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2014-10-21张晓祝
张晓祝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的疗效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44例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调脂汤,2个月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症状体征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脂肪肝效果比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脂肪肝;中西医结合;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099-01
脂肪肝是由于三酰甘油在肝组织细胞中进行过量储积形成,以脂肪储积及肝细胞变性为主要临床特征,与脂肪代谢障碍密切相关[1]。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就有可能发生肝硬化、肝纤维化等,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我院近年来将中西医结合方法应用到脂肪肝的治疗当中,取得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共收治脂肪肝患者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33例,女7例;年龄为29-57岁,平均年龄为(40.3±6.8)岁;实验组44例患者中男35例,女9例;年龄为31-55岁,平均年龄为(42.8±6.1)。患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不适、腹胀、无力等;经CT或B超检查为脂肪肝。西医诊断标准为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胺及酒精性肝病学组织制定的《脂肪肝病诊疗指南》中关于脂肪肝的相关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标准为:疲怠乏力、脘闷不舒、恶心纳呆、食欲太息、胸胁刺痛、面色黯、脉弦细涩、苔薄白、舌紫暗。排除标准:合并肝囊肿、病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等其他肝脏疾病;未按照规定服药者;资料不全或无法对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判断这;不能配合治疗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84例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加强锻炼,注意合理饮食。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口服葡萄酸内酯片,每次0.2g,一天3次,将0.15g甘草酸二铵针剂注入250ml的5%葡萄糖中进行静脉滴注,一天1次。一个月为1个疗程,持续两个疗程。实验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调脂汤进行治疗,药方构成为:苍术10g、白术10g、鸡内金10g、金钱草15g、麦芽15g、郁金15g、五加皮30g、山楂30g、黄芪30g,1月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治愈:治疗后体征、症状消失,TC下降>20%,TG下降>40%,肝功能基本恢复;有效:治疗后体征、症状消失,TC下降10%-20%,TG下降20%-40%,肝功能基本恢复;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有效率=(治愈+有效)/小组人数。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固醇(TC)、血三酰甘油(TG)、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谷草转氨酶(AST)。
1.4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X2进行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以P=0.05为检验基准,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组别 n治愈有效无效有效率对照组 409 171465%实验组441524588.64%X2 8.81P<0.05 2.2治疗后肝功能血清酶与血脂指标变化
实验组治疗后的肝功能血清酶与血脂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治疗后肝功能血清酶与血脂指标变化(X±s)
组别 AST(U/L)ALT(U/L)GGT(U/L) TC(mmol/L) TG(mmol/L)实验组 32.2±9.1 31.2±6.236.6±11.74.21±0.73 4.23±0.70对照组 33.9±9.1 43.4±9.445.7±10.14.83±1.332.27±0.62t5.149.837.794.017.73P <0.05<0.05 <0.05 <0.05 <0.053讨论
脂肪肝指的是以脂肪贮积及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等为特征的临病例综合征,主要有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硬化及脂肪性肝炎[4]。临床上关于脂肪肝尚无特异的西医治疗方法,一般采用保护肝功、调脂等药物,效果不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多,对临床疗效造成不良影响[5]。
中医将脂肪肝归为积聚、胁痛,病位色剂到肝、肾、脾三脏,病理为饮食内伤、七情郁结、劳逸适度导致的气滞血瘀、痰湿内蕴,使得肝脏脉络受阻,胆汁排泄不畅从而形成脂肪肝[6]。本研究调脂汤中的鸡内金、山楂可调脂、消滞利湿;金钱草、郁金可利胆降酶、理气化瘀;苍术、白术可健脾化湿;五加皮可养血、补肝肾;赤芍、丹参可散结生新、活血化瘀。诸方联用可健脾补肾、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化痰利湿等功效。
本研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肝功能血清酶与血脂指标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均提示以中結合的方法治疗脂肪肝能够具有疗效确切,能够保护肝功、降血脂、消除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仕群.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0.3(9):19-20
[2]宋芳丽,宋威,李汾香.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1.27(8):27-28
[3]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分会脂肪肝和酒精型脂肪肝病学组织.脂肪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162
[4]周洪夫.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12):2523-2524
[5]李东,周大桥.乙型肝炎III号合近红外信息辐照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21(1):5-6
[6]王雁翔,王灵台.脂肪肝中医证型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中医病因病机初探[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9(1):10-11