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心理障碍深度辅导案例分析
2014-10-21李咏梅刘芙蓉
李咏梅 刘芙蓉
作者简介:李咏梅(1969-),女,北京人,大专,护师,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兼职班主任。通讯作者简介:刘芙蓉(1971-1),女,山东章丘人,汉族,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主治医师,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现工作于广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摘要】 医学生心理障碍问题日益增多,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深度辅导,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使他们还原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本文介绍一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度辅导的过程,对工作进行反思总结,以期为各位同道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医学生心理障碍 深度辅导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522-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日益发达,社会意识形态趋向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呈现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的特点。我院自2008年开始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定向班的教学任务以来,学生多为90年代的独生子女大学生,成长在这个日益变化的世界,他们的思想状态越来越难以把握。而且随着亚健康状态的增多,有个别学生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有的甚至影响到他人。现将我们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对存在心理障碍的一名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情况进行介绍和反思,以资借鉴。
1情况简介
1.1 表现及影响
某学生2012年9月到我院开始临床课程的学习,每天大量使用滴露消毒液,甚至将滴露兑在洗发水、沐浴露中使用,宿舍、教室的空气中都是滴露的味道,严重影响全班学生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部分同学反映强烈。并且该学生学习成绩一般,经常迟到、偶尔旷课,不愿与同学交往,长期戴口罩,因为频繁使用滴露消毒液,致使他的面部、颈部、双手等部位过敏脱皮,已经严重影响他自己的正常生活。
1.2 查找原因
首先班主任与班委进行沟通,侧面了解该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表现;与学生个别谈话,学生表现的内向不爱讲话,具体使用滴露的原因自己不讲让与家长联系。与学生母亲沟通了解情况:大一学习解剖课的时候首次接触尸体,过分担心感染病毒,是一直困扰他的“心结”,遂使用滴露进行自我保护,而且越来越严重。
1.3 解决问题
针对原因多次与学生谈话,逐步了解他的困惑,联系检验科微生物室的老师,老师带他参观实验室,耐心的一起与他探讨相关知识,加之老师与家长进行劝解,说明使用滴露的危害性等,最终说服学生放弃使用滴露消毒液。但是随后又改为大量使用消毒湿纸巾,并且继续戴口罩,“心结”仍然困惑着他,为了尽早帮助学生摆脱内心所承受的压抑,联系首都医科大学心理教研室的老师定期做专业心理辅导。学生反馈很喜欢跟老师聊天,愿意继续做心理治疗。
在做好学校老师疏导的同时,还取得了家长的配合,进一步了解家庭情况,因学生父亲常年在国外工作,母亲对他比较娇惯,顺从,对他母亲偶尔发脾气,学生母亲考虑可能孩子内心压抑也就默默忍受。老师随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点滴的改善与变化,与家长共同作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2工作体会:
2.1 开展心理深度辅导需要遵循“辩证施治,因人施治”的原则
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心理问题可以归结为几类:一是学业问题,二是人际交往问题,三是个性问题,四是失恋问题[1]。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找准病因很关键,必须辨证施治,因人施治。本案例中学生表现突出而且影响班级其他学生及环境的问题是大量使用滴露,对自己造成了损伤,对班级造成影响,大家难以忍受刺鼻的气味,不时发生冲突,问题学生被孤立。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经过班主任的深入细致的谈心,向家长、周围同学了解情况,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又针对性的进行深度辅导,效果非常明显,第二学期学生就停止使用滴露了,这是很大的进步,对学生自己来说损害性减少了,对班级来说,同学们不用再在刺鼻的气味下学习了,使大家对问题学生的接纳度提高了,这样有利于学生融入集体,对开展后续的辅导非常有帮助。
2.2发挥家长的作用是深度心理辅导的重要环节
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已有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在子女的认知发展、性格形成、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2]。溺爱型(Permissive)的教养方式,又称宽容型,属于低要求高回应。即对子女有求必应,而在成就或学业上则采用取宽容的态度。与此对应的子女在心境上是积极的有益的,但在控制冲动性、社会责任和自信上不成熟。
本案例学生家庭状况特殊,母亲对其溺爱,班主任在与家长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而且在语言和行动上保持一致,绝不迁就孩子的不良习惯,这也是能很快取得进展的原因之一。老师作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家长作为老师开展工作的助手,老师与家长联动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2.3 利用专业人士和技能解决根本问题是深度心理辅导的关键
研究表明,有近一半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可能与新环境适应不良、学生学习、就业压力大及个人成长经历有关[3]。本案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某些事物的过分担心,导致了防护过度的现象。针对他的担心,请相关微生物、疾控等方面专业人员进行解释,是解除学生顾虑的根本。而学生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更是需要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所以,我们积极与多方面联系,多渠道开展心理辅导,共同解决学生的问题,尤其发挥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较快、较好的解决了学生的关键问题。
2.4 心理障碍的辅导是长期的任务,需要学生管理人员付出真诚与心血
本案例学生在解决了突出问题后,暴露出了自我认知等其他方面的问题,表现为经常迟到、早退、对某些问题认识偏执等。目前针对该学生的家庭、医院、学校共同的深度辅导仍在进行中,尤其每周一次的心理咨询正在老师、家长的共同督促下进行。解决这个学生的后续的心理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在针对本案例学生的深度辅导过程中的体会是:在对学生进行深度辅导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与大学生交流的基本策略,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讲究方法,疏导、劝说等方法综合应用;家长、老师联动;利用专业人士与技能等。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和不良应激日益增多,进行适当的辅导、咨询,大多数心理问题可以得到调节解决,使学生达到心理健康。医学院校大学生作为医疗系统的储备力量,其心理健康水平对医疗卫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医疗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维护就尤为重要。作为教学医院的学生管理人员,如何深度辅导学生克服种种心理压力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关注学生心理问题,保障学生心理健康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伟.浅谈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J].中国科技信息,2012,(13):184
[2]张延港.提升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2,1:10-11
[3]孟宪伟,李杨等.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