精神的重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其修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2、初中语文课堂人文精神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未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忽略学生日常生活动态。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多为应付考试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而未将语文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学生的认知停留在成绩表面,而不能多方面的认识到学生的特长。语文课程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理解能力,不仅理解文化知识,更应懂得通过发现别人的长处,建立和谐的氛围。而不是只关注学习最好和学习最差两头的学生,忽略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从而使每位学生感知到自身文化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精神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最终实现尊重多元文化、相互理解的社会氛围。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没有主人翁的意识,从而丧失了感受语文课堂乐趣的机会。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却没有得到重视。语文作为人文学科体现的是对社会的关怀,而不是功利性的工具。教师为评职称或奖励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以期快速体现自己的教学水平,孰不知这种做法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长远看来不利于其发展。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师经常是带多个班,由此与学生的接触较少,甚至不知道学生的姓名,更不敢奢望提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语文教育中应该以人为本,对于此种不了解学生生活状态的现象,开展人文精神教育比较困难。不能根据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思想动态开展教育。我们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人格的养成。

3、初中语文课堂人文精神培养教学优化建议

3.1 提高教师素养,实行人文关怀

教书育人包含传授知识、激发动机、发展智力、塑造人格、培养能力五个方面,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包括言传和身教。因此,提高教师素养,增加其人文素养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作为人文精神的传导者,应以人为本将学生利益放在首位,提高个人人文素养,注重自己日常生活,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出发,认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熏陶。包括较强的艺术感受能力、厚重的知识储备、自由开放的思想、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明确其崇高的价值理想和伟大的人格精神,指引学生正确前进。人文素养较高的教师可通过身教使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人文关怀,促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其自身人文素养。

3.2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人文内涵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参考物,也是学生考评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国家根据相关标准编著的,需要传达的社会精神的体现,是社会价值取向标准。教材中的各种文章都是某种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需要充分利用教材,根据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引导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充分领会文章中心思想。教材是取之不尽的人文资源宝库。

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主要就是看文章,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也是与人文精神丰富的哲人进行交流的过程,通过文章受其思想价值理念等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突出积极进去、珍惜真情、弘扬个性、尊重生命等具有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念的引导。同时要注重语言训练,通过对成段素材的听、说、读、写、思等由浅入深逐步训练。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打开学生思路,引导学生从真善美、自我和个性等出发,以自由民主、求真求实、经生物质、生活化、忧患意识等为主题,从思想上解放自己。

3.3 开展课堂互动,营造人文氛围

初中语文课堂的任务不仅仅是讲解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拓宽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通过开展课堂互动加强学生思想上的交流。例如可通过创设情境,不将课堂内容局限于封闭狭小的空间,让学生走向大自然亲自感受,再现课本知识的情境,使学生亲自体会到课本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通过举办朗读比赛为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文章思想感情的平台。也可通过开办交流会、讲座,开设选修课等,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其人文阅历。在讲课之前,对于某些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可以安排班长提前带领学生体验,从而上课的时候都投入到共同的话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可仅起引导作用,让学生轮流讲述课程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其自信心,肯定其对文章的分析,从而使学生实现自我突破,在平常生活中培养其人文精神。

总之,初中学生是祖国的明天,培养其人文精神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宽广的胸怀,从而形成社会人文氛围。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利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高尚的人格,传承社会文明。培养初中学生人文精神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汪海波.让人文精神之光闪耀在初中语文课堂[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刊),2014,10(1):88-90.

[2]李德山.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精神[J].考试周刊,2014,3(1):38-40.

[3]刘国红.浅谈人文精神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3(3):214-216.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语文课堂初中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