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引导下的阅读初感活动
2014-10-21刘涌
刘涌
很多著名特级教师的理论以及实践中,都有重视学生阅读初感的论述以及具体课例。这些特级教师教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宝贵经验,摸索重视学生阅读初感的教学方法。当然,他们采用的方法不同,但重视学生阅读初感的做法却贯穿始终。
特级教师钱梦龙提出了“导读法”,并且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五步教学法:认读感知—辨体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他认为认读感知是阅读的起点。学生通过朗读或默读,对课文获得一种初步的印象,这就是阅读中的感知。而在认读感知阶段,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只是表层的、粗略的、感性的,但这却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必要基础。因为这时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具有整体性,便于在后面的阅读中从整体出发理解课文的各组成部分,不致有肢解课文之弊;同时又使后面的理性分析始终伴随着生动感性材料,可无架空分析之虞。辨体析题是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全面审视,是在认读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的逐步加深。但总的说,这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处于较浅的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定向问答的作用,在于通过有序的发问和回答,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比较细致、深入、系统的层次。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依次发问:(1)文章写了什么?(2)怎样写的?(3)为什么这样写?这三个依次排列的问题,是三个步步上升的“台阶”,学生如果能在研读过程中“拾级而上”,依次对三个问题作出正确、圆满的回答,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就基本完成了。深思质疑是一个细读深思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让他们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复述整理则是阅读过程中最后一次“表里反复”,带有总结、提高的性质。在此学生还可以检查自己学习中的疏漏,加以弥补。从钱梦龙的这五步教学法中看出,他对学生的阅读初感给予充分认识,充分注意到要整体把握文章,注意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体验,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时逐步地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初感水平。
他的《驿路梨花》教学案例是对此教学方法的成功运用。现摘取有关细节进行评说:
细节一:
师:下面,我们怎么来学习这篇课文呢?我想先请几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课文,然后请你们回答我,你喜欢这篇课文吗?无论喜欢不喜欢,都要讲出道理来。听清楚了吗?好,就请几位同学来读。
师:(在学生朗读课文以后)现在请大家回答我的问题,你喜欢这篇课文吗?为什么?大家可以随便谈,我是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的。
生:我喜欢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能引人入胜。
师:“引人入胜”——好!大家听,他的语言挺丰富的(指生)。你能不能具体说一说,为什么这篇文章引人入胜呢?
生:这篇文章先写了“我”和老余投宿,无意中发现了小茅屋,又在无意中遇到了瑶族老人。从瑶族老人那里知道了茅屋的主人是梨花姑娘,在第二天早晨,无意中又把梨花姑娘的妹妹——哈尼姑娘——当作梨花姑娘……
生:后来才知道这小茅屋是十年前过路的解放军造的。我在读的时候就一直想往下看,這小茅屋究竟是谁造的,所以我说这篇文章很引人入胜。
钱梦龙为学生创造了宽松的初读感知环境,并且提出总览性的浅层问题:学生对文章的总体感觉。学生的初步感知因得到尊重而大放异彩。如“引人入胜”的回答,而钱梦龙此时进行引导,让学生说出如何引人入胜,让学生的阅读初感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初感阐述直接命中文章的创作思路,隐含文章的精妙,其中包含了较高水平的概括力鉴赏力,成为课堂的闪光点。
细节二:
生:我也喜欢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含意很深,表面上写“驿路梨花处处开”,实际上是写雷锋精神之花处处开放。(评:把握住比拟特点,理解向纵深发展。)
师:这位同学讲得好,讲得好极了!——文章含意确实很深。有没有不喜欢的?(环顾一下)没有?告诉大家,老师也很喜欢这篇文章。刚才这位同学说“引人入胜”,讲出了大家共同的想法,的确引人入胜,看了前面的文章就想看后面的——这小屋究竟是谁造的?故事一环扣一环,最后才知道这小茅屋原来是路过的解放军造的。梨花有没有出场?始终没有出场。但我们眼前就好像活动着这一位热心为大家服务的、天真可爱的哈尼族小姑娘。
钱梦龙简要小结,肯定了学生本次的阅读初感成果,既能加深印象又能给学生树立自信心。从编列提纲一节,特别是引导学生从“走进茅屋,看见陈设”——饭香水热暖人心的升华,是一次成功的初感升华过程。其间钱梦龙引导学生关注了细节,关注关键语词的做法是提高初感的手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正是在反复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认识的过程中得到提高。钱梦龙在课堂中,以学生的阅读初感为基础,设计引导各个教学环节,既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又使得他们在课堂中有所得,使学生感知文章的水平有所提高。这也正体现了他的“三主”教学思想——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不可缺少。
参考文献:
[1]郑逸农.“非指示性”语文教育初探[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12.
[2]钱梦龙.导读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3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