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正骨手法治疗面神经麻痹伴颈椎错位60例临床观察
2014-10-21周定波
周定波
【摘要】目的 研究针灸配合正骨手法治疗面神经麻痹伴颈椎错位60例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面神经麻痹伴颈椎错位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病例,观察组采用针灸与正骨手法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利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有23例患者治疗治愈,6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中有19例患者治疗治愈,5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针灸与正骨手法联合治疗,可使面神经麻痹伴颈椎错位患者症状得以改善,提升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疾病好转。
【关键词】针灸;正骨手法;面神经麻痹;颈椎错位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585-0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这类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疾病具有发病迅速、起病急等特征,主要表现为单侧面神经麻痹。颈椎病患者通常都会伴有颈椎错位症状,这类疾病的产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突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通常都伴随不同程度颈椎错位现象,给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困扰。本文主要分析针灸配合正骨手法治疗面神经麻痹伴颈椎错位30例临床疗效,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面神经麻痹伴颈椎错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病例,观察组采用针灸与正骨手法联合治疗,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在31至85岁间,平均年龄50.75±8.27岁。对照组单纯利用针灸治疗,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在32至84岁间,平均年龄50.17±8.9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与《口腔颌面外科学》诊断标准相符,经颈椎张口位片与颈椎正侧位片对患者颈椎关节错位进行确诊,包括枕环关节错位与环枢关节错位。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①针灸。患者疾病确诊后,当天即行针灸治疗,每次时长0.5小时,每次30分钟,患侧取穴,主要有凤池、迎香、阳白、合谷(对侧)、颊车、地仓、人中、翳风穴位,每次取4至5个穴位,平补平泻。温针灸凤池、翳风、合谷,若患者病程超过30天,每隔3天,利用梅花针,叩刺侧面部。并利用火罐闪罐,将少量血液吸出,持续治疗10天为1疗程,疗程之间有2天的间隔,治疗满3个疗程后,对患者治疗效果做出评价。
②正骨手法。完成初次针灸后,实施正骨手法治疗,选取错位椎体部位,行定点旋转复位(小角度)。若患者为右旋椎体错位,则取正坐位,治疗操作者站于患者身后,微侧身,将患者颌部固定,利用左手,将其枕部托住,颈部轻提后,旋转2至3次,确保其颈部处于放松状态,牵引颈部,上提患者头部,头颈向右侧旋转,当患者存在固定感后,右肘部位轻轻用力,使颈部右旋,此时,上牵引力可加大,能够感觉到或听到患者关节弹响,左侧也采用相同的手法。操作者要控制力度,力量不能太大,患者需使颈肩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复位前需根据点、按、拿手法,使患者局部放松,并对患者反应进行观察,明确其有无压痛感。完成治疗后,需根据颈椎片,了解其疾病治疗情况。
对照组:单纯利用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方法与观察组一致。
1.4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以《口腔颌面外科学》为依据,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愈:患者面部无麻木感,面部肌力无异常,眼睑可闭合完全,经颈椎X线片检查后,未发现异常。有效:患者面部无麻木感,进行口角活动过程中,有轻度歪斜,眼睑可闭合完全,经颈椎X线片检查后,未发现异常。无效: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研究得知,观察组中治愈患者23例,治疗有效患者6例,治疗无效患者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中治愈患者19例,治疗有效患者5例,治疗无效患者6例,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观察组 30 23(76.7%) 6(20.0%) 1(3.3%) 29(96.7%)对照组 30 19(63.3%) 5(16.7%) 6(20.0%) 24(80.0%)P / P<0.05 P>0.05 P<0.05 P<0.053 討论
经临床观察得知,突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通常都伴随不同程度颈椎错位,经手法治疗后,患者会感到患侧面部处于放松状态,这有利于减轻患者的麻痹症状,早期患者改善更为明显。这表明正骨手法可使患者的颈椎错位现象得以纠正,对于其面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1]。
现阶段,已有学者认为,C1、C2会诱发面瘫,不过经手推拿方法,只能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症状缓解,持续时间较短[2]。笔者认为,面神经根水肿症状的产生与相关软组织结构变化存在很大关联。实施正骨手法治疗后,可有效减轻患者患侧头面部症状。大部分面神经麻痹患者在发病后2至3天后,便会产生乳突下疼痛症状,这提示已经产生了面神经根水肿症状,不过还未产生面部麻痹,当患者产生面部症状后,表明面神经出现了变性的情况,单纯利用正骨手法难以治愈。
据资料显示,采用正骨手法与针灸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面神经麻痹伴随颈椎错位患者病情,针灸具备通经活络、调和阴阳的功能,在面瘫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将其与颈椎正骨手法联合使用,可大大改善患者病情,将局部炎症水肿症状消除,并使错位关节得以纠正,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3]。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了正骨手法与针灸联合治疗,治愈患者23例,治疗有效患者6例,总有效率为96.7%,这表明这种治疗方式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有利于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其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成伟.龙氏正骨手法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3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2)
[2]范德辉,刘刚,王廷臣等.腹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0,30(11)
[3]黄皖生,张永辉.温针灸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1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