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苦难中活着

2014-10-21于菲菲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苦难涅槃佛教

于菲菲

摘 要:本文主要对余华三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活着》中的苦难书写进行佛教阐释,分析三部小说中的苦难,进而研究他们在苦难中不同的生活态度,可以分为:在因果中体验苦难、在达观中消解苦难、在涅槃中超越苦难,他们对待苦难的方式让我们思索生存和苦难的意义。

关键词:苦难;佛教;因果;达观;涅槃

余华对苦难进行追问和反思,而一切皆苦是佛学基本的命题之一,对苦难的共同关注正是对余华三部长篇小说进行佛学阐释的出发点。

一、书写苦难:生本不乐

《在细雨中呼喊》以儿童“我”的视角写了成长中的孤独无助,在孙光林的成长过程中, 他首先经历了失家之苦, 他被送给了养父王立强, 之后又因养父的死而再次失家。其次是失亲之苦, 离开王立强家是第二次失去了父母, 他一直遭受亲人的冷遇。第三,孙光林的成长过程一直伴随着死亡,如孙光明、孙有元、工立强、苏宇等人的死亡。第四,生理渴求经常折磨着他,他只能压抑自己的内心,可以说他的成长过程包含了各种苦难。

《许三观卖血记》写了许三观卖血求生的故事,他是城里丝厂的送茧工,因为被生活所迫,他一生几次卖血,他几乎丧命而不悔,这也是一个苦行的过程。 他靠卖血去维系这个家的生存,也靠卖血去化解灾难,血是生命的象征,卖血的过程是生命的消蚀过程, 卖出的血又滋润了另一个生命, 这样就完成了生命的再生,可以说许三观的一生包括了佛教提出的怨憎会苦、 恩爱别离苦等。

《活着》中地主少爷福贵吃喝嫖赌败了家,母亲生病他去求医结果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父亲被他败家气死,他由一个好吃懒做的少爷变成了一个为生存而奔波的农民,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变故接踵而至,妻子家珍患了软骨病卧床不起;儿子有庆被过度抽血而致死;女儿凤霞因为发烧变成了聋哑人;家珍受不住打击悲伤离世;外孙吃豆子撑死;最后只有一头老牛陪着他,这些苦主要是精神的苦难和摧残。

二、在苦难中修行

1.在因果中体验苦难

深信因果是佛教的基本信念,一切事物均从因缘而生,有因必有果,当我们种下了善因,等到因缘成熟能得到善报的结果。《在细雨中呼喊》中父亲孙广才是作为一个“恶”的形象出现,他是一个不负责任、没有道德的人,他作恶无数,最后掉落粪坑淹死,这体现出了现世报里的恶有恶报。我们看到乡邻们之间隔膜麻木,家庭生活冷漠,他们盲目地活着,正是他们这种无意识的活着的态度造成了道德缺失和伦理失范的生活,他们在自己制造的苦难中苦苦挣扎,这也是一个“因果”的死循环。每个人的善恶行为必定会对自身的命运发生影响,召感相应的回报,善因生善果,恶因结恶果。

2.在达观中消解苦难

《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一生被生活所迫卖了十几次血,由于他的乐观和幽默使悲苦的人生变得适合自己而生活下去,他这种乐观的态度使苦难感被消解了,比如他在娶妻子许玉兰时很痛快;在饥饿的年代, 他为孩子们搞了一个精神会餐。王安忆曾经说余华塑造的许三观是个向善英雄,而许三观这种具有达观幽默意识的人消解了生活的苦难。佛教认为人生虽然充满苦难,但是它不悲观厌世,而是强调通过修行让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在这个充满残酷竞争的时代,我们在面对生活的苦难时应该培养一种对凡事达观淡定的生活态度,这也是在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时, 我们民族品格在充满竞争的今天如何生存时应该思考的问题。

3.在涅槃中超越苦难

《活着》 中主人公福贵一夜之间家产败光, 他从一个浪荡公子变成了一个辛勤劳作的农民,当面对亲人们一一离去时, 他坚强而又平静地生活下来。他泰然处之的态度好像一副得道高僧的样子,他性格里有一种顺其自然,在历经沧桑之后, 他领悟了: 既然无力抵挡人生的无常那就平静地享受现有的生活,所以,他以自己乐观的精神承超越了苦难,他在苦难中平静地直面苦难,从而成为自己苦难的拯救者,在苦难中实现了涅槃。在这个物质日益丰裕精神日趋贫乏的年代,福贵在不顺中求生存的泰然的生活方式对现代人有很大启示。

三、余华小说具有佛教意识原因探析

从宗教方面看,余华没有明显的佛教信仰,但是人都有一种宗教本能,它促使作家在其创作中不自觉地显现出一种宗教的倾向,余华很迷恋苦难这个主题,而佛教认为一切皆苦,余华在潜意识中对现世的理解和佛教是相似的,这主要表现在关于人的苦、生、死等诸方面。读余华的小说,我们体会更多的是苦难和对苦难的忍受,但是在这种忍受中,他常常使用冷调的幽默化解着人物的灾难,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余华笔下的苦难是毫无节制地呈现出来的,小说采用了非常冷的叙事语调,但是在这种文本叙事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余华对待苦难中人物的温情和对苦难的救赎,这种救赎是通过让苦难主体对苦难的平静直面中实现的,作品中的主人公自始至终可能是无意识的,但是他们就是在对苦难的平静直面中涅檠了,正是通过余华这种外冷内热的叙事方式,我们可以感受他小说潜伏的佛教底蕴。

参考文献:

[1]谢有顺.余华的生存哲学及其待解的问题.钟山.2002年第l期.

[2]谭桂林.20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12 .

[3]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endprint

猜你喜欢

苦难涅槃佛教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Unique New Year
佛教艺术
被赋能后的企业能否涅槃重生?
塑料瓶的涅槃
浅析《许三观卖血记》的苦难意识
历史齿轮上的累累伤痕
从蒙克看向朱耷
涅槃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