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沉默现象

2014-10-21李燕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课堂沉默成因英语教学

李燕

摘要:目前,在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沉默现象是极为普遍的,对我国的英语教学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将试图从学习者自身、其他同学、教师等这三个方面,探讨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沉默;成因;对策

一、引言

众所周知,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它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遇到过学生的沉默现象,即在课堂环境下出现的话语缺失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表现被动,对教师提问不主动响应,不愿发表看法等,这对语言学习者是尤为不利的。课堂沉默或许是个体行为,也可能是班级里出现了集体沉默,这一现象在一切以高考为目标的高中英语课堂上尤为突出。Petress指出,“沉默不利于学生学习,降低了教学效率,妨碍了同学们了解那些惯于沉默的学生的观点、观察以及经历”。[1]因此,研究英语课堂中的学生沉默现象是尤为必要的。

二、课堂沉默现象存在的成因

1.学生自身的因素

(1)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动机的影响。对于我国的中学生来说,学习英语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动机,即提高英语成绩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考取理想中的大学。这一动机就决定了大多数学生学英语不是为了掌握这门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而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英语主动性的缺失,于是在课堂中保持沉默。

(2)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普遍认为自己的词汇量有限,知识面狭窄,发音不准确,口语水平差,语言组织能力差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听不懂老师提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英语能力欠缺的表现。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消极情绪,不愿开口回答问题。

(3)学生的性格特质。语言学习者有其独特的品质要求,外向型的学习者更适合学习语言,因其健谈、活泼、开朗、大方。而内向型的学习者会寡言少语 ,不善交际。所以,在英语课堂上,一些学生的害羞、胆怯、怕丢面子、缺乏自信不愿意去展示自己都与其性格有关。当这些内向的学生被提问时,更是害怕的说不出话来,故内向也是造就课堂沉默的原因。

(4)学生的学习习惯。如果学生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沉默环境下学习的,那他们沉默、消极的趋势会更强。[2]我国一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导致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默默地听,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课堂教学往往成了老师的一言堂。学生也逐渐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很少课堂发问的被动学习习惯。一旦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被要求做口语练习,积极讨论,参与表演等,学生就会不适应,故而在课堂上保持沉默。

2.其他同学的因素

在实践教学课堂中,很多学生都觉得自己答不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就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就会丢面子。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否回答对问题不受他人的影响。还有些学生觉得表现积极的学生会对自己产生压力,更不愿开口回答问题了。

3.教师的因素

首先,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容量过大,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其次,教师所选择的提问的方式和类型也会对学生能否积极回答问题产生影响。最后,师生关系的好坏也影响着学生是否保持沉默,有些学生正是因为和老师的距离感才不愿意回答问题的。

三、打破课堂沉默现象的策略

教师和学生对英语课堂沉默现象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

1.学生方面

(1)转变学习动机。高中生学习英语存在着较强的工具性动机,通过高考来检验自己的英语能力。高考过后很可能就不想再学习英语了。自然学习动机也就不明确了。学生应意识到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掌握语言的应用能力,故应逐渐转换为结合性动机。

(2)提高学习能力。学生应通过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加大英语口语的练习力度等方面提高外语的学习能力。平时注重英语学习的输入与输出,多阅读英文报纸和文章。

(3)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喜欢沉默的学生应认识到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提高成绩。努力克服自身的胆怯心理,平时多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看法,锻炼胆量,也不要太过于在乎其他同学的看法,努力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

(4)改变被动的学习习惯。学生应在课堂学习中转换角色增强自我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做真正的主人而不是以老师是主体。

2.教师方面

(1)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形成好的师生配合和互动,就能体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培养师生默契,尽可能的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并且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2)提高提问技巧。教师提问技巧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师提的问题应与课堂知识联系紧密,关联性强,把握好难易程度,并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要着急替学生回答。并且适当采取奖励措施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

(3)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一个教师课堂语言的质量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教师基本素质的缩影[3]。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应克服在课堂中想到哪说到哪儿的随意性,避免学生思维混乱。应尽量使用明確的教学语言,并简化教师的指令语,减慢语速,降低语言的复杂程度,并可适时地使用母语教学,以便学生清楚明了地知道教师所提的问题。

四、结语

高中英语课堂的过度沉默现象无疑不利于学生的外语学习,打破学生的课堂沉默势在必行。高中英语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得教师和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够重视,故而不能满足今后的大学英语学习以及社会需求。教师应从实际做起,突破传统,改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Petress, K The Ethics of Student Classroom Silence[J]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2001 28(2)

[2]Cheng, X.T.Asian Students Reticence Revisited[J]System, 2000 28(3)

[3]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课堂沉默成因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从文化角度探究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沉默现象
初中英语课堂沉默成因的调查研究:基于学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