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2014-10-21王连杰陈娜张秀丽
王连杰 陈娜 张秀丽
【摘要】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对促进疾病的治愈及康复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接触中,能够通过语言及非语言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感觉、认識、情绪、态度和行为,以减轻或消除疼痛,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疾病,从而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我们通过以下分阶段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骨科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345-01
一 在骨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但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有针对性的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十分必要的。多数骨科患者由于受到较为剧烈的伤害或刺激,常表现出:恐惧、忧郁、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甚至丧志接受治疗的信心,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及愈后康复产生严重的影响[1]。对于骨科患者进行必须的心理护理,既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相关救治工作,以实现患者早日康复的治疗与护理目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骨科患者100例,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3-69岁,平均(31.5±1.9)岁。本组病例中,摔伤44例,车祸56例,其中骨盆骨折33例,上肢骨折29例,下肢骨折38例。
1.2 骨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1.2.1 自卑心理:临床症状表现为颈椎或背椎骨折的患者多将面临生活不能自理的现实,经过长期的临床治疗后,由于治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患者有可能对于临床治疗缺乏信心,随之而来的必然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这对于患者的后期治疗和康复训练是极其不利的。
1.2.1 恐惧与焦虑心理:骨科患者在临床中常表现出起病急、变化快和病情重等特点,由于患者在心理上缺乏足够的准备,加之对于自身病情和预期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对于周围人群的一举一动都十分敏感,这必然会造成患者在精神上出现严重的恐惧和焦虑状态,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恐惧和焦虑心理更为显著。
1.2.3 忧郁与疑虑心理: 在老年骨科患者和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由于疗程相对较长,疗效进展也较为缓慢,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后,容易对治疗流程和效果产生怀疑,进而失去进一步接受治疗的信心和勇气,这必然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忧郁和疑虑心理,表现为爱发脾气、情绪暴躁及不配合治疗等实际行为。
2术前心理护理
2.1据病人的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及年龄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多关心病人,消除其恐惧感与自悲感;鼓励其接受治疗。
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护患间的信任感和互相理解,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医德建设,技术上精益求精,实施整体护理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态度,细致的观察,娴熟的护理技术取得患者的信赖。
2.3说明各种治疗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使其体会到护理人员的真诚和关爱。
3 心理护理体会
在本组骨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提升,而且乐于主动接受相关救护工作,对于临床治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在本组病例的心理护理中,笔者得出如下体会:
3.1 科学制定健康教育的项目和内容,对于提高心理护理的实际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健康教育是骨科患者心理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护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将直接关系到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2]。在对骨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护士首先要了解本科室的实际工作情况,并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到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健康教育的项目和内容,其中主要包括:1)合理安排骨科患者的锻炼时间与方法;2)在健康教育中明确标注骨科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特点,并且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与技巧;3)在骨科患者治愈出院前,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出院指导;4)加强骨科患者疾病小常识的教育,以及相关诱因和预防知识的系统教育,如:外固定架固定、小夹板固定的技巧及注意事项等。
3.2 在骨科患者心理护理工作中,护士应树立科学的护理观念,认清自身的工作职责和重要性。在骨科患者的住院治疗期间,护士与患者的接触较多,其行为、举止、语言、态度等都将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所以实施加强对于护士心理护理学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护士应注意呼唤关系的构建,尽量减少与患者的摩擦和矛盾,这对于稳定患者的情绪具有积极的作用。
3.3 由于骨科患者长期经受病痛的折磨,而疗效进展则相对缓慢,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容易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在进行功能锻炼时,骨科患者的思想负担普遍较重,担心因过早进行训练而造成伤情的恶化,所以护士应在此时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护理。在骨科患者接受功能锻炼前,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耐心的讲解,尽量帮助其消除心理顾虑,认识到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
3.4 在骨科患者出院前,护士应协助患者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尤其是对于各方面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的患者,护士应嘱咐患者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并且适时、适量的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同时,护士应叮嘱患者在出院后注意饮食、休息等问题,不得参与较为繁重的体力劳动。对于预后状况不佳的患者,护理不宜将真实情况告知患者,以免对于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而是应该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解释,并请其协助患者接受出院后的恢复性治疗与训练。
4康复期
随着疾病的转归,患者的心理也表现出了不同。愈合较快、预后较好的患者,此时要嘱咐其不能操之过急,过早或超负荷的功能锻炼,皆有损无益。对于恢复较慢的患者,要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就其相关病情的讲解,并请有关患者介绍经验体会。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通过科学、规范的功能锻炼来达到恢复的目的。
综上所述,心理医学科学认为,良好的刺激会使人的心理产生轻松的快感,生物体收到刺激信号,通过神经传递给机体,使之轻松或亢奋,促进了功能改善、代谢增强、免疫力增强。同时,也就对我们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只有不断地通过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相关的护理教育知识(包括医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人文学等),才能适应现代健康教育的要求,才有助于医疗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金凤. 骨折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7,(08)
[2]刘莹,李应兰,邵贵平,等.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