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精养气是中医养生之根本
2014-10-21秦倩倩
秦倩倩
【摘要】焦虑、失眠、健忘,神经衰弱,精神紧张性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等亚健康状态及脱发、须发早白、不孕、不育、阳萎、早泄等早衰现象困扰着大多数中、青年人。调节新陈代谢,协调脏腑阴阳,脱离亚健康状态,防早衰刻不容缓。内养正气,外慎邪风,保精护肾,调养脾胃,使人体内在环境稳定,气机调顺,则百病不生,延年益寿。
【关键词】中医养生脏腑 气血 阴阳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450-02
如今社会,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激烈,工作压力的增大,人际关系的复杂成为时代的社会特征,如果没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力,就容易出现焦虑、失眠、健忘,神经衰弱,精神紧张性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等亚健康状态,甚至出现耳鸣、脱发、须发早白、牙齿松动、不孕、不育、阳萎、早泄等早衰现象。所以,养生保健就显得非常重要。保精养气就是保养精、气、神。内养正气,外慎斜风和调理脾肾可以使人体精血充盛,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保精养气是中医养生之根本。
一内养正气,外慎邪风
正气的虚衰是疾病发生和早衰形成的主要原因。正气旺盛,是人体阴阳协调、气血充沛、脏腑经络功能正常的基本保障,是御邪防病的根本所在。人体诸气得养,则精力充沛,健康长寿;正气虚弱,则精神不振,多病早衰。因此,历代医家和养生家都非常重视养护人体正气。保养正气是延年益寿之大法。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正气就是人体的护卫队,具有保持脏腑、气血、阴阳的功能正常和防御作用,是防病健身,抵御病邪和促进机体康复的最根本要素。正气充盛,可保持体内阴阳平衡,新陈代谢有条不紊,更好的适应外在变化,有效抵抗和祛除外来病邪的入侵,防止疾病的发生和早衰的出现。正气不足是机体功能失调产生的根本原因。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病邪侵袭人体,正氣和邪气发生相互作用,一方面病邪对机体的正气起着损害作用,另一方面正气对病邪有抗御、祛除作用。疾病本质上就是正气和病邪的相互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不论病邪强盛与否,都会不同程度的耗散人体的正气,从而扰乱脏腑气血的正常功能。强盛的病邪,正气在其面前不堪一击,令人发止的SARS和瘟疫,就是最好的见证。不论体质的强弱,一旦遇到此病毒,随即发病,甚至有生命危险。避邪就是预防病邪的入侵,目的还是为了保护正气,唯有正气得存,寿命才可长保。
内养正气,外慎邪风总体来讲就是对自身有所节制。生活起居有常,起卧有时,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摒弃不良嗜好;穿着以适度为主,春捂秋冻,顺应四时,天气寒冷不应过度保暖,天气炎热不应过度贪凉,;饮食上五味适中,五谷相配,忌暴饮暴食和挑食偏食;情志方面,陶冶情操,坦然对待事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防止身体及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保精养气重在脾肾
从人体生理功能特点来看,保养精、气、神的根本在于护养脾肾。在生理上,脾肾二脏关系极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生后天,后天充先天。。调理肾元,在于培补精气,协调阴阳;固护脾胃,在于增强运化,弥补元气,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是全身行,防早衰的中医途径。
(一)保精护肾
“人之有肾,如树木之有根”,肾之精气是激发生命活动和脏腑功能的原动力,影响着人体整个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若肾气充盛,则人体发育、生长、壮盛;肾气亏虚,则人体衰老、夭折。扶正固本,多从肾入手,保精护肾成为防病亢衰老的基本措施。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肾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性腺,以及植物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都有密切关系。肾虚者可导致这些方面功能的紊乱,从而广泛地影响机体多方面的功能,出现病理变化和早衰之象。
调养肾精可从多方面入手,肾经起源于足底,注意足部保暖,睡前可揉按涌泉穴;黑色入肾,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核桃,羊腰可补肾养肾;肾在液为唾,吞咽唾液可以滋养肾精,起到护肾的作用。水液不足,可引起浊毒的滞留,加重肾脏的负担,定时饮水及时排毒是很重要的养肾方法;积存的小便会成为水浊之气,侵害肾脏,及时排尿也是养肾的有效办法。通过调补肾气、肾精,可以协其他脏腑阴阳的平衡。肾的精气充沛,有利于元气的运行,增强身体的适应调节能力,更好的适应于自然。
(二)调养脾胃-
脾胃为水谷之海,益气化生营血。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是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强盛。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人身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则是元气之本。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的观点,故调理脾胃,扶正益气是防病保健的重要法则。现代科学实验证明,调理脾胃,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整个机体状态加以调整,防衰亢老。调理脾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除了胃痛、便秘、泄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外,贫血、再障等血液系统疾病,眩晕、头痛、耳鸣等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子宫肌瘤、月经不调等妇科病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由此可知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
调养脾胃的具体方法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如保持恬淡平和的心境,排除焦虑;生活作息规律,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戒烟、忌酒、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粥最好放在饭前食用,饭后会增加脾胃的消化难度;酸奶为寒性,寒性体质的人可以改用纯牛奶;饭后胃肠处于高度工作状态,不宜运动,最好休息半个小时,之后再开始工作。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三宝,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伤是疾病与衰老的先兆。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因此,保精养气是我们健康生活,防病早衰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旻亨. 先秦诸子理论对《内经》养生理论形成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2]郭岚. 《内经》长寿理论与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