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治疗效果与输注时间相关性调查
2014-10-21刘利鲜蓉华杨小燕
刘利 鲜蓉华 杨小燕
【摘要】目的: 探讨输血时间对机采血小板治疗血液病的疗效影响。方法:收集81例血液病患儿136例次输注机采血小板的资料,查阅检验资料比較输注前后24h内记录的血小板检查结果,以输注后校正血小板增加值(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以及患者出血状况有无改善来判断血小板输注效果。根据血小板输注时间(T)的长短将数据分组,计算总的有效百分率及各组有效百分率,讨论各输注时间段之间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差别。结果:136例中输注有效的121例,总有效率为88.97%;T<30min的有29例,输注有效的25例,有效率为86.21%;30min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输注时间、有效率、血液病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444-01
血小板输注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出血性疾病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推广成分输血使血小板分离、储存和输注技术有了快速的发展,输注机采血小板已成为目前治疗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1]—[2] 。但针对血小板输注时间的控制是否科学、合理、有效的相关资料却相当缺乏,我们对本院81例输注机采血小板血液病患儿疗效作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81例患儿均来自本院,年龄2月—16岁先
输注机采血小板136例次,所有患者均接受机采血小板治疗至少1次以上,输注次数最高者为6次。
1.2. 血小板来源机采血小板来自南充市中心血站;每个治疗容量为200ml,含Plt≥2. 5 ×1011 ,Plt (2. 5—3. 64) ×1011 / 袋。
1.3. 输注方法[3] 血小板输注前患者作ABO 血型和Rh 血型鉴定, 并做次侧配血,不做血小板配型,相合输注。所有患儿每次输注机采血小板1单位。
1.4. 收集血小板检测数据根据患者住院ID号,查找血小板输注前后24内的血小板检查结果。
1.5. 输注效果评价 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校正血小板增加值( 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 CC I),公式: CC I =血小板计数增高值( 109 )×体表面积(m2 ) / 输入血小板总数( ×1011),若CC I值>7. 5判为输注有效。统计输注时间、各时间段例次、有效例次及输注有效率见表一。 [注:体表面积=身高( cm) ×0. 0061 +体重( kg) ×0.0124 - 0. 0099 ]。
1.6. 统计学处理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两配对样本的秩和检验,使用方法为“Wilcoxon Signed Ranks Test”。
表1 输注机采血小板治疗血液病输注时间有效例次比较
输注时间n CCI有效例次有效率(%) 0—30min 29 1.0296~67.54882586.2130—40min 64 - 0.5464~69.8228 6093.7540—50min 25 - 0.9336~73.3824 2184.00>50min16 - 1.3332~45.5304 1487.50合计136 121 88.972.结果
81例患儿先后共输注血小板136例次,其中以AA、ALL单次输注者居多,这主要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及分布有关。[4]所有患者输注前血小板均低于20×109输注前后24内均有血小板记录值,达到100%。根据各输注时间段输注有效率,30—40min完成输注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93.75%,明显优于其他时间段组别,其CCI值与其他组别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输血时间低于30min会明显降低血小板的疗效,输血时间控制在30—40min内,血小板疗效最好,输血时间超过40min,延长输血时间,并不能提高血小板的治疗效果,反而使输血效果降低,增加了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3.讨论
血液疾病多伴有血小板减少。大剂量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法常引起较严重出血, 甚至危及生命。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和预防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机采血小板具有高浓度、高纯度、供体单一等优点,患者输注后疗效显著且不易产生HLA抗体和血小板抗体,所以临床应用机采血小板越来越广泛[5]。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很多,最直接的相关因素是患者的基础疾病及年龄。本试验从输血时间方面对儿童血液病患儿输注血小板的输注时间应较成人长,影响因素尚不明确,可能与儿童血容量较少,循环血量较成人少以及基础疾病的集中性有关[6]。得出的结论是:成人输注血小板要求尽快输注,儿童输注机采血小板则应适当延长时间。合理控制输注时间可有效提高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做到真正个体化输注。
参考文献
[1] 盛楚华,邱树彬,邱小华.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16) : 1332—1334
[2] 滕本秀,段前碧,段慧玲,等. 输注机采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 重庆医学, 2006, 35 (11) : 973—974L[3] 刘景汉,林武存. 临床输血指南[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15—17
[4] 郭庆东, 戴月娥, 穆士杰, 等. 血小板输注治疗血液病患者79 例的效果[J]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2,23( 7) : 651- 652.
[5]汪传喜,张明焱,田兆嵩.血小板输注的现状与展望[J] . 中国输血杂志, 2000 , 13( 1) : 280- 284.
[6] 魏晴,田兆嵩.血小板的临床应用[J] .临床输血进展,2010,9(1): 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