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和高血压所致头晕的识别及处理策略
2014-10-21单睿君
单睿君
【摘要】目的:对脑缺血和高血压所致头晕的识别及处理策略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头晕患者200例,依据病因进行分组,脑缺血组患者100例,均为脑缺血导致患者,高血压组患者100例,均为高血压导致头晕发生,对两组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脑缺血组患者头晕持续时间、眩晕程度、平均血压监测水平、高血压病史、平均年龄平均明显优于高血压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和高血压导致的头晕症状可依据头晕持续时间、血压监测水平和眩晕程度等进行区别,可根据头晕致病因素对患者进行的针对性处理和治疗。
【关键词】脑缺血;高血压;眩晕程度;血压监测水平;眩晕程度;头晕;鉴别;治疗和处理。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441-03
高血压和脑缺血均能够导致患者发生头晕,在临床上对于两种疾病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因此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常会导致误诊发生[1]。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头晕患者依据病因进行鉴别诊断和治疗处理,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头晕患者200例,依据病因进行分组,脑缺血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高血压组患者100例,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均排除重症脑出血患者、神经性头晕、低血糖或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头晕发生。
1.2诊断方法
200例患者均依据临床症状、体征、病史,头部CT、头部核磁进行检查下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1.3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结果 2.1对比两组头晕情况 脑缺血组患者头晕持续时间、眩晕程度、平均血压监测水平、高血压病史、平均年龄均明显优于高血压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情况(X±s;n=100,%) 组别 头晕持续 时间(d) 平均血压 监测水平(mmHg) 高血压 病史(n%) 平均年龄 (岁) 眩晕程度 轻度(n%) 中度(n%) 重度(n%)脑缺血组 1.50±0.50 81.54±12.68 10(10.00) 36.50±6.50 52(52.00) 22(22.00) 26(26.00)高血压组 3.50±1.50 112.64±15.79 97(97.00) 62.50±4.50 21(21.00) 19(19.00) 60(60.00)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2.2治疗和处理方法 2.2.1脑缺血处理 依据患者情况均给予改善脑供血治疗,注意抗凝和扩张血管治疗,注意休息适宜进行体育锻炼。 2.2.2高血压处理 依据患者的血压情况给予降压、降低颅内压治疗,同时对患者实施严格的生活饮食限制,严格限制患者每天钠离子的摄入量。注意卧床休息,减少患者的过激体育锻炼。 3讨论 脑缺血和高血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头晕发生,对于两种疾病的头晕致病因素不一样,治疗的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区别进行诊断和治疗。脑缺血有些患者常反复发作,个别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常按一定的血管支配区反复出现,导致患者思想负担过重而过度担忧与焦虑。其实 脑血管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其危险因素绝大多数是可以干预的,只因大多数人对脑缺血没有足够认识导致发病率升高[2]。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头晕患者依据病因进行鉴别诊断和治疗处理,结果显示脑缺血患者头晕发作的病程时间明显短于高血压患者头晕的时间,同时发病年龄偏低,高血压患者的发病年龄明显高于脑缺血患者。此外高血压病史及头晕的程度均明显低于高血压病组患者,医护干预及预防性宣教,可减少发病率,降低病残率,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3]。具体处理过程中,脑缺血患者应注意改善心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增加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治療,高血压患者应注意降低颅内压和血压,减少患者过激运动防止脑出血发生。 综上所述,脑缺血和高血压导致的头晕症状可依据头晕持续时间、血压监测水平和眩晕程度等进行区别,同时针对头晕的致病因素进行处理和治疗,对于脑缺血和高血压患者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冀,粱耀君.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内科疾病94例临床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1(2):134—135. [2] 吴云.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头晕或眩晕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7(02):21-22. [3] 王文春,张安仁,卢家春,等.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及评价[J].西南军医,2007,09(04):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