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类招生体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14-10-21何珊谭洪新曹海鹏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大类招生探索改革

何珊 谭洪新 曹海鹏

摘要:以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开展大类招生工作的简况为切入口,从教育模块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配置两大方面对大类招生体制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举措进行讨论和探究,并通过与国内同类院校的比较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优化方案结构,明确基础知识需求;扩大选修比例,加强培养体系灵活性;强化实践环节,提升专业技能内化;④注重专业素养,革新创新学分认定方式。

关键词:上海海洋大学;大类招生;学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00-00

自21世纪以来,我国一些高校陆续尝试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体系。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日益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类型多样化、规格多元化、素质综合化的趋势。《教育部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11号)[1]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过去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本科教育观,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编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本科专业数量由2011年的635种下降为506种,在原来的专业数量基础上减少了20%[2]。在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规格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大类招生制度的诞生既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制度的健全完善,也有利于促使高校内部进行自我革新。然而在大类招生制度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将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起到关键作用。上海海洋大学是一所刚刚度过百年华诞的特色型水产类高校,为探索一条科学统筹教学资源、优化教育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育质量的新路,水产与生命学院作为大类招生工作试点学院之一从2012年起开始在水产类、生物类专业实行大类招生。本文将以水产与生命学院开展大类招生工作的简况为切入口,对大类招生体制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举措进行讨论和探究,通过与国内同类院校的比较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改革提出分析和思考,以期促进水产类高校大类招生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的进程。

1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大类招生工作进展简介

1.1 实施大类招生的专业情况介绍

目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的大类招生工作在水产学大类与生物学大类中展开。其中,水产学是国家重点学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A类),生物科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上海市教育高地。2012年,学院开始实行大类招生方案试点。水产大类的学生分别分流到水产养殖和水产养殖(水生动物医学)两个专业中;生物大类的学生分别分流到生物科学、生物科学(海洋生物)和生物技术三个专业中。2013年学院开始全面启动大类招生工作,依托水产学与生物学两大主干学科,在水产大类中分设水产养殖、水生动物医学、水族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4个专业,在生物大类中分设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海洋生物)、环境科学4个专业。

1.2 大类招生及确定专业的实施办法

水产与生命学院大类招生的工作方针是“公平为本,科学为纲”。在新生初入学的第一学年内,大类中所有学生的课程设置完全相同;在新生进入第二学期即来年春季4-5月时,校院启动大类确定专业工作。大类确定专业的工作流程如下:1.专业拟定招收指标。若报名学生多于指标数,则专业最多可招收指标数110%的学生数。2.学生填报志愿。学生可填报志愿的数量与大类中专业的数量相同。3.专业择优录取。各专业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该专业的学生,若第一志愿人数少于指标数,则该专业第一志愿学生全部录取;若第一志愿人数大于指标数,则依照绩点及专业素养排名从高至低录取,直至录满为止。4.学院统筹协调。学院对第一轮选拔未被录取的同学在各专业间进行协调。第一志愿未被录取的学生将纳入第二、第三志愿专业选拔,第二、第三志愿专业选拔原则同样是以绩点及专业素养排名由高至低录取。

1.3 大类招生的配套工作

(1)跟进学生管理,落实多项师生联系制度。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内,学生班级按照大类专业进行组织,且每个自然班配备班主任和辅导员。从大一暑假短学期开始,学生按照大类确定专业的名单分到各个专业学习,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也按照专业来进行,学院及时为重新组合的班级配备班主任和辅导员。此外从大一年级起,学院为每一位新生配备一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导师,导师需要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关心和帮助。班主任、辅导员、导师制等多项师生联系制度使新生更快适应校园环境,对大类确定专业的目的、原则、流程等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强化新生教育与大类确定专业教育。为了帮助新生对学校各项事务包括大类招生制度的认识和了解,学校十分重视新生教育工作,教务处通知各学院在开学第一周安排一次由专业负责人主讲的新生专业教育和一次由教务人员主讲的新生教学与管理教育。此外,学院对迎新及入学教育做了详尽的方案,辅导员及老生对新生进行多次入学教育。在大一的第2学期即在大类确定专业工作开始前,学院将邀请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等骨干教师和资深教授对即将确定专业的学生进行一次深层次的专业认识教育,一方面增进了学生对专业及专业教师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大类志愿的填报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

2 大类招生政策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實践

学院根据新版专业规范的要求,从教育模块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配置两大方面对大类招生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相应调整。

2.1 加强基础教育,突出学科优势

在以往的教学计划中,学生较多接触到专业课的时间一般都在第3学期以后,真正接触到专业核心课程的时间在第5学期左右。以水产养殖专业为例,学生修《鱼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疾病学》等核心课程的时间均在第5学期以后。为了改变学生专业入门时间晚、专业了解浅、专业兴趣淡的情况,学院在水产和生物大类专业培养计划的第一学期分别开设了《水产学导论》和《生命科学引论》的专业导论类课程,且这两门课程均由若干位学术积淀深厚、教学功底扎实的资深教授合作完成,每位教授承担1-2学时,使学生在系统专业知识的熏陶下、在真实生产科研案例的启迪下,不断激发对专业的好奇和科研探索的求知欲,提高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保持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专业导论课的任课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反映良好,学生在课堂上互动活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能够有效加深其对专业内涵的了解和认知。

2.2 强化专业课程,注重因材施教

由于学院主干学科的辐射作用,且教学计划多年进行一次较大修改,因而一些专业的核心课程往往没有突出专业特色。在实施大类招生后,在夯实学生科学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特别突出专业核心课程的专业属性。以环境科学专业为例(参见表1),不仅调整了部分核心课的环境属性,也适当延长了核心课的学分学时数,加大学生对专业技能学习投入的时间。在专业课程特色化后,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其广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深度有所加强。在学生普遍参与的诸多创新创业活动和比赛中,专业课程的分化和多样化为其提供更坚实的知识后盾和智力支持,有助于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各个分支上发挥专业智慧,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表1 大类招生后环境科学专业核心课程调整情况表

课程所属模块 原课程名 调整内容

专业基础必修 普通生态学 改为环境生态学

专业基础必修 普通生物学B 改为环境生物学

专业基础必修 普通生物学实验 改为环境生物学实验

专业基础必修 环境评价 学时数增加为48,学分增加为3

专业基础必修 —— 增加环境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实验、环境生态学。

专业方向选修 环境毒理学 学时增加为36

专业方向选修 —— 增加环境土壤学、湿地生态学

专业相关选修 —— 增加环境生物技术、海洋环境学、入侵生态学、生态规划与管理

专业实践必修 生态学实习 改为环境生态学实习

2.3 整合教学资源,完善课程体系

在大类招生实施后,学院整合学科中的主干教学力量,充实相关专业教学资源,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以水产大类为例,以水、种、饵、病为支撑的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体系与大类中其他专业具有一定的相似度,但却没有涵盖大类中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或特色课程。一方面,大类中其他专业的核心课或特色课的受众面有限,资源整合后有利于精品课程或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另一方面,精品教学资源的整合有利于专业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使学生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拓展专业外延,增加专业兴趣。在大类招生的课程改革中,将动物科学专业的《饲料分析与检测》、《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饲料卫生学》、《营养免疫学概论》与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动物微生态学》等课程加入到水产养殖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这些课程将为今后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就业途径拓宽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2.4 调整课程结构,同步大类基础

由于大类招生实施机制要求,大类各个专业培养计划第一学年的课程必修完全相同,这是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工作的必要基础。因应大类招生工作要求,学院对相关专业培养计划进行核对与调整。经比对,大类各个专业培养计划第一学年中的既有课程绝大多数是相同的,仅有个别专业的导论类课程调至分流后的第一个学期。如环境科学专业的《环境科学导论》,从原来的第1学期移至第3学期开设。在大类通设《生命科学引论》课程的基础上,对《环境科学导论》的课程大纲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新,使其在专业特色上更加明显。

3 大类招生制度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方向

大类招生工作在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刚刚起步,对人才培养方案修正和完善需要进一步实践和探索。在今后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中,需要切实优化结构,更新思路,落实细节,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大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机制性需求。

3.1 优化方案结构,明确基础知识需求

在大类招生工作开展之前,各专业第一年的培养计划具有极高的相似度,而大类中各专业第二年的课程相似度也不低。学生在前两个学年中主要学习思政、英语、计算机、军体、素质拓展、数学、化学、物理类的基础课程,而这类课程中的必修模块就占到82.5学分以上,这类课程的选修模块还有8学分(其中的大部分课程在前两学年开设)。可以说,基础课程的应修学分数占到整个培养计划中的半数以上,显然学生对这类课程的知识储备已经大大超過了其“基础性”作用,反而使基础课程喧宾夺主,削弱了专业核心课程的主干力量。因此在今后制定培养计划时,应确定并细化专业所需基础知识,在培养计划中列入真正对专业核心课程起基础作用的课程,在精简基础模块的同时凸显核心课程的主体性,提升基础课程针对性和实用性。

3.2 扩大选修比例,加强培养体系灵活性

目前使用的各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普遍存在着必修学分较多、选修学分偏少的情况。这种情况必然导致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单一性,这与就业升学方向的多元化所需的知识构成多样性产生一定矛盾。以2013年培养计划为例,从教学计划整体看必修/选修比例为3.40-3.91(参见表2),其中具基础性的综合教育模块与学科教育模块中必修/选修比较高,尤其是综合教育模块达到5.11,专业教育模块该值为2.65-3.03,也就是说几乎每修3个必修学分才能选择1个选修学分。从学生角度看,以2012级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为例,第3学期预制的必修课程学分高达38.5,已然超出教务处制定的每学期所修学分上限为33学分的规定,因而也无法再上选修课,学生选修课程的空间被迫压缩。为此,在今后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应兼顾知识体系的建构与知识构成的多样性两方面,扩大选修学分比例,增加选修课程供应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加强专业培养体系的灵活性。

表2 2013年水产与生命学院培养方案各模块中必修/选修比例表

模块类型 综合教育模块 学科教育模块 专业教育模块 总体

比例 5.11 3.35-4.56 2.65-3.03 3.40-3.91

3.3 强化实践环节,提升专业技能内化

从现有的培养方案看,各专业的实践实训环节仅含有必修模块,课程数为3-4个,学分数为10.5-13学分不等,持续教学时间为21-26周不等。其中去除在第8学期进行的8学分的毕业论文环节后,其余的实践课程均分布在二、三年级的教学中,其中大多数分布于二、三年级末的暑假短学期中。与国内同类院校的专业相比,我院各专业的实践实训教学呈现选修实践环节缺失、学分数偏低、课程数偏少、教学时间偏短等情况。以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3]为例,其在实践实训环节分为必修与选修两大模块,所开设的必修课共5门22学分其教学周数为24周、选修课共3门4学分其教学时间约为4周。与国内同类高校的对比中,我们发现专业实践实训环节的种类多元化、选择多样化改革可以结合实习内容细分化和人才培养的订单化来同步推进,我院水产养殖专业已计划今后将《生产实习》分为鱼类增养殖实习、贝类增养殖实习、虾蟹类增养殖实习等多个方向供学生自由选择,以加快学生专业技能的深化与内化。

3.4 注重专业素养,革新创新学分认定方式

在我校现行培养方案中,在全校统一开设的综合教育模块中设有1.5学分的《创新与创业教育》课程,由团委学生处老师进行认定。事实上,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依托既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开展专业相关的科研创新与创业,因而其学分的认定不应当脱离学生所在专业和学科而仅进行形式上的认定。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考查方法上,可以参考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参与创新创业比赛并获奖、参加社会实践等项目的情况。在创新创业教育学分上,我校也与国内同类院校存在差距,如宁波大学[4]的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在毕业时需完成创新创业训练的4学分;中国海洋大学设置了2学分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同时在选修模块也设置了80学时的综合与创新技能实验课。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加大创新创业学分的比例,严格创新创业考核机制,革新创新创业考查方法,才能不断推进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82/201012/112726.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版)[EB/OL].http://jwc.ouc.edu.cn:8080/jwwz/download/090701.doc.

[4]宁波大学海洋学院2012版培养方案[EB/OL].http://haiyang.nbu.edu.cn/newindex/watch_news.asp?id=4136.

猜你喜欢

大类招生探索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涉农专业大类招生的探索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大类招生模式下大学生专业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改革创新(二)
对“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浅论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