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钢琴小组课学生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

2014-10-21张娜

北方音乐 2014年7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高校教学策略

张娜

【摘要】高校钢琴课是音乐教学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根据文献和实际情况调研,钢琴小组课教学存在诸多难点,如学生心理呈现出自卑、攀比等明显的特点。文章就这一问题提出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个别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等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校;钢琴小组课;心理特点;教学策略

近十年随着艺术类专业的迅猛发展,各个学校招生数量激增,规模由原来的几十人发展至数百人,数量的扩张给质量的提升带来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各学校钢琴小组课方面,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要全面提升钢琴课的质量阻力重重,笔者试图结合多年从事钢琴教学的实践,分析学生的具体心理特点,提出利于教学质量提升的教学策略。

一.高校钢琴小组课学生心理特点

钢琴小组课是一个教师面对三至五个或更多同学组成的学生小组,老师与学生有师徒式的上课特点,教师要促进学生钢琴演奏技巧,就必须要做到一人一课,一人一个教学方案,个性多于共性,而在其他文史哲等大堂课教学中,学生理论基础相近,学习水平相似,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个人同时上课,质量也基本上能保证,钢琴课如果也是这样的话,在实际教学中就会出问题,因为钢琴的技能性和操作性很强,一级都达不到要去学习二级弹奏是绝不可能的,钢琴课的层级性、递进性特点十分明显,所以优秀的钢琴教师就必须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业实际水平,才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集体理论讲解和实际演奏指导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钢琴课的质量。

(一)自卑与恐慌心理

进校时钢琴基本功及演奏能力较差很容易引发学生担忧的情绪。进校前仓促短暂的钢琴学习,让学生对于钢琴基础演奏常识与技能的认识比起从小学琴的同学有所欠缺,如手指的柔软、灵巧,正确的演奏姿态,踏板的运用等等。他们在弹奏钢琴曲目时会表现得非常不自信,担心自己的手型不正确、指法不对,甚至坐姿出现错误,上课时表情僵硬、拘谨,演奏乐曲时不愿意让人旁观,担心自己的错误被发现而引发别人的不屑与嘲讽,顾虑重重,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进步。

(二)急功近利的攀比心理

许多同学都乐于演奏有趣味性的、优美的乐曲,不愿意弹奏旋律相对单一化的练习曲,无视自己的钢琴基础,去演奏九级乃至十级的乐曲。浮躁的攀比心态,让一些同学对钢琴学习求成心切,盲目地追求高难度乐曲的演奏,完全忽视基本功的练习,在这样的心理下学习钢琴,无异于拔苗助长。还有一部分同学自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去努力追赶钢琴基础扎实的同学,却经常对比自己演奏水平稍低的同学冷嘲热讽,自己弹得稍微完整些就取笑别的同学弹得断断续续,演奏技法稍微受到老师肯定就不屑其他同学,别人虚心提问更是让他们越发趾高气昂起来。

二.高校钢琴小组课教学策略

(一)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对于普适性的钢琴基本理论知识与常用节奏、演奏技巧,利用几个学时集中讲授,通过集体的理论学习,尽量弥补部分同学在钢琴练习与演奏常识上的欠缺,拉近学生之间的理论差距,减少同学之间的距离感和疏离感,易于形成民主平等的同学交往关系,一定程度上会树立学生学习钢琴的自信心和自强心,这样有利于提高之后小組授课时的教学质量与课堂效率。在小组课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应该依据同学的实际水平进行分组、分层教学。首先尽量挑选演奏水平相近的同学分为一组,让他们在学习时能够互相借鉴,共同进步,但要注意不能一直以同一个标准对待每一个同学,要根据个人的接受能力与课后练习情况为每一个学生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与长期的学业递进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循序渐进,逐步深化。

(二)个别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

把小组考核分作为学生成绩的考核的重要指标。在学业评价中,实行分组评价和个别评价相结合,实行评价改革。以前在钢琴考核中,只是根据学生自己的钢琴成绩作为评判优劣绩的依据,这样的评价对个体而言是准确的,但也有弊端,学生们容易形成攀比心理,不利于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艺术学生往往个眭较强,缺乏合作和团队意识,不利于学生整体学业水平的提高。如果实行小组评价和个别考核相结合,就会一定程度上淡化学生的攀比心理,容易形成学业团队力量。具体来说,就是在计入学业考核成绩时,把小组每一个学生的成绩加起来除以人数,算出他们的小组平均成绩,给小组成绩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并进行奖励,对差的组限时进行整改,让同学组内和组外共同想办法,互帮互助,提高他们弹得较差学生的水平,让同学们团结起来,共同提高他们的小组成绩,同时对差小组弹得好同学、优小组弹得差的同学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前者要求这些同学应该积极帮助后进的同学,后者要求这些同学应该虚心主动地学习弹奏好的同学,从而消解他们不良的攀比心理,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和协作意识,提升所有学生的整体演奏水平。

(三)制定合理的练习计划

钢琴的基本功训练的确有一些枯燥无味,而且在短时间内难见成效,这也是许多同学放弃练习曲的弹奏,只挑选好听的乐曲演奏的原因,但长此以往,学生的基本功得不到提升,手指的灵活性、敏感度、控制力无法满足新的乐曲的需要,就会觉得面对乐曲既乏心也乏力,尽管弹奏过一些高级别的乐曲,也终会因基本功的束缚而使每一首乐曲的旋律走向与音乐意境无法得到准确的表达而遗憾,这就需要老师为他们制定一份合理的练习计划。

学生不愿做基本功训练,是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教师可以从学生喜欢的乐曲入手,针对学生基本练习中较薄弱的部分进行单独练习,如轮指不均匀、不会弹半音阶的同学,可以让他练习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琶音音准差的可以练习巴达尔切夫斯卡的《少女的祈祷》。通过对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乐曲的练习,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自己基本功的不足,并自发自愿地练习琶音、半音阶等,既抵消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又能让手指触键的能力得到提升,动听的旋律还能提高学生练琴的积极性。

练习曲与乐曲需同步或交叉进行练习。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赶进度,在大多时候都只给学生布置练习曲,而忽视了乐曲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说练习曲偏重于练“形”,那么乐曲便是倾向于练“神”,娴熟的基础演奏技巧加上收放自如的手指控制力和精准的情感表达才是完整的音乐。而单独的偏重于较为枯燥的练习曲,也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教学脱节,你教你的,他弹他的,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选择超出自己水平范围的大型乐曲,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练习曲一般针对性很强,一首练习曲就是对同一类演奏技巧的练习,如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op.849第八首是右手音阶练习,第九首是左手音阶练习,第十二首是轮指练习等等。在为学生制定练习计划时尽量挑选同类演奏技巧或是调式调性相同的练习曲与乐曲同时练习,使学生既掌握了技巧,又提高了手指控制力,钢琴演奏水平可以随之踏实稳步地提高。

根据学生的演奏水平为学生挑选适当的大型乐曲。高级别乐曲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高不可攀,但一定要掌握好“度”,难度过大学生完全无法掌握,非但起不到练习的效果,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所以一定要将难度控制在学生通过不懈努力勉强可以完整演奏的乐曲这个范围之内。通过对这类大型乐曲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看清自己的差距,找准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学生在熟练后能够完整地演奏出大型乐曲,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而且大型乐曲一般篇幅较长,练习时需要学生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心态与沉稳的心性,为将来大量演奏大型乐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完善严格的考试制度

近年来应试教育受到大家的批判,但在现阶段考试依然是检验学习成绩的最好的标准。有的学生平时不思进取、懒散懈怠,总想着如何讨好老师,使其能顺利地通过考试,只有彻底杜绝了学生在考试时投机取巧的可能,才能最大程度地端正学风。

总之,在新建本科院校音乐专业钢琴小组课的授课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新问题,笔者只从学生心理特点及教学策略提出几点思考,以期为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尽一点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高校教学策略
关于山区高中班主任专业能力访谈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