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市地铁安检措施效果评价

2014-10-21侯团增

科技与企业 2014年23期
关键词:犯罪分子突发事件车站

【摘要】目前在地铁推行安检措施,在开放地铁运输系统、朝夕大客流现象明显、落后的安检设备技术、半封闭车站结构、复杂的安检环境等各种因素制约安检作用,安检这项措施达不到预期效果,理想安检效果与实际安检效果相差甚远。可以将高额的安检项目支出费用,转用于车站整体安防体系建设;采用“快速应急管理”、受袭击后,将损失最小化的管理理念,作为地铁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相对于目前地铁安检更有实际价值。

【关键词】地铁安检;安检评价;突发事件应对策略;反恐

1、深圳市轨道网络简述

目前深圳地铁共有5条线路,地铁罗宝线(1号线)有30个站、地铁蛇口线(2号线)有29个站、地铁龙岗线(3号线)有30个站、地铁龙华线(4号线)有15个站、地铁环中线(5号线)有27个站;共有131座车站,其中有13个换乘站实际地铁站点数118个地铁站。目前深圳地铁日均客流量达约320万人次,且逐年增加。根据《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2012-2040)在远期规划(2040年)》深圳将形成两个功能级别,快速线路、普速线路的交通网络,总长约739.4km,共计20条线路,设车站463座;计划于2016年底开通,深圳地铁线路将达到10条,通车里程达348公里,路网的远期规划则超过700公里。

2、历次安检简述

首次启动安检系统,深圳地铁在2011年大运会期间,在地铁5条线路所有站点配备了金属探测仪、X射线安检机、液体探测仪等安检设备,历时近4个月时间,动用了近4000名警校学生及工作人员进行安检。在地铁5条线路共118个站点共配备286台X射线安检机(图1示)。

第二次,2012年11月1日至2012年11月30日,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期间,深圳地铁再次恢复安检,地铁轨道交通网络,按照“逢疑必检、重点抽查”的原则对乘客进行抽检。

第三次,2013年11月10日至2013年11月16日,在地铁老街站、白石洲站、华强北站、深圳北站开展地铁常态安检试点工作,安检方式为抽检。

第四次,2014年3·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发生后,深圳地铁再次启动安检至今。按照“固定安检与流动安检相结合”方式,每个安检点配置9名安检员,每天开启安检机不少于30%,高峰时段采取抽检,部分重点车站恢复常态化安检,按照“逢包必查,逢液必查”的方式,对所有入站乘客進行安检。

3、安检的争议不断

3.1安检机辐射影响人健康之争

X射线是比可见光波长还要短的一种电磁辐射,X射线检查设备则使用了较高能量的X射线,范围从140keV到300keV;具有比可见光更强的穿透能力,甚至能够穿透一定厚度的钢板(穿透40MM钢铁)。能够根据被检物的有效原子序数,分辨出有机物、无机物和混合物(或轻金属),并在图像上赋予不同的颜色,由安检操作人员对图像进行识别和判断,分辨出危险物品、违禁物品、限带物品;部分安检机还具有爆炸物和毒品辅助探测及报警功能。

国标《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GBl8871—2002)规定,公众受到人工辐射的年平均有效剂量的估计值不能超过1毫希沃特。《中国辐射卫生》201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用计算机程序模拟一个人经过安检仪的全过程。文章作者假设一个人每年要上班300天,每天两次经过安检,每次路过都要耗时20秒。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安检仪进出口处的铅帘始终保持完整,这个人在一年中受到的辐射总量为1毫希沃特的1/14000。即使铅帘受到严重损坏,打开了3个5厘米宽的缝隙,这个人在一年中受到的辐射总量也仅为1毫希沃特的1/120。与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天然辐射相比,安检仪造成的辐射对公众的影响微不足道,对乘客影响相对有限,但是对于安检工作人员及车站工作人员却是赤裸裸的伤害。

3.2目前安检效果之争

1)地铁网络乘客流朝夕客流现象明显,深圳地铁日均客流量达约320万人次,且每日朝夕客流现象明显(图2示),每日早晚高峰期时间段乘坐地铁乘客较多,若在此时进行安检,以目前的安检人员部署,难以满足,要真正落实安检存在很大的难度。安检速度慢,只能抽查,有资料文献,X射线安检能实现每小检查720件行李,但考虑到放置行李,取走行李、开包复查等情况,每小时实际检查行李件数甚至不超过200个。而地铁车站高峰时段客流达每小时数万人次,就目前安检机的效率决定满足不了地铁车站客流需求,高峰期间只检物,不检人,难以检测出乘客身上所携带的危险物品。

2)如果每一个乘客都必须经过这样的安检,势必造成更多的拥挤情况,同时为恐怖分子提供更多制造袭击的机会。

3)车站处于半开放状态,目前安检区域存在安检盲区漏洞,如站厅内的优惠通道及优惠通道旁的双向闸机以及地铁车站属于半开放公共区,在付费区与非付费区仅用1.2米左右的护栏隔离,隔离设施难以将真正的恐怖分子隔离(图3示)。

4)地铁车站在建设之初未预留安检位置,所以现在的安检设备摆放在车站站厅入口处,致使并不宽阔的站厅更加拥挤,并且占用部分疏散通道。

5)在安检过程中,乘客并不配合,因安检发生相互争吵,甚至双方动手的事件时有发生;以及安检设备故障的情况时常存在。

6)犯罪分子通常会选择人数较多或较大的车站,如换乘车站、枢纽站、乘客较多的大型车站,若在某一个车站加强安检措施,犯罪分子会重新选择作案车站;若整条线路加强安检措施,犯罪分子会重新选择作案线路;若整个路网加强安检措施,犯罪分子会重新选择作案目标,如公交、商场、学校、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致使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退一步说,在庞大的开放式地铁网络中,即使车站做到安检无任何疏漏(实际上无法做到),也无法避免受到恐怖分子袭击,车站与车站之间的安全如何保障,高架车站桥墩、桥下轨道、桥下隧道涵洞出口处、高架车站区间线路都可能存在恐怖分子利用两边较高的建筑物进行抛物袭击可能(图4示)。

7)X射线安检机,通过对乘客携带物品进行扫描,输出影像,通过安检作业人员进行分析,判断是否藏匿违禁品,期间需要安检作业人员长时间连续盯着图像显示屏,是连续性视觉作业。安检作业人员必须专心才可以完成;但是安检作业人员受工作环境的影响较大,周围的噪音或发生的事物,直接影响安检人员的作业质量,就目前的安检员工作环境,实际上,安检员无法全心投入工作,各种因素制约了安检的效果。

8)即使有犯罪分子想在地铁实施恐怖袭击,会想办法避开安检,也不会放在包中主动被检出。

4、犯罪分子心里活动历程

犯罪分子行动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事前各种诱因引起肇事对社会不满,遂产生报复社会的想法→通过互联网或非法途径接触并掌握袭击方法→犯罪分子计划犯罪方法→犯罪分子踩点→犯罪分子确定选择时间、地点、犯罪方法→犯罪分子制作或购买作案工具→犯罪分子实际行动→犯罪成功或失败;一个极端犯罪分子不会在车站临时,突发起恐怖犯罪行为,而安检工作处于整个犯罪活动的未端,属于被动等待式的一种安检措施,所以安检不是有效阻止极端犯罪的措施(图5示)。

犯罪分子在制造恐怖事件时,往往要用很多时间进行酝酿,应充分利用事发前这段时间进行侦破;大部分恐怖分子是通过互联网学习的,恐怖袭击、制造炸弹的方法,使得一个根本没有化学知识的人,能制造出杀伤力惊人的炸弹。从已经发生的事件来看,恐怖分子多数使用塑性炸弹,塑性炸弹可以制成任何物件携带,从外形上很难识别,但爆炸力极大,目前安检机对于塑性炸弹准确检出率较低。

恐怖事件肇事者,都是对社会不满,报复社会的恐怖极端分子,犯罪分子具有能在地铁实施恐怖袭击的能力或想法,同样也具有避开安检的办法或能力,绝对不会主动配合安检。

应急管理体系可分为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4个过程。突发事件预防必须实行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按“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法制);包括了从突发事件预防与预警、评估研判、应急响应、保护疏散、医学救治、清理现场、调查防控、恢复重建全过程。加强事前预防:监测与预警、加大情况收集、信息研判、对重点人员、重点物品加强管理。事中控制:快速处置、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避免发生二次灾害。事后快速恢复:调查取证、快速打击、灾后快速恢复运营。

5、结论

综上所述:就目前落后的安检设备技术、半封闭车站结构、复杂的安检环境等各种因素制约安检作用;安检这项措施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快速高效、客流量大的地铁运输,反而给地铁运营带来不少负面影响,理想安检效果与实际安检效果相差甚远,所以目前被动等待式安检措施,不必要采用全面固定式安检实施方案;可以将高额的安检项目支出费用,转用于车站整体安防体系建设,(如安装高清CCTV项目、人脸识别系统、快速反应机动队伍筹建、安全宣传教育、突发情况应对方法宣传、应急物资补充等有效的安防措施)。采用“快速应急管理”、受袭击后,将损失最小化的管理理念,将地铁突发事件处理从事前预防、情报收集和事中快速救援、快速控制,事后快速恢复、高效处理,作为地铁突发事件应对策略。风险无处不在,不强求无任何風险,风险在适当范围是可以接受的,虽然不是100%的完美,但是有实际价值。

6、建议

1)在车站设计建造时,就应充分考虑车站防火防爆防毒气等灾害事件,车站整体,采用更轻、更透明设计,站厅内可采用防爆墙、防爆立柱设计、在车站装修时,多选择采用冷色调进行装饰、从而抑制犯罪。

2)加强乘客的安全宣传教育,通过车站及列车PIS、广播、报纸、微博等各种媒介进行宣传;重点推行群防群治政策,建立及时通讯网络平台,如公众微信账号、QQ、微博等,方便乘客将发现的异常情况,以图片或音频形式向警方报告,警方根据相关报案资料,快速进行分析后,迅速做出反应;使乘客具备识别生活中恐怖分子和突发事件下应对自救能力,构成地铁“大安保体系”。

3)地铁车站出入口处增加人脸识别系统,并将地铁车票实名制相结合,以及地铁车站增加高清摄像监控系统,使车站全方位,多角度,无死角覆盖监控,在发生恐怖事件时,为案件侦察提供追踪路径,并在车站部署警力巡逻,准备机动快速反应力量,快速准确、高效打击恐怖分子,对犯罪分子形成了更强力震慑,更好地保障地铁良好的治安环境。

4)加强突发事件下车站应急管理能力,开展突发事件下,实地实际演练,不求在演练中,百分百完美,但求每次演练都能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加以改善。做好应急处置突发事件各项准备,针对可以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协调特警、武警、消防、志愿者等力量,相对固定应急处突力量编成,坚持将警力部署在一线、动中备勤。确保发生突发情况以最快的时间做出反应、高效处置。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力求将损失减少到最小,避免再次发生二次灾害事件,并提高车站快速恢复能力。

5)把公共安全教育常态化,并持续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提高地铁工作人员、乘客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学习和演练,将安全知识教育常态化,传播正确快速的逃生方式非常重要。加强地铁网络管理,对客流集中,拥挤的班线及时调整、增派列车;配齐配好地铁应急物资,增强乘客自救能力。

6)强化重点物品、重点人员管控、严控各类危爆物品购销渠道治安管理,严格督促落实深圳通办理审核制度,实名制购票,可疑情况报告等管理制度。坚持重点防控、整体防控、各车站派出民警、便衣警察执勤、重点车站推行民警机动盘查、特警武装巡控、武警把口巡逻、民警携犬进站、“四位一体”防控模式,形成快速反应第一线应急力量,构成强大的威慑力。

7)一个正常的人,不会突然间就会仇视社会,也不会突然间就具备制造恐怖事件的能力,根据这一理念,从根本源头管理,反恐怖活动的关键是公平的全球化,这一主线,建设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并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络信息管制,对一些煽动别人制造恐怖袭击,传播恐怖思想、恐怖袭击及如何制造炸弹的方法等不法网站给予打击。

参考文献

[1]Andrew Armbruster,尔古木牛.“911”事件前后美国轨道交通的安全情况[J].城市轨道交验研究,2012,2:31~34.

[2]Peterman D R.Passenger Rail Security: Overview of Issues [J].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2005(2):13.

[3]Schurr A.Innovative Station Design:Practice Makes Perfect[J].Mass Transit,2011(2):2.

[4]马东辉,刘小娜,郭小东,周锡等.地铁系统反恐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研究 [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1,16(17).

[5]卢文刚,彭静.广州城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12,4,(19).

[6]闵剑.地铁反恐怖的对策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3,2(31).

[7]于瑞峰,程屿晨.地铁安检作业环境调查与改善的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2013,2,16(1).

[8]赵群力.铁路车站安检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9(19).

[9]王俊聪.不必提心安检仪会影响健康[J].大众健康,2014,03,(345).

[10]陈电旭.地铁突发事件的防范及应对措施[J].都市快轨交通,2007,4,20(2).

作者简介

侯团增,男,云南玉溪人,1987-11-11——注册安全主任,从事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犯罪分子突发事件车站
拜访朋友
与谁接头?
车站一角
关于流窜犯罪案件的分析及侦查措施的运用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论DNA技术在森林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热闹的车站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热闹的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