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初中生物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措施

2014-10-21贾思贵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整合心理健康教育

贾思贵

摘要:现如今中小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特别是初中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的快速发展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如不能积极的引导,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本文就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简要分析,重点从心理教育与课程内容的结合、营造情感氛围、提升教师人格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合作意识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

据调查,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近28.7萬的青少年自杀身亡,这等于每两分钟就有一名青少年死于自杀,自杀已经成为造成青少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有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有35%的中学生出现了心理异常的表现,其中5.3%的中学生出现了心理疾病。与过去的中学生相比,现在的中学生不愿意与他人沟通,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这使得很多中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正确引导,将会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埋下隐患,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行为障碍或者人格缺陷。而当今,学校专门开设的心理辅导课程非常有限,所以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由于生物学科同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关系比较密切,所以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生物学科教学相整合,在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心理教育

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教学内容与实际内容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引导学生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选择正确的心理活动和生活方式。比如进行“人的生殖”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母爱与感恩的教育,可以先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课下同父母交流,如母亲怀孕时的感觉,怀孕时最难忘的事和怀孕时的身体状态等,这些内容对学生心理造成触动,让他们了解母亲怀胎十月的不容易,从心里感激母亲。在讲“泌尿系统”一节时,教师可以引用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的事迹,可以用他的颁奖辞进行导入,用田世国捐肾救母的事迹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从心底体会到孝道伟大,并进一步引导,使学生懂得感恩,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在讲“动物的社群行为”一课时。也可以把生物种群相互依存的自然现象作为心理辅导的材料。如通过对蜜蜂种群中觅食、保卫、清洁、育幼等工作分工明确,各工蜂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简述,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奉献精神,让他们明白自己是社会的一员,不能只对社会进行索取,更要有所奉献。在“输血和血型”一节课中,可以引入2008年汶川地震的有关事迹,当时地震发生后,发出了血液与血制品紧缺的情况,在全国范围内人们掀起了义务献血热潮,仅8月13日当天,北京血液中心的采血量就达到5300cc,超过平常一年的采血量,这能使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可以为他人的生命奉献自己的爱心。

二、用爱心营造师生感情氛围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爱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的爱是解开学生心理问题的钥匙,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力量。作为教师,传统的观念必须改变,不能再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人,而学生也不能再“唯师命是从”。在教师心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他们是有尊严、有思想的人,也需要别人的尊重、理解和鼓励。教师必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教师授课的态度和讲话的语气,必须是亲切和蔼的。学生的问题即使是简单、幼稚甚至荒谬的,教师都不应该嘲笑他们,而应该耐心地为其解答。对于学生答对的问题,一定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答错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更正。教学以尊重学生自尊心为核心,这样不仅会拉近师生情感,而且会增加学生美好的心理感受。教师应该经常深入班级,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经常与学生谈心,了解和熟悉学生的性格和生活,使学生可以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消除师生间的的隔阂与顾虑,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和障碍也都会随之消失。在课堂上,老师要尽量用亲切的目光来看待每个学生,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在师生间创设出尊重、信赖、平等的感情氛围,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的同时,引导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理论这一方面,还要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初中学生处于思想的形成发展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影响,而教师对其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教师要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例如:在讲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这节课的时候,不能仅靠理论方面的讲解来说明吸烟喝酒、痴迷网络游戏与不规律作息时间等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还要以身作则,约束自身的行为,通过自身的行为使学生明白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所谓“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要求都不够严格,那么将无法要求学生达到相应的要求,利用课堂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四、培养学生自信心与合作意识

自信心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能促进学生积极地看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生物课堂上,对于发言的学生,无论对错,教师都应该给予赞扬与鼓励,这样能够满足学生希望被他人认可的心理需要,使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可以借助与生物教学有关的时事热点事件,展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如在讲解“传染病及预防”这一课程时,可以引入艾滋病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对艾滋病的成因、危害和预防进行分组讨论。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艾滋病的危害和保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结语:

现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对中学生心理的引导。初中生物课是与人类生理和心理结合较为密切的一门课程,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比较有优势。生物教师应该借助生物学科的优势,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生物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能够得到正确的心理引导,这是教师们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欢.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王明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理论观察,2013(06).

[3]芦芳.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4).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教学整合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物教学凸显和传递重要概念的实践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