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4-10-21高建林
高建林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显了出来。就业压力、激烈竞争、多元化价值观以及物质生活的刺激和诱惑面前,中职生面对生活和学习问题时常感到难以应对。他们所面临的心理行为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 本文从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的实践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253-01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感丰富、生理迅速发展。但由于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走向成年人的过渡阶段,他们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因而在他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出现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并将进一步影响到未来的职业适应与发展。因此,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 中职生易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
1.1 易产生自卑感
大部分中职生是因为在初中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松散没有考上高中才来中职上学的。中考失意使他们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家庭过多的溺爱,生活上过多的包办,又使他们产生了过分依赖的心理。社会的竞争给他们造成了过重的压力和困扰。进入中职后对专业学习的不适应,使他们一有困难挫折就灰心丧气,无法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自己,严重的甚至自暴自弃。
1.2 情绪控制能力较低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精力充沛,朝气蓬勃,热情奔放,几乎人类的所有情绪都可在中职生身上有所体现.但他们情绪富于变化,易感情用事,缺乏冷静,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控制能力差,喜怒无常,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易冲动,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1.3 人际交往障碍
中职生由于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与社会的交往多了起来。他们的内心都存在与他人交流、被人理解的愿望。中职阶段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当生活中出现困难矛盾时,由于缺少经验和精神準备,往往产生各种烦恼。,更由于自身的原因使他们感到压抑孤独,没有亲密的朋友,在与人交往时容易产生障碍。
1.4 易形成不良个性
当今的中职生有很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放松对孩子的教育,更有的骄纵孩子过度,使他们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缺乏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又没有生活负担,吃穿不愁,感觉生活无聊,于是有的标新立异,打架斗殴等,以此来消磨时间,填补空虚的心灵,个别的因此而酿成大错。
2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1 认识自我,重树自信
自卑抑制了自信心,作为我们中职教育者第一要务就是要重树学生的自信心。很多中职生自我感觉前途渺茫,对未来没有信心。甚至被贴上“差”的标签,其实他们的内心也有着积极向上的美好愿望,也需要我们精心呵护。我们要善于从他们的身上寻找闪光点,对他们要多加赞美,尊重他们,真心的关心帮助他们。关心每一位学生,激励学生,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使每个中职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能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好地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塑造自我,形成并具有自信心。
2.2 做情绪的主人
很多中职生不愿读书,父母教师长期的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使学生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优点,轻视自己,害怕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在诸多活动中容易畏首畏尾,害怕失败,于是产生了一些抑郁情绪,看问题较为偏颇,易产生愤怒和偏激的情绪。反应强度大,更易冲动和走极端,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往往因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及时宣泄不良情绪。帮助学生有意识的选择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使学生努力保持稳定积极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2.3 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一个人事业成功,只有20%是由于专业技术,另外80%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这说明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成就事业的重要性。对中职生来讲,由于受自身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个人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影响,认知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往往不能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常以偏概全、以点代面、全盘否定;对他人抱有成见。在人际交往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正确的认识自己,同时又具有对他人的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够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建立起和谐关系。
2.4 培养乐观向上的性格
著名心理学家容格有句名言:“文化的最后成果就是人格。”不少学生自卑、抑郁大多是由于对自身缺乏自信,而支撑自信最有力的基础则是知识和能力。所以加强中职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加强技能训练的过程至少是健全人格、优化人格的一个重要渠道。学校应该搭建各种平台,给中职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培养技能,增强自信。从而逐渐培养中职生积极自信地面对生活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总之,促进中职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使他们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张承芬.心理健康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
[2] 蒋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