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明胶肽与6%羟乙基淀粉在术中急性失血病人的血浆替代疗法的效果对比分析
2014-10-21李丽邬庆刘美兰杨将
李丽 邬庆 刘美兰 杨将
【摘要】目的:比较聚明胶肽与6%羟乙基淀粉在术中急性失血病人的血浆替代疗法的效果。方法:将行血浆替代疗法的60例急性失血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聚明胶肽与6%羟乙基淀粉进行治疗。全身麻醉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循环参数(HR、MAP、CO、TSVR)、Hb、Na+、K+、血气指标(pH、HGB、Hct)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R、MAP、CO、TSVR、Hb、Na+、K+、pH、HGB、Hct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明胶肽与6%羟乙基淀粉在术中急性失血病人的血浆替代疗法均安全、有效,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可用于术中失血患者的血浆替代疗法之中。
【关键词】聚明胶肽;羟乙基淀粉;急性失血病人;血浆替代疗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218-01
本论文获湖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资金资助 项目编号12C0516
明胶类产品在临床上已经应用多年,其血浆替代作用已经得到了一致的认可与公认。然而,由于其制作工艺比较复杂,而且极易出现变态反应,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1]。当前其临床产品大多数均来自国外,然而由于其扩容效果较为明显,且其使用较为便捷,仍然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潜力以及改进空间。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了国产聚明胶肽与6%羟乙基淀粉在术中急性失血病人的血浆替代疗法的效果,旨在探明国产聚明胶肽在实际治疗中运用的合理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组对象为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入住我院的60例术中急性失血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2~72岁,平均(51.22±5.83)岁;术前ASA分级情况:I~II级,估计失血量为5~20%;体重52~76kg,平均(66.57±9.28)kg;失血量1200~1650mL,平均(1482.33±155.39)mL;尿量550~670mL,平均(602.23±88.37)mL;入液量4200~5100mL,平均(4755.09±388.37)mL;輸红细胞悬液量500~580mL,平均(540±99.28)mL。均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同意,即不损害患者自身利益且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开始进行实验研究。将本组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聚明胶肽与6%羟乙基淀粉进行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手术麻醉方法患者进入病室之后开放静脉,以10mL/(kg?h)的速度输入乳酸钠林格液。0.02μg/kg芬太尼+0.3mg/kg福尔利+2.0mg/kg司可林进行麻醉诱导,异氟醚、笑气(NO)及万可松维持。麻醉诱导后进行右颈内静脉穿刺测压。
1.3 入液方法 根据失血量的大小差异进行入液。(1)5%≤失血量<10%时:研究组给予10mL/(kg?h)乳酸钠林格液及10mL/(kg?h)聚明胶肽;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6%羟乙基淀粉。(2)10%≤失血量<20%时:将研究组聚明胶肽的量增大到20mL/(kg?h);对照组增加同样大小的量。(3)失血量≥20%时:研究组与对照组均将乳酸钠林格溶液更换为等量的10mL/(kg?h)红细胞悬液输入[2]。
1.4 观察指标 全身麻醉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循环参数(HR、MAP、CO、TSVR)、Hb、Na+、K+、血气指标(pH、HGB、Hct)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均由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且均以计量资料的形式“X±s”表示;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循环参数对比分析见表1。由下表可知,两组手术前后HR、MAP、CO及TSVR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手术前后循环参数比较(X±s)
组别 例数(n) 时间 HR
(次/min) MAP
(mmHg) CO
(L/min) TSVR
(kPa•L/min)聚明胶肽组 30 治疗前 92±11 79±12 4.79±1.22 144±16 治疗后 77±8* 57±6* 3.34±1.38* 182±21*羟乙基淀粉组 30 治疗前 91±12 80±12 4.82±1.36 143±14 治疗后 75±7* 56±6* 3.18±1.09* 181±22*注:*P<0.05,vs本组治疗前。
2.2 两组手术前后Hb、Na+及K+水平对比见表2。由下表可知,两组手术前后Hb、Na+及K+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手术前后Hb、Na+及K+水平比较(X±s)
组别 例数(n) 时间 Hb(g/L) Na+(mmol/L) K+(mmol/L)聚明胶肽组 30 治疗前 13±1.1 142±12.5 4.2±0.16 治疗后 8.5±1.0* 155±13.6* 3.8±0.14*羟乙基淀粉组 30 治疗前 13±1.2 141±12 4.3±0.17 治疗后 8.3±0.9* 154±14.2* 3.7±0.15*注:*P<0.05,vs本组治疗前。
2.3 两组手术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见表3。由下表可知,两组手术前后pH、HGB、Hct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手术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比较(X±s)
组别 例数(n) 时间 pH HGB(g/L) Hct(%)聚明胶肽组 30 治疗前 7.44±0.15 122.34±15.96 36.02±6.77 治疗后 7.32±0.14* 99.78±12.15* 29.86±5.38*羟乙基淀粉组 30 治疗前 7.49±0.17 125.18±14.96 36.26±6.59 治疗后 7.29±0.11* 102.33±10.94* 31.77±4.55*
注:*P<0.05,vs本组治疗前。
3 讨论
异体血输入常常伴有各种不良反应,如传染病及免疫抑制等。因此不容易被病人所接受。血液替代疗法有很多,如自体血回输、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等。但由于操作复杂、成本较高、并发症多以及对病人要求较高等缺点,多用于失血量2000mL以上、符合条件的病人,而大部分病人仍然需要胶体、晶体替代疗法以节约用血。胶、晶体替代疗法具有应用简单、安全,适用范围宽的优点[3]。尤其适用于失血量<20%,可以通过胶、晶体替代或减少用血的病人。与晶体液相比,胶体溶液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心排血量,并防止组织灌注不足,因此在围手术期容量补充方面具有更大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R、MAP、CO、TSVR、Hb、Na+、K+、pH、HGB、Hct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聚明胶肽与6%羟乙基淀粉在术中急性失血病人的血浆替代疗法均安全、有效,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可用于术中失血患者的血浆替代疗法之中。
参考文献
[1] 李虎年,何婷,汤丽丽. 采用不同方式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对中枢性高钠血症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2,20(11):804-806.
[2] Palm c,wagner A,Gross P.Hypo.and hypematrelnia[J].Dtsch Med Wochenschr,2011,136(1-2):29-33.
[3] 杨梅,邢林.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对重度中暑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17(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