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历史教育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2014-10-21张玉芳朱子丛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发挥历史教学

张玉芳 朱子丛

摘要: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

我在几年来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也经历了多次的曲折和反复。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认识到要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

一、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

(一)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

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點、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技巧,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如:要求学生有历史课的当天读课本,重复见面是最好的老师。

(二)探索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

重大历史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段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可以借鉴语文科的学习方法,如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同时,可结合数学的“集合”概念,对每条信息按一定程序进行分析重组,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便于系统掌握。探索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

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政治专题下的政局、制度、政体、政策、阶级、民族、对外关系等;经济专题下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文化专题下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各方面等。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

二、深化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和联系

(一)善于发掘教材的隐形知识

教材各部分的文字材料、图标等,首先直接反应相关部门的主体,体现显性知识。同时,它们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其它部分的主题,体现为隐形知识。在学习中指导学生对隐藏性知识深入挖掘和联系,并进行知识的迁移。

(二)深入探究历史任务的本质和规律

首先是历史原因的探索,丛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丛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丛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原因与结果间内在的规律。其次,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的一般规律。

(三)积极开拓学科内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

在横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病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在纵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所属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专题线索。以此提高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四)探索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联系

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三、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运用所学知识解答、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考试是检测学生认识水平和能力学习的最重要的手段。因此,解答考题技巧,也就成为学生学习能力一个重要方面,而进行各种题型的练习、考试训练,则是培养这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对学习测试效果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

每次考试后,通常由教师进行分析、点评。通过学生转换角色的自评互评,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尝试对其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或预测。另一方面,以历史的经验和价值观来剖析自我,客观地分析和理解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与挫折,并进一步探索和调整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

四、结论: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理解为由教师来“解放”学生,而应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性发挥历史教学
浅谈如何发挥好办公室的职能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如何发挥离退休人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形势下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