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叛逆心理成因探究

2014-10-21李梦霄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思维

李梦霄

1.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定义

根据《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叛逆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1]。换句话说,叛逆心理就是,当客观事实与自身需要不相符合时,自身产生的具有的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

在教育情境中,所谓叛逆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在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相反,表现出对他人的不遵从。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具体表现有:情景叛逆、主动叛逆、极限叛逆、禁果叛逆、平衡叛逆、人格叛逆。具体特点:盲目性、传染性、对抗性、冷漠性、阶段性、自发性。

2.中学生叛逆心理形成的原因

(1)主观因素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产生是和中学生时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紧密连在一起的,主要表现在:

①中学生时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政治经济教育过程中中学生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正是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8]。

②中学生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而引发的第二性征越发明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建立和强化。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教师诲人不倦的施教、家长苦口婆心的相劝,早已被强烈的独立意识意驱散了[9]。

③中学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現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具体来说中学生在心理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他们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11]。

(2)客观因素

①不良家庭环境影响学生的性格发展

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根本环境,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往往能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对他的性格以及性情的形成至关重要。一些不良的家庭环境,如溺爱,家庭暴力,家庭不和睦,甚至有的家长赌博抽烟酗酒,这些不良的环境会影响孩子的良好性情的形成。加之现代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严格,对孩子期望可谓龙生龙凤生凤,因此有些家长逼着孩子学这学那,但却没有想到孩子的心理感受。当孩子压力太大又无处排解时,叛逆心理便产生了。

②不良校园环境破坏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校是中学生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对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教育指导思想的偏离和方法上的不当。具体来说一些教师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为完成施教任务而完成施教任务等应付差事的想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不认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二是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中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导致他们因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进而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三是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对学生的一点小错就揪着不放,使学生产生“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四是一些教师有威无信或无威无信,造成中学生完全不信他们的老师。此外,我们施教的内容老化及教育上的灌输和填鸭方式也是造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之一[10]。

③不良同伴团体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同辈群体是指同龄或相近年龄组成的群体。处于中学时代的学生,对于同伴的要求很高,他们渴望朋友,此时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小团体形成,他们有着共同的性趣爱好,共同的生活习惯,因此同辈群体对他们的心理影响至关重要。比如在校园中,学校的规章制度,如果学校比较有名气的同学公开的批判学校,那么其他同学就会跟着来反抗学校,他们有时不是从心底中赞同这个同学的观点,有时候更多的是一种跟风,觉得那是一种潮流。那么在心理学中也有关于去个性化的实验,比如一个班级的同学在班主任不在时说话,一直平时表现很乖的小红也开始说话,这就是去个性化,她想融入这个班级,就必须表现的和大家一样,才能被大家所接受。

④不良的大众传媒和文化影响学生的从众行为

目前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好处也给人们带来了坏处,例如一些暴力恐怖毒品娱乐等等,一些本来是用来警示中学生的,却被中学生当成好奇来探究,被负面的接受了。另外,由于大众传播还强调新奇性,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时尚新奇现象,如朋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摇滚文化等,也影响并辐射着我国中学生的反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

结束语:中学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个阶段对他们的身心影响至关重要。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全力配合,需要建立在了解他们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方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中学生的逆反心理通过科学疏导,是可以改善并直到消失的。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词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5-18.

[2]田丰.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与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6):51-53.

[3]刘宗粤.关于逆反心理现象构架的解析[J].探索:哲社版,2000(5):3-5.

[4]袁章奎,白杨,石艳梅.青少年自我价值感与自信特点的现状调查[J].教育科学论坛.2005:30-40.

[5]田晓娜.学生的心理与意志品质的培养[M].国际文化公司出版.2007:23-24.

[6]朱智贤等.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18.

[7]徐士元,张英.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教育调适[J].江西教育.2007(8).13:1-2.

[8]王世标.浅谈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类型,产生原因和化解对策[N].人民日报.2005-12-25(10).

[9]陈伟杰.中学生逆反心理透析及调试[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编.2007.

[10]王玮玮.略论青少年的逆反心理[D].山西: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6.

[11]原美玲.浅谈如何调节学生的叛逆心理[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12]李艳波.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思维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