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指导下初中作文教学浅谈

2014-10-21廖恩凤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章作文

廖恩凤

作文是一种高创造性、高度综合性的语言活动,是学生系统、清晰地表达知识和经验,交流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活动。它不仅是学生用来交流思想和进行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他们文化价值的重要标准。所以,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十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总有这样哭笑不得的现象:每每要求刚进中学校门的孩子们写作文时,他们的面部真是丰富多彩:有的作思考状,有的咬手指、有的皱眉头、有的东张西望……然后上交的作文总有这样的模式:帮老人推车;大哥哥帮小弟弟,妈妈在雨中背起生病的自己上医院,而且一定会发烧……显然,这种千篇一律的文章是得不到认同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我想大部分原因是他们的生活阅历少,只有去胡编乱造,作文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的时候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习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吞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

那么,该怎样改变这种令人堪忧的情况呢?我想这得先认清:作文是什么?学生写作文为什么?从心理学角度看,作文是一种心理冲动,是一种情感渲泻。这种冲动和渲泻,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更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来源于生活经历的积累和对生活真谛的认识与感受。每个人对生活的积累、认识和感受不一样。因此,作文是学生个人的独创的精神产品。对于学生作文,我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那么,学生走进生活之后,是不是都能写出好作文呢?不一定。学生在经历同一件事情时,有的百感交集,有的却无动于衷;在观看同一个景物时,有的灵感顿生,有的却一片茫然;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有的思如泉涌,有的却木然无知。这是一种怎样的差异?这是对生活感悟能力的差异。走进了生活却不能感悟生活,这是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的原因。因此需要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如指导学生不但用眼观察生活: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物的特征;而且要用身心来体验生活,要善于发现平常小事所隐含的意义;要更进一步用头脑思考生活,采用联想和想象,从而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趣来。

我曾经的学生身在大山之中,自然界的生灵给了他们写作的机会。春天来临时,我带着孩子们去踏青,去感受大自然的无限春光。一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着潺潺的水声,孩子们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秋天果实成熟时,我带着孩子们去野炊。即使饭煮糊了,菜缺味了,他们也觉得吃得是世上最美味的佳肴。回到学校,我让孩子们各抒已见,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感受到些什么。然后,再让他们将自己所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孩子们的作文有了灵气,再也不是空洞乏味的了。

二.融洽感情,培养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互动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情绪也就随之高涨。一次上课时,在教室门外的我听到里面传出一阵高过一阵的笑声,心想,什么事这么高兴?当我出现在教室门口时,笑声突然停止,但还有一两个男孩子止不住,笑出声来。仔细看时,其他孩子是想笑而不敢笑。本来想上新课,可孩子们能收回心思吗?我转念一想后,微笑着对他们说:“大家这么高兴,那老师再来给你们助助兴。不过,你们可要观察仔细哦。”于是,我对刚才笑个不停的男学生某某说:“请你到前面来,用你丰富的表情加上肢体语言表演几个动作,其他学生来猜猜你想表达什么。”某某虽感诧异却也走上讲台,看了看我,在我的要求下开始了他的表演,顿时教室里再次笑声不断。在欢快的气氛中,小活动结束,我便引导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刚才的情景,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起了手,真是不吐不快!接着作文任务也顺势布置下去了。这样的情景让我想到,在适当的時候给学生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可以让学生感到表达的乐趣,使他们信心满怀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三.积累素材,坚持写随笔

初中生的生活范围有限,人生阅历少,作文中素材来源单靠生活中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阅读中进行广泛的积累。新课标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最常用的解释方法是知行结合,换一个角度,也可理解为读书是增强人生阅历、拓展视野的一种有效方式。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大量的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了解到无法直接接触到的事物,吸收到了丰富的素材。

为了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我要求他们每人带一本课外读物(只要是健康读物即可),学生交换阅读,并将书中优美句子进行摘抄,或写出读后感受,或在课前三分钟的活动中分享阅读成果。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并在阅读中产生语感。之后,我就引导学生坚持写随笔,把生活中有意义的点点滴滴写下来,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写下来。因为教师深知:对于初中生来说,单靠每月一次的作文训练,是难以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写随笔的习惯,写作能力才能慢慢培养起来。

四.修改作文,赏识亮点

俗话说,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修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吹尽黄沙始见金”。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我会给他们讲赵树理的故事:有一个青年喜欢写作,拿着自已写的一篇文章想请赵树理老先生给他指导,结果是赵老先生让他自己进行修改了七次,然后说:你已经掌握了写作的方法了。听完,学生若有所思。然后我再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和步骤。如从有无错别字、有无语病、有没有表达欠妥的地方和是否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中心是否突出等方面进行修改。改完后,再与原文比较。这样,文章就会有很大改观。一篇文章多改几遍,就会成为好文章。学生掌握方法后,我尝试用、小组间互改等方式进行。然后再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让学生相互阅读,或是选择中等生写得好的段落和差生写得好的一句话或是一个词作为亮点,这样,各类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得到赏识,他们内心渴望得到肯定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他们体验到了写作的喜悦,也就会提高对作文的兴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个性特点表现和落实在作文教学之中,但同时,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辛的系统工程,而作文能力的培养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有成效,这就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点点滴滴地引导。我相信,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教学实践会开出更美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徐琴,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2]冯泽毛,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3]王晶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文章作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