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源型霍乱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流行因素分析

2014-10-21肖志勇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7期

肖志勇

【摘要】目的:探讨食源型霍乱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流行因素。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15起100例食源型霍乱的疫情的流行病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对影响疫情流行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调查对象中诊断出带菌患者59例(占59.00%),食源型霍乱患者41例(占41.00%);不同年龄段患者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10岁患者数10例(占10.00%),10~20岁患者数15例(占15.00%),21~30岁患者数24例(占24.00%),31~40岁患者数17例(占17.00%),41~50岁患者数25例(占25.00%),>50岁患者数9例(占9.00%);以春夏季节患者数为主,秋冬季节患者数相对较少;职业分布:工人22例(占22.00%),农民24例(占24.00%),学生16例(占16.00%),餐饮人员38例(占38.00%);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在聚餐、水污染、食物污染及生活接觸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源型霍乱发病时间以春夏季节为主,且餐饮人员发病率相对较高;经统计影响食源型霍乱的流行因素为聚餐、水污染、食物污染及生活接触。

【关键词】食源型霍乱;流行病特定;流行因素

【中图分类号】R51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492-01

霍乱在我国流行已经数十年,食源型霍乱的爆发也经常出现,且在近年来成为部分地区霍乱流行的一种主要方式。本研究主要对10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影响患者流行的主要因素,旨在为更好地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所有疫情资料均源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15起我市各个县(区)卫生防疫站流行病学的相关调查病例资料。

1.2 研究方法对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资料经审核与编码后,将其信息输入到信息系统之中并运用相关软件进行一定的统计与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文章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率均以率来表示,即采用“n(%)”的形式表示;对照组与病例组之间的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食源型霍乱流行病学特点分析见表1~3。由下述三个表格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发生食源型霍乱的发病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以春夏季节患者数为主,秋冬季节患者数相对较少;以餐饮工作人员为主[1-2]。

表1 不同年龄段食源型霍乱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年龄 例数(n) 构成比(%)<10岁 10 10.0010~20岁 15 15.0021~30岁 24 24.0031~40岁 17 17.0041~50岁 25 25.00>50岁 9 9.00总计 100 100.00表2 不同月份食源型霍乱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月份 例数(n) 构成比(%)1 10 10.002 12 12.003 11 11.004 15 15.005 13 13.006 11 11.007 9 9.008 5 5.009 5 5.0010 4 4.0011 3 3.0012 2 2.00总计 100 100.00表3 不同职业食源型霍乱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职业 例数(n) 构成比(%)工人 22 22.00农民 24 24.00学生 16 16.00餐饮人员 38 38.00总计 100 100.002.2 两组患者相关因素对比分析见表4。由下组可知,两组在聚餐、水污染、食物污染及生活接触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相关因素比较[n(%)]

项目 患者组(n=100) 对照组(n=100) X2值 P值聚餐 92(92.00) 8(8.00) 12.191 0.0071水污染 88(88.00) 11(11.00) 10.287 0.0082食物污染 74(74.00) 19(19.00) 6.289 0.021生活接触 69(69.00) 12(12.00) 5.493 0.0293讨论

控制食源型霍乱疫情。 在我市霍乱控制中十分重要,尤其是霍乱流行期在疫区举办任何大的聚餐都有可能引起食源型霍乱暴发,因此应该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劝阻在疫区内举办大型聚餐,劝阻无效时卫生防疫人员应及时到现场监督检查,必要时对高危人群实行预防性治疗[3]。本研究主要对食源型霍乱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流行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发生食源型霍乱的发病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以春夏季节患者数为主,秋冬季节患者数相对较少;以餐饮工作人员为主;经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在聚餐、水污染、食物污染及生活接触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应该加强对食品卫生进行监测。而直属部门应该对重点的食品予以全面细致的抽样,逐一调查,尽量摸清该菌污染的规律,特别是在6至9月,即夏秋季水型霍乱所重点可能污染的食品,以及相关的污染现状,同时建议相关部门需将该菌列入到对重点食品进行监测的项目当中,经过对食品卫生给予以严格的把控,从而达到控制该菌引发传染流行[4-5]。综上所述,食源型霍乱发病时间以春夏季节为主,且餐饮人员发病率相对较高;经统计影响食源型霍乱的流行因素为聚餐、水污染、食物污染及生活接触[6]。

参考文献

[1] 王树坤,姚颖波,吴强等.腹泻患者0139群霍乱弧菌的检测[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4):320-321.

[2] 沈纪川,王鸣,刘于飞等.广州市1998—2007年霍乱流行和监测情况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9,9(1):83-86.

[3] 杨汝松,吴强,王树坤等.云南省0139霍乱弧菌引起的一次食源性霍乱爆发[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1):94.

[4] 沈纪川,王鸣,刘于飞等.广州市1998—2007年霍乱流行和监测情况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9,9(1):83-86.

[5] 王树坤,吴强,杨汝松等.云南省一起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食源性霍乱暴发的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0):1202-1203.

[6] 杨民宪,王继志.湘潭市1994———1999年霍乱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0,(5):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