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和监测儿科患者外周静脉输液管理的临床过程和结果
2014-10-21朱松梅
朱松梅
【摘要】目的 探讨评估和检测儿科患者外周静脉输液管理的临床过程以及结果。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进行外周静脉输液的儿科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静脉输液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测,采用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设计的“静脉输液临床过程和结果检测”做为测评工具,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观察输液部位、询问家长和审核护理记录。结果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第1次穿刺成功率为74.0%,注射部位安全性为98.0%,每小时护士巡回率为100.0%。结论 在评估和检测患儿外周静脉输液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护理记录、敷料护理以及外周静脉通路的选择等方面应该进行改善。
【关键词】评估和监测;儿科患者;外周静脉输液管理;穿刺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201-01
静脉注射是我国门诊患者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对治疗有着一定的作用和意义,而儿童患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治疗群体,他们的血管非常细,而且患儿常有哭、闹、动现象的发生,对静脉注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在对患儿实施静脉注射的过程中,患儿会非常的不配合,再加上患儿的家属的心情会非常急躁等因素,都会影响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患儿静脉注射的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2]。本文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进行外周静脉输液的儿科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评估和检测儿科患者外周静脉输液管理的临床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進行外周静脉输液的儿科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最小的为1岁,年龄最大的为10岁,平均年龄为5.2岁,对所有患儿外周静脉输液管理的过程实施全面的管理和检测,其中患儿所来自的科室包括内心科、胸外科、外科、综合内科以及血液肿瘤科等。
1.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外周静脉输液治疗3天以上的患儿,观察患儿静脉输液的部位,询问家长并审核患儿静脉输液护理记录。
1.3研究工具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选择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设计的“静脉输液临床过程和结果检测”做为测评工具,首先将工具的原版翻译成中文,采用回翻的技术请专家来做表面效度的测定。工具主要包括2个部分,第1部分主要是对外周静脉输液临床过程的检测,包括护士巡回频率、穿刺部位、穿刺成功率以及敷贴和其更换的频率;第2部分主要是对外周静脉外渗所引起损伤的检测,损伤评定的标准主要有4个维度,I度外渗表现为皮肤苍白,皮肤冷,水肿小于2.5cm;II度外渗表现为在I度的基础上水肿在2.5~15cm之间;III度外渗表现为在II度的基础上患儿的水肿大于15cm,有疼痛现象,可能有麻木感;IV度含III度,同时皮肤紧绷,有较深的凹陷性水肿,有明显的疼痛现象。
2结果
在参加本次实验研究的100例儿科患者中,第1次穿刺成功的患者有74例,穿刺的成功率为74.0%;注射部位选择安全的患儿有98例,注射部位的安全性高达98.0%;护理每隔1个小时就会到病房进行1次巡回,每小时护士巡回率达100%;敷贴之后能观察到患儿进针部位的患儿有8例,发生的概率仅为8.0%;在回看病史记录时能反映护士对注射部位的观察及注射部位状况的有9例,概率为9.0%;发生静脉外渗的患儿有62例,发生率的概率为为62.0%。
3 讨论
在对患儿外周静脉输液临床过程检测的过程中,主要的内容包括第一次穿刺成功率,这一概率的发生与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的熟练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也包括敷料使用和注射部位观察记录的情况,护理人员为了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护士经常使用夹板或者绷带固定,导致无法直接观察患儿的穿刺部位;还包括外周静脉穿刺的部位,患儿的穿刺部位主要应该为上肢、下肢并避开关节;同时也包括护士的巡回频率,护理人员在患儿注射的过程中应该每1个小时巡视1次,便于对患儿实施全面的护理;在此基础上也要观察外周静脉输液药物外渗情况,药物外渗会引起皮肤红肿、水泡或者是溃疡等情况[3]。
在评估和监测患儿外周静脉输液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护理和治疗的质量,护理人员要完善和提高护理和监测的质量,为提高外周静脉管理有效率提供基础和保障[4]。在改善的过程中主要注意的事项有改善护理记录,对穿刺的日期、部位均进行记录,同时固定注射部位,防止外渗、移位以及疼痛现象的发生,最后应该选择静脉通路,根据患儿和治疗过程中的特点定制实际标准[5]。
在本次研究中,第1次穿刺的成功率为74.0%;注射部位的安全性高达98.0%;每小时护士巡回率达100%;敷贴之后能观察到患儿进针部位的概率仅为8.0%;病史记录时能反映护士对注射部位的观察及注射部位状况的概率为9.0%;发生静脉外渗概率为为62.0%。综上所述,在评估和检测患儿外周静脉输液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一次穿刺成功率较为理想,注射部位的安全性非常高,但是在护理记录、敷料护理以及外周静脉通路的选择等方面应该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刘放云,周惠联,李翠梅 . 应用精细管理预防新生儿经外周静脉补钙外渗的效果分析 [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20(08):174-175
[2]管咏梅,楼建华, 徐红 . 儿科患者外周静脉输液管理的临床过程及结果评价 [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24(02):334-335
[3]左丽宏,李春燕 .静脉输液护理相关用具合理选择与临床应用 [J].中国护理管理期刊 .201,0,03(01):722-723
[4]陈幼琼,罗梅梅.58例围术期婴幼儿静脉输液护理管理措施 [J].医学信息(上旬刊)期刊 .2011,24(07):2134-2135
[5] 董菊,雷瑞玲 . 婴幼儿静脉输液管理,减少药物渗漏的发生率 [J].继续医学教育期刊 .2013,27(09):54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