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褐斑中医内服方剂组方的规律

2014-10-21宋学山吴晓峰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黄褐斑

宋学山 吴晓峰

【摘要】目的:对黄褐斑中医内服方剂组方的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黄褐斑中医治疗的用药特点。方法:对2000年10月到2013年2月中医治疗黄褐斑的内服方剂共506首进行收集和整理,采用医药类方的方法,按照功能和作用对方剂中的药物进行分类,并统计每一种药物的使用频次,总结其五脏归经。结果: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是黄褐斑中医内服方剂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其中补虚药使用频次最多,活血化瘀药次之;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入肝经频次最高;甘味药出现的频次最高,药味数也最多。结论:黄褐斑的主要病机是气血亏虚、气滞血瘀,中医内服方剂以疏肝健脾补肾、养血活血为主。

【关键词】黄褐斑;中医内服方剂;组方规律

【中图分类号】R28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486-02

黄褐斑是皮肤病的一种,主要是由于皮肤黑色素增加而在面部形成的褐色或者黑色沉着斑片,由于具有难治愈性而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为了分析和探讨黄褐斑中医内服方剂组方的规律,总结黄褐斑中医治疗的用药特点,本文主要收集和整理506首中医治疗黄褐斑的内服方剂,采用医药类方的方法,按照功能和作用对方剂中的药物进行分类,并统计每一种药物的使用频次,总结其五脏归经,以期为黄褐斑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告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中医外科学》黄褐斑的辨证为依据,对论及的资料库中2000年10月到2013年2月中近十三年医治疗黄褐斑的内服方剂进行收集,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纳入标准为脾虚湿盛、气血亏虚、肝郁气滞血瘀、肝肾亏虚以及其他治疗案例的文献资料的内服方剂,方剂共506首。

1.2方法

采用医药类方的方法,按照证候的不同把506首处方剂进行处方分类统计,进一步统计各类处方药物使用频次,并对其使用频次较高的进行分析,并在上述统计的基础上按照药物性味归经进行配伍统计,总结内服方剂组方的规律。其中药物的性味归经标准以《中药学》教材为依据[1]。

2结果

2.1处方分类统计结果分析

506首处方按照证候的不同可以分为脾虚湿盛、气血亏虚、肝郁气滞血瘀、肝肾亏虚以及其他五种类型,其使用频次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506首处方中,肝郁气滞血瘀类的处方所占比例最大,为38.93%;肝肾亏虚类次之,为28.86%,这两类处方占总处方数的频率为67.79%,而另外脾虚湿盛、气血亏虚以及其他总共所占频率为32.21%。

表1处方分类统计结果

类型 频次 频率脾虚湿盛 47 9.29%气血亏虚 80 15.81%肝郁气滞血瘀 197 38.93%肝肾亏虚 146 28.86%其他 36 7.11%2.2各类处方药物分类及五脏归经统计结果分析

506首处方药按照药物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黄褐斑的内服方剂中,补虚药的药物总数最多,共有31味,并且使用频次最高,共2847次,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是补血药物,依次为当归、、熟地黄、枸杞子、制首乌白芍、阿胶、龙眼肉、龟板等,补气药物使用也较多;活血化瘀药物次之,14味,使用1316次,依次为红花、丹参、川芎、桃仁、益母草、鸡血藤、莪术、牛膝、三棱、凌霄花、水蛭、延胡索、蒲黄、土鳖虫等。且对五脏归经分析,其补虚药中以入脾经的频次最高,肝经和肾经次;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理气药以及平肝熄风药等均以入肝经频次最高。

表2各类处方药物使用频次及五脏归经统计结果

药物类型 药物总数 使用频次 心经 肝经 脾经 肺经 肾经补虚药 31 2847 812 1750 1802 835 1201清热药 19 924 517 569 5 258 490活血化瘀 14 1316 892 1248 76 205 41解表药 12 1030 35 776 65 256 0理气药 8 419 0 259 166 105 4化痰止咳平喘药桑 7 68 6 3 13 68 0利水滲湿药 6 531 345 26 365 18 18安神药 6 139 139 113 0 15 12平肝熄风药 5 138 18 138 0 102 14化湿药 5 68 0 0 68 18 0温里药 3 98 93 35 97 0 93收涩药 3 169 5 157 5 0 169止血药 2 14 0 11 0 15 0消食药 1 16 0 8 8 0 0祛风湿药 1 8 0 17 0 0 0开窍药 1 7 7 0 0 0 02.3各类药物五味及归经统计分析

由表3中数据可知,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甘味药,其药味数也最多,其次为苦和辛。

表3各类药物五味及归经统计

五味 药味(种) 频次甘 67 4252苦 52 3345辛 48 3210咸 9 171酸 6 6173结论

黄褐斑的中医治疗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并且具有一定的优势,积累了大量的用药经验,然而由于黄褐斑具有难治性,中医治疗表现为疗程长且治愈率低等特点,需要进一步的对其进行完善和提高。古代医学家最早在《难经》中对黄褐斑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指出“血瘀”是黄褐斑致病的主要因素[2]。后来在《外科正宗》又提出黄褐斑与水衰火旺,肾阴不足,灼伤阴血有关。现代中医学总结黄褐斑的发病机理是肾精亏损,冲任失调;肝郁气滞,瘀血阻滞;脾虚失运,气血亏虚;熏蒸于面等多见[3]。通过对本次研究中的506首黄褐斑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我们发现,肝郁气滞血瘀类的处方所占比例最大,肝肾亏虚类次之,分别为38.93%和28.86%,且具有养血、活血和益气作用的补虚药使用频次最多,活血化瘀药、解表药次之,提示气血亏虚是黄褐斑的首要病机,同时与肝郁、血瘀、肾虚以及气郁、血热、痰湿等因素有关。由此可见,黄褐斑内复方药的治疗原则与其发病机理具有一致性[4]。从药物的五脏归经频次来看,药物主要以入肝经、脾经和肾经为主,人脾经的补虚药和入肝经的活血化瘀药在治疗中占优势,这再一次说明黄褐斑的主要治则为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而从五味来说,甘味频次最高且药味数最多,这主要是因为甘味性和缓,入脾经,引药到达面部,具有益气养血、养阴润肤的功效[5]。总的来说,黄褐斑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气滞血瘀、气血亏虚引起的,其中医内服方剂的基本组成部分为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治则以补肾健脾、疏肝理气、祛湿化瘀为主,其中理血是黄褐斑治疗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秀莉,林世和,周利等.黄褐斑的中西医治疗及研究近况[J].光明中医,2012,27(12):2611-2613.

[2]陈筑君.中医治疗黄褐斑方的用药特点及方规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3]顾严严.中医美容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治疗痤疮、黄褐斑及抗皮肤衰老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4]彭晓洁,梁培干,曾峰等.中医治疗黄褐斑内服方剂药对配伍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2):307-309.

[5]覃永健,温志娟.中医治疗黄褐斑内服方剂组方规律探讨[J].广西中医药,2012,35(1):36-38.

猜你喜欢

黄褐斑
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黄褐斑效果观察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十肽-12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疏肝化斑汤联合八白散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
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分析
大光斑1064nm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
辨证论治配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