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银行理财资产池模式的若干思考
2014-10-21孙敬娜
孙敬娜
[摘要]本文针对产生资产池模式大背景进行了简介,同时针对资产池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剖析,并且对商业银行理财资产池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较高的期限错配风险、变作高息揽存的工具以及缺乏定价依据等。最后,本文提出了商业银行理财资产池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资产池模式
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数量上,现在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由于资产池类理财产品具有较高的收益水平以及较强的产品时效性,因此已经变成了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主要模式。有鉴于此,针对商业银行理财资产池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出现理财资产池模式的原因
①低迷的债券市场。在阶段性低迷出现在债券市场当中的时候,银行的债券型理财产品就出现了不断下降的吸引力,利用组合化的方式在信托贷款、票据以及债券等资产当中进行投资,能够使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空间得到有效提升。
②金融脱媒化。现在我国的金融市场建设开始变得越来越健全,再加上受到金融全球化的有效推动,使得我国金融脱媒变得越来越快。在金融市场当中,优质客户开始不断的增加自己的直接投融资行为,并且减少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需求。
③利率市场化。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条件,资产池类理财产品不仅能够将存款利率管制上限突破,同时还能够将贷款利率管制下限突破,并且能够对商业银行存款市场份额进行有效的巩固,将优质客户的客观需要培养起来,这种情况不仅是储户存款的投资化,同时也是银行资产的证券化[1]。
2.理财资产池模式的主要优势
①分離定价:各款理财产品尽管是发售于同一资产池内,但是其是以预期的到期收益率实施分离定价的,这就是所谓的分离定价,这种模式将以前的理财产品以资金运用实际收益为根据,从而将资金来源决定为产品价格的思路摆脱了,其可以将银行的资产摆布能力有效的发挥出来,并且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以有效提升。
②期限错配:相对于资金运用方的期限而言,理财产品资金来源方的期限不完全一样。资金来源方期限或长或短,这就是所谓的期限错配。这样较大的规模优势就可以因此而形成,同时还可以针对沉淀比例较大的资金进行非常灵活的流动性管理,从而实施期限错配,可以通过向上的利益率曲线,保证投资者收益的有效提升。可以利用对较短期限的理财产品的滚动发行实现对资金的筹集,在较长期限的资产当中进行投资,就可以获得期限利差。
③集合运作:集中管理发售于同一资产池内的各种产品的资金,并且针对其进行统一运用,然后将其运作收益作为产品的收益。
④滚动发售:针对理财产品进行连续发售或者针对理财产品进行到期续发,从而使理财产品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得到充分的保障[2]。
3.理财资产池模式发展中出现的弊端
尽管资产池理财产品在提升理财产品收益、创新银行理财产品以及丰富银行理财产品等方面具备着较大的优势,然而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3.1缺乏定价依据
单一资金与单一资产组合相对应在资产池理财产品中无法实现,而且无法有效的测算单笔投资的收益。在确定资产池理财产品收益的时候,需要对资产池投资资产进行评估,然后计算资金成本,而投资收益就是最终得出的两者之间的差值,最后在信托费用、销售费用、托管费、银行管理费以及客户收益等方面针对投资收益进行分配。通常以很多种因素为根据确定不同期限的产品收益,因此完全定量在这种定价方式当中无法实现,而且某一理财资金的投资收益也不能确定下来。
3.2成为高息揽储工具
现在对预期收益进行公布然后销售成为了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销售模式,银行在资产池模式下具备一定的空间对特定时段理财产品收益率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在存款紧张的局面下可以将收益水平调高然后对存款进行吸纳,在对收益缺口进行弥补的时候采用的是其他时段的投资收益。在这种模式下,可以采用不出表的方式通过对保本型理财产品的运用,商业银行就能够将成本提高对存款进行吸纳,最终导致理财资产池模式成为了商业银行的高息揽储工具[3]。
3.3较高的期限错配风险
期限错配方式是资产池理财的运作模式的主要模式,商业银行利用对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在长期资产当中投资从而从中获利。一旦信贷类资产过多的配置在资产池中,就容易产生较差的流动性,而且很难到期兑付短期理财产品,这样流动性风险就很容易产生。一些商业银行在缓解兑付的时候利用自营周转金或者新发理财来进行,这种行为就与自营和理财的防火墙制度相违背,商业银行自身也往往需要承担较高的风险。
3.4变成变相放贷工具
现在一些商业银行的资产池理财模式由于没有真正将代客理财的观念树立起来,已经变成变相的放贷工具。因为银监会在之前并没有将关于理财业务的管理条例出台出来,因此很多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与第三方渠道进行合作,对大部分的理财资产进行了分流,用于放贷领域当中,使资产池理财模式成为了变相放贷工具。
4.对理财资产池模式的未来发展的预测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在一定的程度上接近现阶段资产池管理方式,而落后的会计核算系统以及IT系统则是其来源,其无法保证单一资金与单一资产组合相对应的实现,同时风险可算以及成本可控等在单个的理财产品当中也无法实现,而且不能够对投资收益进行测算并且进行估值。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对独立核算的理财系统进行开发,逐渐转型为投资组合模式,这样才可以将现有的问题解决,而且每个产品都能够单独核算,并且对资产进行单独配置,实现控制风险以及测算成本的目的。可以参照基金的管理方式对理财产品进行管理,这样就能够实现信息的充分披露,保证定价的公平性,使客户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证,并且能够有效的对银行自身的风险进行控制。
为了对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进行进一步的规范,银监会也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监管。银监会通过明确要求了银行的风险防备以及理财资金的投向,银监会要求银行做真实的理财产品,并且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针对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保护进行了安排。虽然银监会的主要目的是对风险进行控制,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降温。
面对这种形式,商业银行还要将内部理财产品风险评级指标建立起来,将理财产品风险评级确定下来,在对市场收益率曲线进行调整的时候可以将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作为根据,最后将相应期限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确定下来,并且与客户风险评级相结合实施理财产品的销售。
除此之外,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充分性也是理财产品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发行理财产品的时候,不仅要将理财产品的基本信息披露出来,同时还要将拟投资标的的基本情况充分的披露出来。从一开始成立理财产品到产品到期的这段时期当中,需要对产品的收益情况与资产配置情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披露,并且需要及时的说明投资策略的变更情况,争取客户的同意[4]。
现在伴随着不断发展的金融脱媒化以及利率市场化,银行业应该对自身对利差的过度依赖进行及时的转变,并且将资本节约型的增长模式开辟出来,其中非常关键的中间业务来源就是各大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的资产管理业务。所以必须要针对理财产品的管理进行有效规范,使理财产品利益分配的公允性得到保证,积极的转型为资产管理产品,推动投资组合运作的实现。
5.结语
本文针对商业银行理财资产池模式进行了研究,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要想使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能够发展下去,应该逐渐转型为投资组合模式,才能够解决资产池模式中的各种问题,不仅能够保证客户的收益,同时还能够对自身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叶展.金融约束政策、资产池与内外均衡冲突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12)
[2]聂少军.后次贷危机下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2(S6)
[3]王优.浅谈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中国的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0)
[4]李倩,詹原瑞.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良资产池现金回收能力的评价[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