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改进
2014-10-21严海燕
严海燕
摘 要:化学实验教学以其自身的优点不同于其他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长期以来,课本上不少传统实验操作繁琐,而且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通常由老师演示,即使学生动手做也是按照书上的步骤单纯模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传统演示实验,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加以改进。
关键词:主动探究;实验装置;反应产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实验形成概念,以实验反应物质性质与化学变化规律。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励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主要源泉。学生对化学的喜爱大多源于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因此,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应成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舞台,让学生在化学实验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中去体验学习的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必修课程的设计要“体现绿色化学思想”,而化学实验室是实施绿色化学的一个重要场所。推广使用微型化学实验,节约药品,减少污染。如必修1(人教版)铜与硝酸的反应,新教材上没有要求这个实验,但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的产物不一样,有必要增加这个演示实验。但老教材的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铜与稀硝酸反应的装置中,试管中在反应开始前就存在空气,故反应开始后产生的气体立即与试管里的空气接触就变成红棕色的。在整个过程中很难观察到无色的,故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铜与稀硝酸和浓硝酸反应都产生红棕色的气体。另外在实验中用盛有溶液的试管来吸收尾气,而试管口是敞开的,当反应开始后产生的气体经导管到盛有的试管中,由于反应速度快而产生的气体量多,无法立即吸收完,故有一部分就会扩散到空气中,对环境造成污染。故我大胆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的过程是:(1)先把安装好的分液漏斗取下,把细铜丝绕在分液漏斗颈的末端,再重新装好。(2)从分液漏斗中向“U”型管中加稀硝酸,直到低的一边装满,然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分液漏斗的漏斗口上用醮有NaOH溶液的棉花塞上,用来吸收气体。(3)反应开始后,我们会观察到:铜丝的周围都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把稀硝酸压到“U”型管长的一边。这时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生成的是无色的气体。(4)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U”管中的气体就会到分液漏斗的球形容器中,与里面的空气接触无色的立即变成红棕色的。
改进后,现象明显,反应可以随时发生和停止,减少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教师和学生对传统实验的改进,可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实验,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意识,而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培养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 贵州省龙里中学)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