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状及重构

2014-10-21党巍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重构大学生

党巍

摘 要: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其人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着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而弘扬传统文化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探讨了大学生人文素质重构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状;重构

人文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公民教育意义上的人文素养,主要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就大学生而言,人文素养具体表现为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团结统一的价值取向、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操、科学民主的现代精神等。人文素养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核心、最基本的素质。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本化的进程加快,加快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已成为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

1.人文知识的缺失,导致文化素养较差。一段时间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高职院校出现了削弱甚至取消人文教育的倾向。许多学生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质量方面远没有达到大学生应有的水平。大学生对阅读中外名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反应冷淡,而对英语、计算机等考级非常热衷。拿到了某个等级的证书就意味着自己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多了一块就业的敲门砖。事实上,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是辩证统一的。人的能力发展总是建立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思维、推理、论证和创造,而能力又是进一步汲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必要条件。人文知识可以内化为做人处世的能力,可以积淀为内在的文化素养。一名大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更不要说有大的发展了。

2.非专业知识浅薄,导致自身的工具化。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认为,强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分离是一种倒退。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大学生,如果不重视自身人文素养的构建,就会导致自身的工具化。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整体状况差,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如果我们从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观点出发,片面强调实用技术教育,忽略人文教育,可能会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技术良好的“工具人”或“机器人”。为了避免把学生培养成专家们所批评的“工具人”,我们必须加强人文教育。

3.缺乏人文精神,导致人格上的缺陷。人格是人的信仰和情操、态度和兴趣、气质和素养以及价值观的总和,它是人的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的有机统一。人格的核心是人的内在素质,即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意识,而这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文素质。因此,提高人文素质是培养高尚人格的前提和基础。无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甚至直接导致学生人格上的缺陷。首先,造成人格境界低下。有些学生上了大学以后就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常常感到无所事事、生活乏味、情绪消沉。他们渴望成才,但综合素质条件不足;他们祟尚实现自我,但无起码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想表现自己,但常暴露出浅陋与无知;他们爱美、追求美,但常常美丑不分。当然,以上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教育方面的缺陷所造成的学生人文素质的匮乏的确是一个重要因素。其次,导致科学技术的滥用。我们希望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但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员应当有高尚的人格,研究科学技术要有体现正确价值取向的人文精神作为根基,否则先进的科学技术就可能被滥用,甚至用于实现个人野心,给人类带来灾难。2004年6月以删除电脑c盘下的所有数据,造成系统崩溃为目的的“大学生杀手(Trojan.Unfair.B)病毒”大范围爆发,这些以控制、破坏他人电脑为目的的恶意病毒竟然都是在校大学生的“杰作”,不禁令人愕然。对科学技术的滥用,究其根源是人文教育的缺失。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大专院校,丝毫不能忽略人文教育,否则的话,有可能使学生带着人格上的缺陷步入社会,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贻害无穷。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重构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杨叔子曾深刻指出:“没有科技进步,人类将永远愚昧落后;没有人文教育,人类将堕入科技带来的文化黑暗和社会灭亡的深渊。”人文素质教育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一个共性问题,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普遍趋势。人文教育的落实,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循序渐进的方法,是一个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养成教育。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流是健康积极的,但是在日益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品格是关键。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中,由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机制的缺失,再加上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了一些大学生价值观的庸俗化、人生目标缺失、理想信念淡薄、诚信意识失落、缺少社会责任感。以上种种都根源于人文素养的缺失。(上接第56页)因此,实施人文教育的关键是形成对大学生的内在教育机制。在此基础上,重视社会实践,把人文教育由课堂拓展到课外,由校内延伸到校外极其重要。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锻炼意志、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品格。

2.发挥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构建离不开课堂这个神圣的地方,在课堂的知识讲授中赋予其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感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邓小平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无产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注重课程教育的渗透和导向功能,发挥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

3.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加强人文素质的熏陶。校园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全面素质的新型人才的基地,是社会精英成长的摇篮。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突出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社会主旋律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性情的陶冶、境界的提升以及价值观的选择都会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富有人文内涵的环境,以起到正確的导向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给学生以人文素养的熏陶,这是高校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张晋兰.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0(28).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重构大学生
长城叙事的重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大学生之歌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